王艷華
【摘? 要】? 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時期,而班主任則是學校開展德育的中堅力量。因此,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起著關鍵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管理過程中,班主任不僅要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還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班級管理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關系著學生日后的發(fā)展。班主任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還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為他們日后更好地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班級管理中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
首先,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仍然缺乏一定的認識。不少班主任更注重對于學生學科知識的傳授,相比于德育教育,他們更看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甚至會簡單地認為只要學生成績好,就什么都好。即便是在班級當中進行德育教育工作,往往是浮在表面,并未對學生進行深入的講解,這樣顯然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素養(yǎng),也讓學生更重成績而忽略自身道德品質的發(fā)展。
其次,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理念,仍然是采取較為單一而枯燥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處于被動的位置,對德育的學習自然提不起興趣。這樣的德育教育,不僅得不到學生的重視,同時學生也不能夠將學習到的有關德育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因此,班主任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采用新型的德育教育模式,不僅要使班級管理更加高效,也要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與發(fā)展。
二、德育教育融入班級管理的策略
1.積極營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與求知欲,同時他們的思維也相當活躍,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班主任要想將德育教育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班級管理中,首先就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德育教育環(huán)境,學生在心情愉悅的狀態(tài)之下接受德育教育,潛移默化地提升道德品質與素養(yǎng)。
比如,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要能夠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甚至要做得更好。班主任需要身體力行,積極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受到班主任的影響,愿意積極地改變自己。
同時,班主任要能深入了解學生,關注班級中每一個學生。學生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性。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要能正視他們之間的差異,并且能遵循他們不同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開展活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特別是對成績比較落后的學困生,這類學生由于成績不好,很容易受到班主任或者其他同學的漠視。甚至會有人簡單地認為他們成績不好,所以道德品質就不好,只要他們與其他的同學發(fā)生了矛盾,錯的就該是他們。長此以往,這類學生就容易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因此,班主任要能夠抓住教育契機,善于發(fā)現(xiàn)學困生身上的閃光之處,給予這類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讓他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當中,感受到自己是被班主任與其他同學所重視的,進而拉近他們與教師、與集體之間的距離,為他們日后身心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外,班主任還要注重與家長之間的交流,走進學生家庭。對于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成長歷程,家校攜手共同為學生的發(fā)展做出努力。同時,也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德育教育環(huán)境,從根源上促進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與發(fā)展。
2.德育教育融入實踐活動中。班主任要想將德育教育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就要借助班級活動展開。班主任要想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當中不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觀念與意識,就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特點,有效開展班級德育活動。
比如,每年的“三八婦女節(jié)”以及“母親節(jié)”, 可以在班級中組織不同形式的感恩活動。在節(jié)日的當天,讓學生隨身帶一個生雞蛋,用自己認為最妥善的方法保管。放學的時候,比一比誰的雞蛋保管得最完好。由于日常生活中,父母忙于工作和家務,忽略了與孩子的陪伴。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也漸漸地不愿意與父母交流。用這樣的活動,可以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特別是讓學生感受到母親懷孕時的艱辛,感受母愛的偉大。然后,再引導學生對父母進行回報。當父母或者長輩勞累了一天回到家時,為他們倒上一杯熱水、給他們做一次飯、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為他們洗一次腳或者將自己內心的愛大聲地告訴他們等等。
又比如,重陽節(jié)到來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走進敬老院,為老人們表演節(jié)目,為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的良好品質;國慶節(jié)時播放愛國主義題材影片、講述英雄故事、舉行愛國主題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
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有效組織開展德育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當中感受到良好品質的獨特魅力,從而提升班級德育工作的效率,推動班級管理的落實。
3.讓德育教育的變得更高效。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已逐步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小學生年齡較小,如果班主任要求學生一節(jié)課都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是很難的。因此,班主任要巧妙地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采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視頻、圖片、音頻等形式,牢牢地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德育教育在班級管理中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班主任利用形式單一講授法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方面的教育,不僅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也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也不強。如果班主任能夠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相機將學生生活當中不文明的行為習慣記錄下來,再以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自己去觀察:視頻資料當中哪些行為是不文明的?在生活當中,自己又是怎樣做的?如果自己遇到這些不文明的現(xiàn)象,應該如何做呢?班主任利用這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講效率,還可以拉近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更為直觀地認識到生活中不文明的行為。
4.教師要能用愛去喚醒學生。教育的真諦就是愛,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去喚醒學生、去感化學生、去呵護學生。如果班主任過于嚴厲,即使學生表面上是服從的,但是心理上仍然是抵觸的,甚至會采用無聲的反抗,這樣不利于教師進行班級管理。班主任管理工作繁雜又瑣碎,但是班主任不能因為工作的繁瑣而忽略了與學生情感的交流。要與學生敞開心扉,成為學生生活與學習上的良師益友,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特別是對于性格較為內向或者家庭出現(xiàn)變故的較為特殊的學生,班主任要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真實的關愛。這個關愛并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而是要班主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學生感受到。當學生被班主任的愛感染時,他們自然愿意改變自己,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當學生實現(xiàn)自主管理,這樣的班級管理才是真實而有效的。
總之,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長期的堅持與努力。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僅要在思想上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還要善于借助班級活動,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與品質。
【參考文獻】
[1]孫士玲.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06):152.
[2]高洪源.班級管理要有利于學生個性的“覺醒”和發(fā)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