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就我這些年的教學經驗來看,一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再濃厚,甚至一些學生根本對學習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校園里見到的就是學生到校后根本沒有自覺進教室讀書的,全部在校園內追逐打鬧,布置的作業(yè)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找借口,甚至還有家長來幫著求情的。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如何使學生喜歡上學習,喜歡上語文課,喜歡上語文閱讀,在這里我想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思考與大家探討一下。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和老師的現(xiàn)狀
學生遇到語文閱讀題,就束手無策,有畏難情緒。平時讀得少,語感差,讀不懂??谡Z表達能力差,有話不會說。閱讀得分低,享受不到閱讀的喜悅,容易喪失閱讀興趣。
教師閱讀教學中,閱讀教學流于形式,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在閱讀訓練中針對考綱考點,考什么就講什么,肢解語段,導致無明顯訓練效果。教師自身閱讀量小,或者根本不讀,整體感悟能力不高。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成績,杜絕孩子看“閑書”。部分學生家長迫于生計,整日忙碌,對孩子的課外閱讀不聞不問。
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時間教師主講,學生聽。課堂上,聽到的是全班“大合唱”式的回答、教師的簡單提問和教師無休止地講。教學中缺乏師生、生生互動和交流合作,學生根本沒有自讀自悟的機會,教師包辦得過多,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角色沒有得到落實。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個教學過程的重心往往向文章的理解分析傾斜,嚴重忽視了語言的積累,很少進行運用語言的訓練。一個是教學過程太繁,太復雜,又太雷同。內容多,重點多,環(huán)節(jié)多,又往往千課一面,千篇一律。教師累,學生煩,效率低。我們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缺乏主動性。新的課程改革倡導新型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但是實際運用到教學中,卻往往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
三、小學閱讀教學的策略
有人說:閱讀是語文之根,閱讀是學習之母,閱讀是教育之本,閱讀能力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習能力。學會閱讀,才能生存,才能發(fā)展。這是非常有道理的,閱讀是現(xiàn)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闭Z文閱讀正是一種很好的培養(yǎng)能力的實踐方式。
1.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能夠獨立地與文本進行對話。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對話意義不斷深入的過程。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前提是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對文本進行充分自主的、個性化的解讀,讓他們有自主參與、自主選擇、自主操作、自主探索的權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讀,產生獨特的體驗,才能越來越深入走進語言文字描繪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思想感情,才能入境悟情,學生才能感覺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教師把自己作為普通的一員置身于學生主體中,讓學生敢于說話,發(fā)揮自由思想和獨立見解,課堂對話才能趨于豐富。教會學生自己讀書、領悟、修煉,積極參與聽說讀寫的實踐,不斷引導學生在“語文生活”這片大草原上能自己找“食物”,不但“吃”得飽,而且吃得好。
2.課堂活動多樣化
在閱讀教學中課堂活動應該多樣話,這樣學生會有新鮮感。比如讀一讀、演一演、畫一畫、唱一唱、比一比等,向學生推薦并開設一些“兒童詩欣賞”、“美文閱讀”等系列語文活動,一方面充實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還引領、指導學生的家庭成員積極開展有益于成長的語文閱讀活動,整合多種教育資源協(xié)同為學生營造一個比較好的閱讀環(huán)境。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F(xiàn)在課堂中讀的形式也很多,有默讀、快速讀、個別讀、集體讀、教師范讀、分角色朗讀等等。
3.探究性閱讀
“探究性閱讀”是新課標非常強調的。《綱要》在課程的實施上特別倡導建構的學習,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要怎樣激發(fā)這種欲望呢?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產生對新知識的需求,形成探索的動機。
4.讀寫結合,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
課外閱讀應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當然,閱讀還要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yōu)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是自己的書則要求學生圈點勾畫,批注心得,每一次閱讀都要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條件、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筆記。我要求所有的學生都有自己的摘抄本,每次閱讀時摘抄好詞好句、奇珍異聞,科普知識等豐富自己的積累。同時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讀完書后的感受、想法或收獲寫下來,不規(guī)定篇幅的長短,只要是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想法都寫下來,久而久之不僅提高了寫作水平,而且提高了分析事物的能力。讀書筆記不僅讓學生提高了閱讀效率,把自己的閱讀變成文字積累起來,成為一筆小小的“財富”,更為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時,討論交流時提供了一個綱領,從而不會遺忘。
總之,閱讀教學還應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作為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教學中注重方法的指導,在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實踐中尋找適合本班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學,讓學生享受到閱讀的快樂,讓閱讀教學收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