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東
【摘 ?要】 ?要解決好聽障生在小學數(shù)學學科學習當中存在的解題能力不足的情況,教師就要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活動進行合理設計與巧妙安排。微測試是一種短小精悍、富有針對性的數(shù)學測試方法,具備靈活和自由的特點,而且能跟隨課堂教學活動的推進及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為數(shù)學教學的改進調整提供必要依據(jù)。將在微測試應用于聽障生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深入探究教學實施的方案,又要注意加強反思調整,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優(yōu)化。
【關鍵詞】 ?微測試;聽障生;小學;數(shù)學;實施
數(shù)學是一門嚴謹縝密的綜合學科,學生想要在數(shù)學學習當中獲得理想成績,提高學習水平,就需要通過勤奮努力的方式來達到目的。聽障生學習數(shù)學學科的重要目的也是掌握數(shù)學思維方法,形成一定的數(shù)學素養(yǎng),以便在未來生活中學以致用。為了提高聽障生對于數(shù)學學科的把握效果,及時了解他們在數(shù)學學習當中存在的成果與不足,引入微測試這種新型測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既能夠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和信心,提高數(shù)學練習的針對性。
一、微測試的概念與作用
微測試概念屬于相對概念,類似于隨堂小測驗,也是一種比較新穎獨特和富有針對性的數(shù)學測試模式。我們在對微測試進行理解的過程中,可以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微測試的時間設置比較隨意,同時測試的持續(xù)時間比較短暫,體現(xiàn)出了測試活動的靈活機動性特征;二是微測試的形式設置具有多元化的表現(xiàn),可以是模塊測試、專項測試,也可以是針對章節(jié)的測試等等;三是微測試的內容有著很強的針對性,面向的是知識學習當中的重難點,因此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和突破重難點知識的學習。微測試并不是針對學生整體學習水平展開的全面測試和全方位了解,而是針對學生對某個知識點或專項的掌握情況的評測。
微測試和傳統(tǒng)的測試活動相比顯現(xiàn)出了很多的優(yōu)勢,也正是這一優(yōu)勢作用能夠給聽障生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開展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第一,測試內容的針對性與精確性,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記憶。微測試的內容比較精準和富有針對性,可以面向教學當中的重難點進行針對性測試,保證測試有著明確目標,讓各項測試活動的開展有的放矢,這會大幅度強化聽障生對于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的記憶能力,降低他們的整體學習難度,讓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第二,測試時間的隨意性有助于突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過去的數(shù)學測試往往運用的是大篇幅甚至是整套試卷的測試,要給學生提供充分時間才能夠讓他們完成測試。這樣的情況會也增加應試教育色彩,導致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無法適應,甚至會因此失去學習信心和動力。微測試的應用則能夠讓測試時間更加隨意和靈活,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特點安排測試活動,突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束縛,讓創(chuàng)新型模式引領學生進步。第三,測試形式的多元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微測試在形式安排上多種多樣,可以讓學生從題海戰(zhàn)術當中解放出來,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微測試在聽障生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利用碎片化時間組織微測試。課堂教學時間是比較有限的,但是每堂課的教學任務是比較重的,這就會帶來一些時間和課堂容量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聽障生因為自身身體上的一些障礙,在數(shù)學學習當中會有一定難度,在學習過程當中花費的時間更長。這種時間上的緊張性讓教師組織大型測試活動來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顯得非常困難,而且也不能夠滿足聽障生的數(shù)學學習需求,制約著數(shù)學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在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若對課程時間進行細化安排,然再對應安排不同時間段的教學任務,在學生反饋良好的情況下,課堂時間可能會出現(xiàn)富余,教師要利用好課堂教學當中的碎片化時間組織微測試活動,對這部分時間進行充分利用,同時鞏固和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行程類數(shù)學應用題時,由于學生前面的學習反饋良好,能夠在較短的時間之內輕松學習和掌握,能夠剩余一定的時間為測試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持,教師可以在這一時間安排微測試,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和解答:兩列火車同時從兩地相對出發(fā),2個小時之后相遇,已知一列火車每小時的速度是120千米,兩地的距離是600千米,請問另外一列火車的行駛速度是多少?在測試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關注學生動向,把握學生在解題當中存在的困難,并適時給予提示和幫助,消除聽障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的障礙。
2.借助多媒體手段推進微測試。利用碎片化時間開展微測試能夠讓有限的課堂時間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讓課堂學習活動更加充實,增加聽障生對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參與度。除此以外,借助多媒體手段推進微測試活動也是一種比較可取的方法,而且微測試本身的特征和多媒體手段特點存在很高的契合度,所以利用多媒體方法能夠進一步增強微測試的功能與作用。用多媒體手段開展微測試可以極大程度上吸引聽障生的學習注意力,保證課堂教學和測試活動的靈活性和多元化。遇到另一些相對復雜的測試問題時,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題意,促使學生靈活準確地解答問題,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直觀展示,保證學生完成測試的整體效率。例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xiàn)一道測試題:小亮和小明二人同時從家向學校走,已知小亮每分鐘走65米,小明每分鐘走70米,3分鐘之后二人在門口相遇,請問他們兩家的距離是多少?不少聽障生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障礙,主要是不能夠正確理解題目當中的含義,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一個示意圖,用畫圖的方法把整個問題的過程展現(xiàn)出來,從而幫助聽障生快速有效地完成測試任務,也讓他們今后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
3.運用互動性方法開展微測試。微測試是聽障生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當中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能夠為數(shù)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但是教師必須要注意,不能因此忽視與之相輔相成的教育理念與方法。通過上面對于微測試特征和價值的分析,我們能夠了解到微測試給教師和學生的參與度都提出了相對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通過師生互動的方法來保證微測試的開展效果。過去的數(shù)學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在講完課程之后,給學生布置測試題,讓學生自主完成。但是這樣的做法沒有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思維上的交流,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提高,也會因此降低數(shù)學教學質量和聽障生的數(shù)學學習效果。針對這樣的情況,在具體的微測試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和學生共同參與到整個測試過程,共同就思路與方法進行探究,深化學生的印象,延伸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產(chǎn)生更大的參與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例如,在學習倍數(shù)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測試題:果園當中總共有30棵梨樹和桃樹,已知桃樹數(shù)量是梨樹的2倍,那么果園當中分別有多少棵桃樹和梨樹?要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認真審題,并和學生交流,解題思路和策略,引導聽障生對知識的正向遷移。
微測試是一種新穎活潑的數(shù)學測試模式,有著很強的針對性以及靈活性,打破了過去測試題目多和測試形式呆板的情況,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和測試活動的熱情,也可以讓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當中獲得豐富的成就體驗。特別是對聽障生來說,要想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體現(xiàn)出對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的尊重,教師要提高對微測試的應用力度,充分發(fā)揮微測試在提高他們數(shù)學學習能力方面的積極作用,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完成微測試的過程中有所收獲,以利于教師對聽障生的數(shù)學教學策略進行優(yōu)化改進。
【參考文獻】
[1]代春艷.聽力障礙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155.
[2]雷江華,馮會,程三銀.我國特殊兒童認知研究的進展[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5(16):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