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儒藏(精華編一三七)》審讀報告

      2020-04-14 04:50
      出版參考 2020年3期
      關鍵詞:校點影印本底本

      出版單位 ?北京大學出版社

      書 ? ?名 ? 儒藏(精華編一三七)

      責編姓名 ?沈瑩瑩 周粟 武芳

      責編證號 ?沈瑩瑩 2017001002421? ? ? ? ? 周粟 201100172647? ? ? ? ? 武芳 200900140585

      評審專家點評

      把相關典籍收集在一起為“藏”,此處“藏”為“寶藏”之義,把儒家典籍收集在一起,編成一大文庫,即為“儒藏”,是儒家著作的總匯,與道家之道藏、諸子之《子藏》,佛教之《中華大藏經·初編》、《中華大藏經·續(xù)編》相應。儒藏是聚集古代儒家的大百科全書,載有哲學、政治、軍事、經濟、教育、文學、歷史、藝術、醫(yī)學、化學、天文、地理、數(shù)學、技術各方面的豐富內容。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來號稱儒、佛、道三分天下,而儒家文化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干,這套《儒藏》的整理編纂出版就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填補學界空白的意義重大,既有利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又有利于中國先進文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又將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理論支持。編校工作其實也有一種規(guī)律,選題越重大,歷史越久遠,它的編校工作往往就越復雜,越艱難。《儒藏》的編校出版工作就是有如此這般的特質,這從審讀報告的內容中可以窺見其艱難。

      比如其中的《逸周書》十卷本,需要參閱供學的今傳本就有十余種,每種又都是多卷本,如此一來認定正誤、優(yōu)劣,如同大海撈針。又如《國語正義》二十一卷本,上起周穆王十二年西征犬戎,下至智伯被滅,前后約五百年的歷史。其中責任編輯的投入無法計算。若沒有把板凳坐穿的精神,誰敢來擔此重任。《貞觀政要》全書十卷四十篇,分類編纂唐太宗在位期間,與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就如何治理國家而發(fā)生的各種言論。僅就繁體字而言,在我們一般編輯的概念中,無非是繁簡兩種字形罷了。然而《儒藏》的整理編纂,都還有不同歷史朝代的不同繁體字的校識問題,要由遙遠時期的繁體字改為距我們歷史最近的繁體字,力求在繁體字方面達到盡可能的一致,滿足海內外讀者的需求。寫及此,我們將更看重《儒藏》。

      一審姓名:沈瑩瑩 周粟 武芳

      職務/職稱:編輯 編輯 編輯

      日期:2014年4月8日

      一審意見

      《儒藏(精華編一三七)》收錄史部雜史類著作三種,即《逸周書》《國語正義》《貞觀政要》三種。

      《逸周書》十卷,初集于春秋末晉平公卒后之周景王世,材料或系孔子刪《書》之余。西漢景、武之時,有人為之作解。今本有注之篇,即其痕跡。晉五經博士孔晁注。今傳本十卷,存五十九篇,其中四十二篇有孔晁注。此書所載多確實可信,反映了周人道德、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法律思想之材料頗多,足資開發(fā),對研究孔子儒學思想的淵源,亦屬有用。其他如天文歷法、氣候物產、民族方國、謚法謚義、察人觀物、修養(yǎng)處世等材料,也很豐富。本書搜羅從元至正本指清人刻本十余種,以嘉靖二十二年四明章氏刻本為底本,參校多種校本,吸收校點者本人《逸周書匯校集注》《逸周書校補注譯》的匯校和校勘成果,是目前該書質量上乘之整理??背晒?。

      《國語正義》二十一卷,清人董增齡撰。董增齡,字慶千,號壽群,浙江烏程(今湖州境)人。《國語正義》是董增齡釆用傳統(tǒng)注疏體形式研究《國語》韋注的著作,董增齡除進一步詮釋韋注外,將漢儒相關舊說盡量搜集列出,為《國語》及韋注找到漢代學說根源。《國語正義》傳世刻本僅光緒六年(1880)會稽章氏式訓堂刻本一種。在國內有兩種影印本,一為1985年巴蜀書社影印王利器先生舊藏本,二為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本,此外日本亦有1980年中文出版社影印本。此次校點,以式訓堂刻本為底本,校點以他校、本校為主。

      《貞觀政要》十卷,唐吳兢撰。吳兢,唐代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曾與朱敬則、徐堅、劉知幾等共修《唐史》。《貞觀政要》是記錄貞觀年間唐太宗君臣關于治國方略的一部政論集,包括君臣問對、大臣諫諍以及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一些重大決策。所謂“政要”者,為政之要也。全書十卷四十篇,除上書表、書序外,按照君道政體、任賢納諫、為民擇官、教戒皇子、倫理道德、自身修養(yǎng)、崇儒尚文、固本寬刑、征伐安邊、善始慎終十個基本方面歸類排列。此次整理,以國內最早刊本明洪武三年勤有堂本(簡稱勤有堂本)為底本,校以成化元年刊刻戈直集論本。

      一、《逸周書》一審意見

      《逸周書》十卷,初集于春秋末晉平公卒后之周景王世,材料或系孔子刪《書》之余。西漢景、武之時,有人為之作解。今本有注之篇,即其痕跡。晉五經博士孔晁注。

      西晉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發(fā)盜魏襄王冢,得竹書數(shù)十車,中有《周書》殘本,秘書監(jiān)荀勖校定。東晉著作郎李充校書,將傳世孔晁注本與汲冢本歸并為一,厘為十卷,系于“汲冢書”下,不言孔注?!端鍟そ浖尽分洝吨軙肥恚⒃弧凹弛?,即從李充而來。今傳本十卷,存五十九篇,其中四十二篇有孔晁注。

      此書所載多確實可信,反映了周人道德、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法律思想之材料頗多,足資開發(fā)。尤其是對研究孔子儒學思想的淵源,亦屬有用。其他如天文歷法、氣候物產、民族方國、謚法謚義、察人觀物、修養(yǎng)處世等材料,也很豐富,不僅是史家的寶藏,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良好教材。

      本書搜羅從元至正本至清人刻本十余種,以嘉靖二十二年四明章氏刻本為底本,參校多種校本,吸收校點者本人的《逸周書匯校集注》《逸周書校補注譯》的匯校和校勘成果,是目前該書質量上乘之整理校勘成果。

      本書源流清晰,內容介紹簡要。文內俗體字、訛字多,一一改從正體。

      校點說明,本書版本源流清晰,內容介紹簡要。

      P36,校記3刪“日”上“謀”字改作刪“日”下“謀”字

      P47,下欄倒數(shù)第二行,底本“藂”,校點者改作“聚”,責編按:誤,當改作“叢”

      P51,下欄第五行小字天智玉之上天美者也改作天智,玉之上天美者也

      P62,下欄第四行小字命者教也率皆痛愁困也改作命者,教也。率皆痛愁困也。

      P107,上欄第四行?于獲改作?于獲)

      二、《國語正義》一審意見

      《國語正義》二十一卷,清人董增齡撰。董增齡字慶千,號壽群,浙江烏程(今湖州鏡)人。關于董增齡的生平事跡,文獻記載很少?!秶Z正義》是其代表作。

      《國語正義》版本情況并不復雜,只有一個版本系統(tǒng)。校點者第二卷前以《續(xù)修四庫全書》本為底本,第三卷以后以巴蜀書社本為底本,《校點說明》中也有交代。不過編纂方編委將兩種影印本做了合并,統(tǒng)稱為以巴蜀書社影印本為底本。編輯提出疑問:第一,為何不以原刻本為底本。第二,如果原刻本不易得到,影印本也可以,為什么不全用一種影印本。編輯看過巴蜀書社的前兩卷,版刻也不錯,不存在缺頁或模糊不清的現(xiàn)象?!独m(xù)修四庫全書》本第三卷后也是版刻清晰。第三,即然用了兩種影印本,就應在《校點說明》中明確講明,校點者也是這樣做的,不知為何要以一種影印本代替。編輯建議用原刻本作底本,因為理論上講,這兩個影印本屬于一個版本體系,都是據(jù)式訓堂刻本影印的,文字應完全一致,但影印本也有挖改或漏字等情況發(fā)生,可能會與原刻本不完全一致,如卷七第634頁到635頁之間就有兩段多文字原闕,是據(jù)《續(xù)修四庫全書》本后補的,所以用刻本是最保險的。編纂方認為如果校點者能保證影印本與刻本之間完全一致,稱以刻本為底本,也是勉強可以的,并對校點說明底本使用情況進行了修改,說明以式訓堂刻本為底本。所以此稿從《校點說明》中看底本是式訓堂刻本,實際上該刻本是兩個影印本的合本。

      因為《國語正義》只有一個版本系統(tǒng),所以沒有用以對校的版本,校點者做了大量的他校和本校工作,在《校點說明》中對用于他校的各種古籍也做了版本交代,工作非常細致。但也有一些問題。

      (1)《國語正義》中的《國語》正文和韋昭解部分,校點者提出與《國語》(韋昭注)的兩個版本宋公序本和明道本進行了對校,尚有不足之處。

      首先,韋昭注《國語》的版本說明有些分散,在《校點說明》第三段中說明《國語正義》結構時,指出《國語》正文以宋公序本為主,在第七段中又指出《國語》韋注傳世有宋公序本和明道本兩個版本系統(tǒng)。《國語》韋解本是現(xiàn)存最早的《國語》注本,有兩個版本系統(tǒng),北宋宋庠曾整理《國語》及韋注,并為之補音,有《國語補音》三卷,稱為宋公序本,另有北宋仁宗天圣明道刻本,一般稱為明道本。宋公序本又有明金李翻刻本,《四部叢刊》又據(jù)此翻刻本影印,明道本也有《士禮居叢書》影印本。建議在《校點說明》第二段《國語》情況介紹部分集中說明韋昭注本《國語》的版本情況。

      其次,在??庇浿猩婕啊秶Z》或韋解??睍r,多稱據(jù)明道本改補,又有據(jù)天圣明道本改補處(第42頁、43頁下欄??庇?,第452頁??庇?,第529頁??庇?、第923頁??庇?),又有據(jù)天圣本改補處(第855頁校勘記1、第941頁??庇?),還有據(jù)明金李本改處(第617頁??庇?),還有據(jù)《國語》改處(第32頁上欄校勘記1、第44頁上欄??庇?、第273頁校勘記2),又有據(jù)明道本《國語》改處(第884頁校勘記1),名稱比較混亂,請校點者確定用于對校的韋解《國語》的版本使用情況,是宋公序本原刻本,還是明金李翻刻本,還是《四部叢刊》的影印本;是明道本原刻本,還是據(jù)它影印的本子,并根據(jù)具體情況書寫??庇洠ㄗh??庇浉臑椤皳?jù)明道本《國語》改”、“據(jù)宋公序本《國語》改”等形式。因為此稿主要是他校和本校,其他都以書名代稱,此處也宜如此,如果直接以版本名稱說明,容易誤解為是底本的版本對校,造成混亂。

      再次,校點者在校點說明中指出盡量保持《正義》原貌,若正文或韋昭注因缺字而影響文意,則據(jù)明道本補充,但??庇浿杏胁簧偈菗?jù)明道本改,或據(jù)宋公序本改處,這是否與校點原則相矛盾,請校點者斟酌。其實編輯覺得不必刻意強調校勘原則,必須缺文處出校如何如何等,因為董增齡這兩個本子兼取長處,都有使用,并沒有明確指出哪部分用了宋公序本,哪部分用了明道本,只是宋公序本多,明道本少而已,所以存疑處兩本皆應有所參考,當然可以側重于對校明道本,因為宋公序本占的比重更大。對于是出異文校,還是改字校,還是保持原貌不出??庇洠伎伸`活處理。

      (2)在《校點說明》中,校點者列出了很多用于他校的古籍版本,包括《大戴禮記》《水經注》《五禮通考》等等,但也有問題。

      第一,里面有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刊本《十三經注疏》本,一般簡稱為阮刻本,那么十三部經典注疏本書名應有固定的稱呼,但??庇浿忻Q多樣,比如相關《毛詩》,有《毛詩正義》,還有《毛詩注疏》(第270頁校勘記1、2,第286頁??庇?,第332頁??庇?、2)、《詩經注疏》(第261頁??庇?);相關《尚書》,有《尚書正義》,還有《尚書注疏》(第393頁校勘記1);關于《禮記》,有《禮記注疏》(第50頁下欄校勘記1、第777頁??庇?),還有《禮記正義》;關于《周禮》,既有《周禮注疏》,又有《周禮》(第19頁下欄??庇?);《春秋谷梁傳注疏》有寫成《春秋谷梁注疏》(第523頁??庇?、第861頁??庇?);《春秋公羊傳注疏》有《公羊傳注疏》(第42頁上欄??庇?、第601頁??庇?)、《春秋公羊注疏》(第467頁??庇?、2,第522頁校勘記1);《春秋左傳正義》有寫為《春秋左傳注疏》(第913頁??庇?)、《左傳正義》(第459頁??庇?、2,第485頁??庇?、3,第528頁校勘記1)處,還有寫作清嘉慶江西南昌府學刊本某某的,還有直接是清嘉慶江西南昌府學本,具體書名不寫的。就校點者所說的清嘉慶江西南昌府學刊本《十三經注疏》看,更準確的說,應是“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各部經典的名稱宜為《毛詩正義》《尚書正義》《周易正義》《春秋左傳正義》《春秋公羊傳注疏》《春秋谷梁傳注疏》《儀禮注疏》《周禮注疏》《禮記正義》《論語注疏》《孝經注疏》《爾雅注疏》《孟子注疏》,據(jù)這些古籍出??庇洉r,書名不宜隨意改動。

      第二,《校點說明》列出的各種古籍版本介紹不夠嚴謹。比如《十三經注疏》的版本,上文已提到,還有比如《大戴禮記》的版本“影印明刊本”,宜為“影印明袁氏嘉趣堂刊本”?!栋谆⑼x》宜為清《抱經堂叢書三》本,而不是抱經堂本。《左傳小疏》應為《春秋左傳小疏》。影印學海堂本宜為清刻《皇清經解》本,《皇清經解》又名《學海堂經解》本,由清阮元主持刊刻,影印學海堂本語義比較含糊籠統(tǒng)?!妒酚洝贰稘h書》等二十四史中的各種史類典籍應是清武英殿刻本,而不是《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痘茨献印窊?jù)下列舉的版本應是有許慎注的《淮南鴻烈解》,不知為何全稿??庇浂紝懗伞痘茨献印??!蛾套印窇獮椤蛾套哟呵铩贰0姹局小豆乓輩矔窇恰豆艜鴧部?。等等。

      第三,有的在《校點說明》中列舉的參考古籍在??庇浿胁⑽闯霈F(xiàn),有的在??庇浿谐霈F(xiàn)的古籍在《校點說明》中沒有說明版本。比如《校點說明》中的《春秋左傳小疏》《周易集解》《五禮通考》《五經異義疏證》《廣雅》《山海經》《汲冢紀年存真》不見于??庇?,可能是有參考但無出??庇浀谋匾?。而??庇浿小对姷乩砜肌罚ǖ?4頁上欄??庇?、第1056頁??庇?)、《六經天文編》(第18頁上欄??庇?)、《五經異義》(第32頁下欄校勘記1)、《水經》(第673頁校勘記1)、《說文解字系傳》(第285頁??庇?)、《六臣注文選》(第396頁??庇?、第908頁??庇?)、《律學新說》(第306頁??庇?)、《十駕齋養(yǎng)新錄》(第226頁校勘記1)、《春秋繁露》(第243頁校勘記1)、《揚子云集》(第247頁校勘記1)、《新序》(第534頁??庇?)、《釋名》(第562頁??庇?、第1124頁??庇?)、《樂律表微》(第361頁??庇?、2)、《六書故》(第485頁??庇?)、《六韜》(第566頁??庇?)、《潛夫論》(第879頁??庇?、第1186頁??庇?、2)、《敬齋古今黈》(第1064頁校勘記1、2)、《圖經本草》(第1297頁??庇?)、《太平御覽》(第444頁??庇?)、《莊子》(第618頁??庇?)、《左傳補注》(第987頁??庇?)在《校點說明》中并沒有說明版本情況,有的是在校勘記首見處說明,有的校勘記里也沒有交代。宜統(tǒng)一體例,皆在《校點說明》中說明版本情況,并且在《校點說明》交代后,不必在??庇浭滓娞幵僦貜桶姹厩闆r。

      第四,一種古籍能解決問題,是否可以不再列舉其他相關的古籍,除非特殊情況下必須有所說明。比如,??庇浿屑扔小端洝罚ǖ?73頁校勘記1),也有《水經注》,又有《水經》注;既有《春秋左傳正義》,又有《左傳》(第17頁上欄??庇?、第40頁上欄??庇?);既有《周禮注疏》,又有《周禮》(第39頁下欄??庇?);既有《禮記正義》,又有《禮記》(第723頁??庇?);既有《文選》,又有《六臣注文選》(第396頁校勘記1、第908頁??庇?);既有《史記》,又有《史記集解》《史記正義》(27頁??庇?)《史記索隱》(第249頁??庇?);既有《漢書》,又有《漢書注》(第277頁??庇?、3)。校點者指定的版本中,《春秋左傳正義》是經注疏合刻本,《史記》也是正義、集解、索隱合刻,考察正(經)文時用這些有正(經)文的注疏合刻本就夠用了。而用來考察《文選》中的各種詩詞歌賦或注文時,《六臣注文選》也可以取代李善注《文選》。

      第五,校勘記中版本說明也有不規(guī)范處,版本情況已在《校點說明》中交代,一般就不必再在校勘記中體現(xiàn),直接寫書名就可以了。比如《呂氏春秋》,第20頁??庇?、第620頁校勘記1中《四部叢刊》影印明刻本《呂氏春秋》,其實就是《校點說明》中交代的版本;如第19頁校勘記2明嘉趣堂本《大戴禮記》,也是《校點說明》中的版本;清乾隆本《禮說》(第403頁??庇?),也在《校點說明》中提到;如武英殿本《史記》(第322頁??庇?、第526頁校勘記1),武英殿本《宋史》(第306頁校勘記1、2),也是《校點說明》中的版本;又如阮刻本《毛詩正義》,就是《校點說明》中寫明的《十三經注疏》本,這些都不用在??庇浿性僬f明版本。還有校勘記中出現(xiàn)的版本不是《校點說明》中提到的,如乾隆刻本《四書釋地》,《校點說明》中是《皇清經解》本,還有百衲本影印宋慶元刻本《史記》,在《校點說明》中則是武英殿本。孫氏本《說文解字》,校點說明中是清陳昌治本。

      總的來說,書稿??敝械陌姹菊f明還不夠系統(tǒng)嚴謹,沒有統(tǒng)一體例。建議第一,對韋解本《國語》的版本情況在《校點說明》中合適的段落進行集中說明,確定對校版本及其在??庇浿械暮喎Q。第二,對于其他各種古籍版本的介紹,建議更全面些,正文??庇浿谐霈F(xiàn)的所有古籍宜在《校點說明》中皆有版本說明,并且所有對校過的版本都有詳細交代。比如《史記》除與殿本對校外,還與百衲本做了???,所以百衲本也應說明?!墩f文解字》除陳昌治本外,還有孫氏本,也應說明版本情況。而沒有涉及對校的版本則可以省略,比如《校點說明》中《竹書紀年》《元和郡縣志》《水經注》各交代了兩個版本,但從??庇浛床惶蠖甲隽诵?钡臉幼樱紝懺凇缎|c說明》上反倒不知道到底用了哪個本子。第三,《校點說明》中各個典籍的版本說明建議按一定規(guī)則排序,可以考慮以書名首字字母順序排,也可分經史子集四類書寫,這樣可以更規(guī)整,更方便査閱。第四,建議說明版本時也交代作者,這樣可以使版本情況更清晰。比如《山海經》宜交代是晉郭璞注,《竹書紀年》宜說明南朝宋沈約注,特別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比如《禮說》,有清黃以周撰《禮說》,還有清惠士奇撰《禮說》,按版本應是惠士奇《禮說》,如果不交代作者,就會有問題。第五,可以考慮在校點說明中僅交代校勘記中出現(xiàn)的各種典籍的版本,不涉及具體校勘的則可以在后面做簡略說明。這樣能主次有別,突出重點。

      (3)《校點說明》中指出董增齡《國語正義》有諸多缺點,比如引文不標出處,引文出處錯誤等問題,可考慮用??奔右约m正。校點者已做了一些工作,但還有遺漏。比如:

      第407頁倒數(shù)第7行“此傳云”處宜補??庇洝啊畟飨?,據(jù)引文當有‘疏字?!?/p>

      ……

      校勘中還有一些標點向題,比如引文單雙引號混用、缺下單雙引號的現(xiàn)象,“疏”部分出文遺漏引號,標點破句現(xiàn)象等,都已隨文修改。此外如書稿中“某公某年傳”、“某某注、疏、箋、傳”,《史記》的集解、正義、索隱等書名號的標注位置等,都做了格式統(tǒng)一。三傳中的“某公某年傳”,單“傳”加書名號;“某某注、疏、箋、傳”等,“某某”是書名的,“注”等在書名號內,比如《毛詩傳》,有具體篇名的,在書名號外,比如《漢書·藝文志》注,是人名的,不加書名號,比如鄭箋;《史記》后集解等在書名號內,比如《史記集解》,有《史記》中的具體篇名的,在書名號外,比如《史記·五帝本紀》集解,等等。因數(shù)量很多,不再一一舉例說明。

      另如,底本中很多“殺”字,校點者都據(jù)明道本《國語》改為“弒”,古時殺、弒多通用。殺除shā音外,也有shì音,與弒同義。所以這種情況是否考慮不出校。書名頁寫董增齡撰,但《校點說明》中說是董增齡撰集,請確定作者的著作方式,是撰還是撰集。

      三、《貞觀政要》一審意見

      本書交稿時提交了電子稿、打印稿及底本復印件。其中底本復印件為編纂方提供,復印效果不甚理想,有的文字漫漶不清,難以辨認。正式交稿前,編纂方曾對校點者提交的電子稿與打印稿做過校改,認為電子稿的文字質量可以信任,故錄排時使用了電子稿。為審慎起見,編校時我們分別對校了打印稿和底本復印件,據(jù)底本復印件校改出不少電子稿的文字錯誤。整體來說,本書標點質量較好,??北容^詳盡。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標點方面。偶有引文下引號標注不準確之處,編輯進行了核對和修改。

      (2)文字字形方面。底本為明刻本,存在大量異體字、俗字及簡體字,《校點說明》提到“一字使用多種異體字者,一仍其舊”,也就是異體字保持底本原貌。但編輯核對底本復印件發(fā)現(xiàn),電子稿的異體字用字與底本并不完全一樣。簡體字如何處理沒有說明。編輯審稿時按照項目體例統(tǒng)改了大部分異體字、俗字,簡體字則改作通行繁體字,并修改了《校點說明》里的相關表述,主要是異體字、簡體字的處理原則。

      (3)校勘方面。《貞觀政要》自問世以來即傳刻不絕,現(xiàn)存刊本以國家圖書館藏明洪武三年勤有堂本為最早,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則為元代戈直采集唐宋二十二家論說、“斷以己意”而成的集論本。由于“移易篇章”、改動文字,戈本已非《貞觀政要》原貌,??睍r應特別注意戈本的這種特性。本書??北容^詳盡,幾乎逢異必錄,但多數(shù)??庇浿恍.愅幢媸欠?。少量??庇洿嬖陬嵉沟妆?、校本的問題,或者表述不太清晰明白,存疑處編輯已記錄,請校點者復核校本。校記注碼位置不符合《儒藏》體例,已全部修改。

      校點說明:補充說明異體字、打印稿封面及稿件交接表上署名為“謝寶成”,校點說明署名為“謝保成”,應以后者為是。

      P6,校記1,一百余字異文加標點。

      P8,“以暴易暴,與亂同道”,校記云“暴”字戈本作“亂”,是否兩“暴”字均作“亂”?是否說明是上“暴”字還是下“暴”字。請核戈本。

      P9,校記9,應析為兩條校記。

      P10,“自是詔京官五品五以上”,下“五”字為衍字,刪去。

      P16,“乃選精騎……自白道襲之”不是李靖語,應置引號外。

      ……

      二審意見

      《逸周書》審讀意見

      說明,建議刪“西元”。末,“錯誤”改“錯訛”。補校點人名。

      19頁,應補程寤、秦陰、九政、九間、劉法、文開、保開、八繁等八篇篇名。

      70頁⑤,王本在前,已作“采”;俞樾不完全接受王本所定,建議“疑”上加“則”字。

      目錄,建議目錄全列七十篇之篇名,有目無文者寫一小號字“闕”。正文亦列。

      黃先生治《逸周書》為當今成績最為卓著者。適應儒藏規(guī)格要求,抽取約集硏究成果而成此書。

      同意發(fā)稿。

      《國語正義》審讀意見

      說明,應該寫出省名及今地(今湖州境)。引文不標出處,是占書普遍情況,不列?!吧眉啊保酶??魯魚帝虎,不宜全歸之于手民?;騽h此條。

      編輯對所用底本及韋解本提出的意見,請校點人考慮,并請編委定奪。不應忽略《四部叢刊》本。宜參校。我核對了出校的諸條,表明叢刊本應作為韋解的校本。

      序1頁,作內、外《傳》比較好。

      ……

      《貞觀政要》審讀意見

      表、序、正文,頁碼接排;至少表、序要接排。?

      說明,不宜重復目錄已示內容。我做了一些刪簡,供參考。

      己經有〇,不能雙重記號。請刪除章與章之間的空行。

      序的校記,說“左”就夠了,不能再說某行至某行。但應寫明大小字。

      正文2頁下,“臣觀”可以另段,但不必上空。全書。

      4頁③,“人怨神怒”下的“則”,校本如何?不當有兩個“則”。

      6頁⑥,“實”上要用句號,因為前后說的是兩件事。并別處。

      9頁,如果保持空行,上欄末空無效,下欄開始仍須空。全書。

      14頁②,這類字,顯然是戈本加的。以及23頁⑥類。建議這些都不出校。有這些,反干擾閱讀。如28頁⑤,如果不是戈本情況,“也”下云云,很清楚。戈本不是簡單的另本,實為“改造”本。

      15頁①,“且”有轉折意,應該用“並”。

      21頁②,是“徐”至下章,還是“徐”下至下章? 六百多字,加“百官”二字,比較容易找。

      26頁,(13)說整段,校記號也應該在第一句下。全書。不過改起來太麻煩。這種情況本可不出校。

      41頁③,建議出校,不補。戈本很可能是修改潤色文章。

      62頁,一千、三千,估計戈本査對過,但沒有寫出具體依據(jù)。建議査唐書,寫明根據(jù),不能完全依賴校本。

      66頁⑥,如果是異體字“寳”等,不出校,除非是“保”等。

      《貞觀政要》很有價值,在今天也有實際意義。希望提供一個明了準確的本子。不反映煩瑣的??惫ぷ?。

      原校點比較粗,編輯做了許多調整,列出幾十條意見。?

      同意發(fā)稿。

      三審意見

      《逸周書》審讀意見

      本書校點者黃懷信先生按照《儒藏》的體例,吸收其本人已經出版的《逸周書匯校集注》《逸周書校補注譯》的匯校和??背晒喰?庇浂桑芍^駕輕就熟,突破創(chuàng)新性不大。本書底本為嘉靖刻本,雖然屬于較早版本,但刻工水平不高,訛字俗字較多。編輯花費了較多精力處理統(tǒng)改了大量的訛字俗字,在保留一些特定異體字的基礎上盡力做了規(guī)范。同意發(fā)稿。

      《國語正義》審讀意見

      書稿的校點者在做整理的過程中花了相當多的工夫,源于此書無其他校本,只能進行他校和本校。但正如責任編輯已指出的,本稿的問題也集中在這個方面。首先是底本的使用,光緒本實在是再普遍不過的本子,校點者為省事使用了兩個影印本拼湊為??钡妆?。這是不符合古籍整理規(guī)范的做法,但是目前又比較普遍。究其原因,有些是因為目驗復制困難,有些則為圖省事。我們認為,用現(xiàn)當代出版的影印本作為工作底本是可以的,但是在影印本有問題時仍必須核對原刻本。一般易得版本堅決不使用影印本,尤其是比較粗疏的影印本。此其一?,F(xiàn)在電子古籍資源使用的便利,使得他校等??惫ぷ鞲走_成,但在??敝懈鼞裱斏鞯男?痹瓌t,校點者使用通行文獻來證明底本之誤,甚至相當多的地方進行了改字,這是違背校勘原則的。

      《貞觀政要》審讀意見

      本書發(fā)稿使用了電子稿,電子稿的利弊此前已多次論及。惟兩條堅持,則自然利多弊少。一是電子稿校對差錯率要在萬分之一以下;另一個是,校點者最好照錄底本,文字改動以醒目顏色注明。這兩點本書校點者做得都不是完全符合要求。盡管《貞觀政要》為通行名著,文字處理可以以規(guī)范為主要原則,但校點者在電子稿直接處理,也可能出現(xiàn)一些新的問題。??狈矫妫旱妆九c校本選用都沒問題,只是校勘不太符合《儒藏》體例規(guī)定的簡明??钡脑瓌t,校點者對于校本有異必錄,其中有不少并無??眱r值。

      猜你喜歡
      校點影印本底本
      “南橘北枳”:江南制造局兵學譯著《行軍指要》及其底本研究
      重慶市中醫(yī)藥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涪陵古本傷寒雜病論》影印本首發(fā)式
      古籍校點方法舉例
      也談哈斯寶《新譯紅樓夢》翻譯底本問題
      楊憲益-戴乃迭《紅樓夢》英譯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證
      《包龍圖斷歪烏盆傳》校點失誤舉偶
      《石郎駙馬傳》校點失誤舉偶★
      新整理本《毛詩注疏》勘誤
      《齊東野語》版本述略
      《創(chuàng)造》影印本
      伽师县| 万安县| 南宫市| 交城县| 长寿区| 当雄县| 馆陶县| 舒兰市| 泗阳县| 馆陶县| 荥阳市| 乳源| 沙雅县| 长岭县| 山丹县| 富川| 永安市| 绥化市| 华容县| 花垣县| 四子王旗| 长兴县| 巧家县| 青海省| 丹东市| 宜春市| 井研县| 柳州市| 衡山县| 碌曲县| 西乌| 东乌珠穆沁旗| 丽江市| 瓦房店市| 静安区| 宁远县| 赤壁市| 大悟县| 二连浩特市| 佛教|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