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陽
內(nèi)容摘要:在闡述名著閱讀評價復習課內(nèi)涵的基礎上,設計文學名著《西游記》評價復習課的教學目標,并從精選一個人物、巧借一樣實物、留下一份作業(yè)三個方面介紹了本次評價復習課的過程與方法,旨在初步探索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評價復習課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取得素養(yǎng)發(fā)展和中考提分雙贏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初中語文 名著閱讀 《西游記》 評價復習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為此,新課標提出了初中三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的具體目標。長篇文學名著吳承恩的《西游記》是新課標推薦的課外讀物之一,面對這么一部百回的鴻篇巨著,學生要全面領悟,品味體驗,難度可想而知。所以,筆者通過多種課型,如導讀提效課、心得匯報課、互動交流課、成果展示課、評價復習課等,來引導課外閱讀的有效推進,以激發(fā)學生持續(xù)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主體的閱讀品位。下面僅就文學名著《西游記》的評價復習課作初步的探討。
一.名著閱讀評價復習課的內(nèi)涵
評價復習課是教師根據(jù)學生名著閱讀需要靈活設置的指導活動課,可在閱讀中或閱讀后,也可在中考復習期間。其中的評價有三層含義:一是對學生閱讀效果的評價;二是對名著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諸要素的評價;三是根據(jù)學情反饋,對教師指導方法的評價。其中的復習則是要引導學生及時“溫故”,即鞏固名著閱讀的效果,并力求“知新”,即努力做到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每次復習都有所得。名著閱讀不但在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特別是在提高學生的人文底蘊(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等)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及時溫故知新在應對中考相關試題中也有積極意義,所以評價復習課可為學生取得素養(yǎng)發(fā)展和中考提分雙贏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二.文學名著《西游記》評價復習課的教學目標設計
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據(jù)此,筆者就《西游記》的評價復習課提出如下4個目標。
1.熟悉情節(jié)
《西游記》的結構復雜、人物眾多、內(nèi)容豐富,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至少要花1-2個月的時間才能讀完,閱讀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前看后忘”的現(xiàn)象。評價復習課就是要將情節(jié)簡明扼要地再整理一遍。
2.品味語言
大多數(shù)學生閱讀時,容易沉迷于故事情節(jié),往往忽略了語言特色的賞析。《西游記》的語言既通俗易懂、又幽默詼諧,評價復習課應注重對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的品味。
3.鑒賞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說的靈魂,通讀,你可能說不全“八十一”難到底是哪些,但你一定對唐僧師徒4人有較深的印象。評價復習課要引導學生對人物有個全面、細致的了解,提出自己個性化的評價。
4.提高修養(yǎng)
《西游記》是我國經(jīng)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評價復習課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情感的體驗,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迪,激勵自己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困難,最終取得勝利、成就人生。
三.文學名著《西游記》評價復習課的過程與方法
新課標提出:“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北敬卧u價復習課貫徹“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理念,體現(xiàn)教師指導與學生互動的有機融合,以鑒賞人物形象為主線,帶動其他三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精選一個人物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最重要的。任何一部優(yōu)秀的小說,總有使人難忘的典型人物。
說起《西游記》里的人物,林林總總,師徒四人,各個國家,各路神仙,人物太多太多。其中的典型人物就那么幾個: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觀音。典型中的典型,那就是唐僧和孫悟空二人吧,而《西游記》的主角非嫉惡如仇又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莫屬。
但筆者這次沒有選擇孫悟空作為對象。原因是孫悟空的知名度太高,分析的資料太多;孫悟空的正面形象鮮明,爭議之處很少,評價復習課上可“溫故”,卻不一定能“知新”。
筆者這次選擇豬八戒作為評價對象,原因如下:一是實屬“另辟蹊徑”,“不走尋常路”。當筆者將評價主角改為豬八戒時,學生會覺得非常新奇,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因為豬八戒有許多平時被我們忽視的特質,如能采取合適的指導方法,定能引導學生更全面、客觀地認識豬八戒,對其有個全新的認識,這樣也更好地讀懂《西游記》。
2.巧借一樣實物
如何評價豬八戒?筆者擯棄傳統(tǒng)的以問題串總結人物形象的方法,而是巧借學生接觸最多、最有感觸的《成績冊》。上課時,筆者將一本《成績冊》帶到教室,一一展示內(nèi)頁,并設計了系列情境活動,以點帶面引導學生重識豬八戒,復習《西游記》。
活動一:登記基本信息
第一項是“學校名稱”。旨在考察學生對唐僧師徒西行目的的理解。對于這種問法大家都覺得很新奇,爭著給出自己的答案。有說填“佛學院”;馬上又有補充說是“東土大唐佛學院”;還有說是“大唐西天取經(jīng)研究所”……其實這項并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學生盡情的發(fā)散思維,營造了民主、平等、包容、熱烈的課堂氛圍。
第二項是“二寸免冠照片”,考察學生對豬八戒容貌的認識。在電視屏幕上,在連環(huán)畫中,豬八戒的外貌總是給人憨厚可愛的感覺,但事實上呢?名著評價復習課就是要引導學生精讀那些關于豬八戒外貌描寫的文字。例如,學生通過品味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中的詩:碓嘴初長三尺零,獠牙觜出賽銀釘。一雙圓眼光如電,兩耳扇風唿唿聲。腦后鬃長排鐵箭,渾身皮糙癩還青。手中使件蹊蹺物,九齒釘鈀個個驚。得出豬八戒外貌極其丑陋,跟野豬極為相似的共識,這就是“溫故”中得到的“新”。
第三項是“姓名”。學生可以自由解答,相互補充。豬八戒有三個姓名:一個是“豬悟能”,是觀音指身為姓姓了豬,起個法名豬悟能;一個叫“八戒”,唐僧取的;還有一個叫“豬剛鬣”,孫悟空在高老莊擒拿豬八戒時,豬八戒吹了半天牛后自報家門,說“豬剛鬣”是他的俗名。“鬣”比較難寫,正好讓學生溫習其寫法。
第四項是“統(tǒng)一學號”。關于學號,學生聯(lián)系自身實際,得出是由入學年份+班級+班級中的序號組成。由此可以溫習出發(fā)取經(jīng)開始于貞觀十三年(639年);班級就是取經(jīng)團隊唯一的編號,沒什么爭議。但豬八戒在團隊中排老幾?就有波折,開始,大多學生認為排第二,因豬八戒常被稱為“二師兄”;但馬上有學生提出不同觀點,孫悟空是第一個收服的,白龍馬是第二個,豬八戒應排第三;接著又有學生反駁,這個取經(jīng)團隊“物色”的第一個人應是唐僧,照此看來,豬八戒應排第四。同學們在討論中復習了取經(jīng)班子組成、開始出發(fā)取經(jīng)的那段情節(jié)。
活動二:探究戰(zhàn)斗能力
筆者把《成績冊》中各個科目的成績,靈活變通成一項“戰(zhàn)斗能力”。
有的學生認為豬八戒不厲害,理由是豬八戒雖打死不少妖怪,像虎先鋒、狐阿七、玉面公主等,但基本上都是瞅準空子只一鈀,從不浪費精神力氣,碰到強的,他首先是跑,可見,他只打有把握的仗。
這時筆者順勢加以引導,厲不厲害應與強者比。同學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與孫悟空比。在探究中,大家在第十九回找到,豬八戒和孫悟空大戰(zhàn)一天一夜,才略顯不如??梢?,豬八戒的戰(zhàn)斗力并不弱。
學生質疑:“為什么豬八戒明明有不錯的戰(zhàn)斗力,但為什么不愿竭盡全力,總想偷懶呢?”這是本課生成的新問題,因課上來不及展開討論,只能留給學生課后自主、合作探究。
活動三:描述人物品行
豬八戒的品行真是一言難盡,大多數(shù)學生會覺得他品行不端。學生特別不能接受的品行有:好色、貪財、貪吃、貪睡、意志薄弱總想散伙、膽小、懶惰、挑唆師父念緊箍咒等。
就這些缺點嗎?當然不是。筆者引導學生略讀與精讀并用,即把與豬八戒有關的情節(jié)再拿出來精讀,其他一并跳過,以重點認識豬八戒,順便也將故事情節(jié)再熟悉一遍。豬八戒其實很聰明,他能義激美猴王(第三十一回),知道如何過通天河(第四十八回);豬八戒的本領其實也很大,會騰云駕霧、三十六變;豬八戒其實很勤快,在高老莊耕田耙地(第十八回),一路上挑擔有功(第一百回);豬八戒其實很重情義,救活被紅孩兒火攻的孫悟空(第四十一回)。當然還有其他,學生仔細復習,反復思考,樂此不疲,評價復習課的目標也在逐步實現(xiàn)。最后,大家一致認為,豬八戒的品行沒那樣糟糕,操行等弟可評中等。
活動四:書寫操行評語
請從觀音、唐僧、悟空、沙僧的角度分別給豬八戒寫一句操行評語。此舉旨在落實“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初衷,提高學生換個角度看問題、評價賞析多層次的科學探究修養(yǎng)。學生的有些答案很是出彩,例如,“唐僧說:你是忠心耿耿,不辭辛苦,追隨我西天取經(jīng)的護法徒弟”;“悟空說:你是好吃懶做,隨時準備散伙的搗蛋鬼”。
活動五:分析人物作用
《西游記》中豬八戒顯然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那么他在書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該活動旨在考察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把握和辨析能力的發(fā)展。有學生說,沒有豬八戒,整個隊伍就死氣沉沉了;也有學生說,沒有豬八戒,有些故事就發(fā)展不下去了。還有學生認為,沒有豬八戒,就烘托不出孫悟空的作用和唐僧對取經(jīng)的堅定意志。不錯,作者之所以創(chuàng)造豬八戒這一人物,就是為了使情節(jié)更豐富多彩,使故事更生動有趣。使文章更引人入勝。
活動六:直面他人評價
有人評價說,豬八戒是神性、人性、豬性的完美結合。請談談你的理解。這一下子就“升華”了對豬八戒的評價。正當學生們沉浸在有趣、好玩的氛圍中時,這一活動引導他們向思維的縱深發(fā)展。“神性”是指豬八戒神通廣大,有神奇的本領;“人性”是指豬八戒有人的七情六欲,人的思想情感;“豬性”是指豬八戒具有豬本身的生理特征與習性。
3.留下一份作業(yè)
以課外閱讀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除探究本課生成的新問題外,嘗試給沙和尚也寫一份《成績冊》。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外國語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