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科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學生成長的階梯。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教學的開展,結合了學生特點,他們可以在玩中學,在實踐中接受教育。文章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詳細闡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開拓課外活動的意義及策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也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活動;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5-0033-02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出現很多問題,它們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造成了影響。從教學方式上分析,其方式死板而無靈活性可言。傳統(tǒng)教學無法滿足現階段小學生的學習要求,語文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變教學策略。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他們不主動參與也不與教師交流,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不能感受語文的魅力。同時教學中,學生素養(yǎng)不被重視,影響全面發(fā)展目標。所以,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此外,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常常不重視學生的特點,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作為接受知識的主體,他們的心智尚不成熟,只對有趣的知識產生興趣,對無趣的知識就沒有學習的欲望,有時也會非常排斥,不抓住這一特點進行教學就會讓學生對語文失去興趣,同時也不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二、小學語文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
小學語文教學常以教師為主,利用課堂將知識講解給學生,這是應對考試最好的教學方式。但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的教學目標,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無法運用多樣教學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漸讓學生對語文失去興趣。很多的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生最喜歡的“老師”,因此語文教育要迎合時代潮流,從學生特點出發(fā)改變教學模式。另外,學生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很多,但是走向社會后才感覺到知識與現實交接很困難。學校學到的都是理論,雖然知識來自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但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情況脫離課本,讓學生不知怎樣應對。所以,結合實踐拓展課外活動,才能真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三、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課外活動的意義
1.符合學生心理需求
小學生心理發(fā)展未成熟,他們需要依靠具體形象對事物進行了解。學生的共同特點表現為好動,其注意力也無法保持長久,通常只有15分鐘左右能集中注意力。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很枯燥的,不斷地講和說,會使學生失去耐心,因而也沒有了學習興趣,造成教學效果欠佳。同時他們喜歡競爭,有著極強的好勝心,在教學時可以利用這些特點開展小組比賽活動,一方面吸引他們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會充滿熱情地參與學習。
2.激發(fā)學習興趣
有了學習興趣,才能深入學習語文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小學生喜動,如果不能保持好的學習習慣就無法形成自主學習意識。而他們的學習只是有了一時興趣才會產生想法,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性,才能獲得體驗。相反,如果強迫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心緒無法穩(wěn)定,當然學不進腦子里,當然學習也不見成效。傳統(tǒng)教學中,“滿堂灌”的教學只能讓學生被動學習。課堂氛圍壓抑,學生不能作為主體參與學習,收獲的知識就會變少。如果教學時加入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各感官都得到刺激,從聽、讀等方面烘托課堂氣氛,這樣生動的教學才能獲得極佳的效果。
3.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語文素養(yǎng)包涵語文知識、人文素養(yǎng)等諸多內容。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以學生的喜好為著眼點,設計有趣的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在不斷運用語文知識中了解語文并積累語言,培養(yǎng)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同時通過課外活動,教師還可以時刻關注學生的狀況,通過對心理的剖析與交流,讓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
4.提升教學質量
目前,語文教學離不開課外活動教學,這是娛樂結合知識的教育模式,學生一邊玩一邊產生求知欲,這樣的環(huán)境下接受知識會更容易,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課外活動的融入是對課堂內容的有效延伸,學生通過活動會累積更多更豐富的知識,使語文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另外,也能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語文都是為了迎合考試,是一種任務。而課外活動的加入,針對教學內容在實踐中體會,也能主動找到問題并提出問題,學生充滿想象,不斷表達與詢問。這樣一來,探究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教學主體也從被動變成了主動,實現了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四、小學語文教學開拓課外活動的策略
1.從教學方向入手組織競賽活動
課外活動輔助課堂進行教學,其活動所創(chuàng)設的內容與教學是相匹配的,對課堂教學起到完善的作用。課外活動有很多種,如作文競賽就是其中之一,在競爭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懂得團隊合作的意義。如在識字教學中,可以組織一堂默寫競賽活動,指定某一單元內的生字進行默寫,寫得正確的、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給予獎勵。此時,學生的記憶豐富了,競爭欲也提高了,這樣的學習氛圍會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課程。
2.從教材入手組織主題活動
只利用語文課堂時間進行教學,就沒有空間充分表達教學內容,因此語文教學成效也不理想。可以按照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主題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深刻了解教學內容,并能把握好其精髓。如《狼牙山五壯士》一課,可創(chuàng)設與其相關的主題活動,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發(fā)揮聯想寫讀后感,并將自己的讀后感朗讀出來讓學生評價,評選出優(yōu)秀的文稿。應注意,在寫讀后感時要引導學生尋找真實資料,寫出戰(zhàn)爭經歷,充分展示愛國主題。通過寫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中國歷史的偉大。這種活動所講解的效果是課堂無法達到的,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充滿學習熱情,也增強了愛國情懷。又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對作者的情感表達并沒有深刻體會,可以根據這一問題創(chuàng)設感恩活動。通過引導,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故事,把愛與被愛的體會講述出來,通過故事抒發(fā)情感。這樣的教學活動會加深學生對思想情感的體會,閱讀文章后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3.從學生特性入手組織興趣活動
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喜歡語文的,因為語文中的故事繁多又有趣,但因教學模式枯燥,教師不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致使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遭受打擊。課外活動的融入,將課文內容與實踐相結合,實現了課堂內容的延伸。如《畫楊桃》的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到實踐中畫畫,擺放一個真實的楊桃,指導學生觀察其外觀,再將所看到的畫出來。通過實踐,各色各樣的“楊桃”出現了,經分析后才明白,每個學生所觀看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畫出的楊桃也不同。通過實踐,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也在活動中增加了學習的激情。在生活中積累經驗,再將經驗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實現語文教學的真正意義。
結 語
在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特點開展相應的課外活動,以輔助課堂教學。教師更應樹立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把課外活動融入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到提升,也讓自身的教育成效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梁群林.淺談如何開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35):155.
[2]王三妹.開拓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空間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實效[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8):1-2.
[3]王德寶.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空間,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成效[J].考試周刊,2011(21).
[4]寧建英.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促進學生快樂成長——關于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相關探討[J].學周刊,2015(9).
[5]季江玲.探討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課外語文,2014(16).
[6]黃文爐.課外活動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與意義探析[J].考試周刊,2014(77).
[7]周 敏.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方案[J].華夏教師,2018(35).
[8]王春燁.淺議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空間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祖國,2013(3).
[9]李在會.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開展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4).
[10]陳 璐.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12).
[11]于文敏.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知識經濟,2014(14).
[12]楊海棠.試論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開展[J].中小學教師培訓,1996(x3):34-35.
[13]王慧波.開拓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空間,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實效[J].考試周刊,2015(10).
[14]王艷茹.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考試周刊,2015(57).
[15]鄭佃美,石俊勝.開拓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空間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實效[J].中國校外教育,2014(23).
作者簡介:朱玉萍(1964—),女,陜西漢中人,高級教師,??疲芯糠较颍盒W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