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璇
【摘 要】目的:探討對缺血性腦梗死患者擬定頸部血管超聲檢測方案實施粥樣斑塊診斷的可行性。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缺血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實驗組;同時間段選擇56例非缺血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參照組;對于兩組患者于臨床均擬定頸部血管超聲檢測方案完成疾病診斷,就組間頸動脈斑塊檢出率、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左側參數(shù)、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右側參數(shù)、頸總動脈內徑左側參數(shù)以及頸總動脈內徑右側參數(shù)展開對比。結果:實驗組缺血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斑塊檢出率(94.64%)高于參照組非缺血性腦梗死(44.64%)患者明顯(P<0.05);實驗組缺血性腦梗死患者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左側參數(shù)、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右側參數(shù)、頸總動脈內徑左側參數(shù)以及頸總動脈內徑右側參數(shù)均小于參照組非缺血性腦梗死患者明顯(P<0.05)。結論:缺血性腦梗死患者于臨床接受頸部血管超聲診斷后,利于頸動脈斑塊檢出率的提升,就患者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左側參數(shù)、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右側參數(shù)、頸總動脈內徑左側參數(shù)以及頸總動脈內徑右側參數(shù)可以充分明確,最終促進缺血性腦梗死患者疾病預防效果提升以及早期診治方案的擬定與應用。
【關鍵詞】頸部血管超聲檢測;粥樣斑塊;缺血性腦梗死;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5【文獻標志碼】C【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247-01
對腦梗死疾病誘因進行分析,同局部腦組織區(qū)域血液供應呈現(xiàn)出系列障礙表現(xiàn)出相關性,會導致患者呈現(xiàn)出缺氧性病變壞死以及腦組織缺血的現(xiàn)象,對此擬定方案展開缺血性腦梗死疾病診斷意義顯著[1-2]。本次研究將針對缺血性腦梗死患者探究擬定頸部血管超聲檢測方案并應用可行性,以利于缺血性腦梗死疾病預防效果的提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缺血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實驗組;同時間段選擇56例非缺血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參照組;參照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齡分布范圍為52歲~77歲,平均年齡為(62.16±2.16)歲;實驗組(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齡分布范圍為53歲~79歲,平均年齡為(63.65±2.79)歲;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接受頸部血管超聲檢測;②知情同意書簽署;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內科疾病;②表現(xiàn)出相關腦血管疾病史;觀察對比兩組缺血性腦梗死患者的性別、年齡,結果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于兩組缺血性腦梗死以及非缺血性腦梗死患者于臨床均擬定頸部血管超聲檢測方案完成疾病診斷,對患者平臥位采取輔助完成,將患者頸部進行充分暴露,針對患者的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以及頸總動脈內徑等情況,利用超聲探頭分別展開檢查工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缺血性腦梗死患者以及非缺血性腦梗死患者的頸動脈斑塊檢出率、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左側參數(shù)、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右側參數(shù)、頸總動脈內徑左側參數(shù)以及頸總動脈內徑右側參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展開兩組頸部血管超聲檢測患者診斷結果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頸動脈斑塊檢出率)以n(%)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左側參數(shù)等)以x±s表示,行t檢驗,結果P<0.05證明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頸動脈斑塊檢出率對比
實驗組缺血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斑塊檢出率(94.64%)高于參照組非缺血性腦梗死(44.64%)患者明顯(P<0.05),見表1。
2.2 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左側參數(shù)等對比 實驗組缺血性腦梗死患者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左側參數(shù)、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右側參數(shù)、頸總動脈內徑左側參數(shù)以及頸總動脈內徑右側參數(shù)均小于參照組非缺血性腦梗死患者明顯(P<0.05),見表2。
3 討論
針對腦梗死患者在實施頸動脈斑塊診斷期間,頸部血管超聲檢測方案的擬定與應用,可以對患者頸部血管病變程度以及位置加以充分明確,對于患者血管內斑塊形成情況以及中膜增厚情況可以清晰呈現(xiàn),并且就斑塊各參數(shù)能夠詳細了解,從而獲得確切診斷效果[3-6]。
綜上所述,缺血性腦梗死患者于臨床接受頸部血管超聲診斷后,利于頸動脈斑塊檢出率的提升,就患者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左側參數(shù)、頸內動脈顱外段內徑右側參數(shù)、頸總動脈內徑左側參數(shù)以及頸總動脈內徑右側參數(shù)可以充分明確,最終促進缺血性腦梗死患者疾病預防效果提升以及早期診治方案的擬定與應用。
參考文獻
[1]李華瓊.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粥樣斑塊對預防缺血性腦梗死的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67):229+236.
[2]張亮.頸部血管粥樣斑塊超聲診斷早期預防缺血性腦梗死的作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12):111-112.
[3]劉艷麗,林弋軒.缺血性腦梗死患者頸部血管粥樣斑塊分析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S1):115-116.
[4]白雪萍,張亞民,楊曉娟.高頻超聲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對缺血性腦卒中診療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06):824-825.
[5]張小娟.早期預防缺血性腦梗死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粥樣斑塊的價值探討[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03):111-112.
[6]楊慶華,沈文,賈賢達,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超聲檢測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研究[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6,22(15):1755-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