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輝
【摘要】如何在寫作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通過激活思維、刨根究底、去粗取精、形成鏈條的步驟完成一次訓練,以此引導思維的發(fā)展。
【關鍵詞】構建;思維鏈條;核心素養(yǎng);寫作教學
怎樣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構建完整的思維鏈條,形成對某一社會現(xiàn)象或社會問題相對完整的認識,發(fā)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這是高中語文教學“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也是寫作教學的重要任務。
在一堂寫作課中,怎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見識、情感積累進行發(fā)散思維,發(fā)散后,能夠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形成自己系列的觀點,并且能夠整合這些觀點,形成對問題的完整的認識?想以“‘喪文化為何能大行其道”來進行分析研究。
首先。同類列舉激活思維。拋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讓學生自由地進行同類表達,學生的同類認知心理一下被調動起?!吧罹褪菈耐?,爛透,沒得救”。
第二步,盤根究底,尋找原因。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喪文化”在青年當中會大行其道?學生的思維被同類表達激活后,在短短的五分鐘之內,說出來18個原因:生活快節(jié)奏;生活的壓力很大;放大生活的黑暗;不積極的思想在作怪;快速大量娛樂之后產生了空虛;心智不成熟,采用錯誤方式排解生活壓力……
接著,去粗取精,抓住本質。在學生講了很多觀點后,那么這些觀點當中到底哪些是貼近核心的內容,哪些是離得比較遠的呢?讓學生思考辨析哪一些是可以去掉的,去掉后不影響對問題的理解。
最后,概括提煉,形成系統(tǒng)。在刪去這些繁雜內容以后,再次提煉最能闡明問題的內容。要求學生仿照我們現(xiàn)在論述類文本閱讀選文的范式,從剩下的這些觀點當中選擇5到6個觀點來構成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完整認識,能夠把“喪文化”這個問題相關的某一個特性講清楚,從而形成對“喪文化”認識的邏輯體系。
一個同學選擇的是“心智不成熟,采用錯誤方式排解生活壓力”,選擇的理由是先指出產生的本質原因,后說明它的增速的原因,最后指明其有種人實不“喪”,故意裝“喪”,借此尋求安慰,也是助長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同學選擇的是“生活的壓力”。選擇的理由是現(xiàn)實生活擠壓了人的生存空間,只好尋求另一種表達方式。從兩個學生選擇的內容來看,一個偏重于從外界尋找理由,一個偏重于從內心尋找原因,最后都落到可能是另一種表達方式上,不必過分擔憂。綜合兩位同學的看法,就已經形成了對“喪”文化比較全面的認識。
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經過充分激發(fā),就能形成豐富的認識,然后去粗取精,再整合提煉,依序而進,就能形成完整的思維鏈條。假以時日,學生的思維品質就能有效得到提升,素養(yǎng)也相應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