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群
摘要:教學評價對整個教學活動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它有利于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結果調整新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實際的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轉變原有的錯誤觀念,將“以教師為參照點”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主體”的課程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構建亦師亦友的關系,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增大師生之間的交流頻率,從而讓教師在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情況下,進行更為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從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現狀著手,構建具有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學評價體系,旨在為廣大同仁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現狀及策略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程評價中,教師應加強“雙注重”原則。第一層注重,即注重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對他們的課堂表現進行個性化評價。第二層注重,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更要注重學生在整個小學數學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教師通過以上雙注重的執(zhí)行,既可以讓學生更為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況,又能真正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從而提升學生戰(zhàn)勝數學學習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現階段小學數學評價教學現狀
(一)評價標準單一化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小學數學教師在課程評價的過程中應注重共性評價與個性評價相結合。共性評價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從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著手,注重評價的全面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的教學效果,對運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內容與目標進行全方位的反思,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增強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個性是指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思維方式以及興趣愛好等開展具有個性化的評價,真正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動性。然而,在現實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往往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學習能力的重要標準。這種標準更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能動性,不利于整個教學的良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評價內容局限性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內容具有較強的局限性。在實際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是開展教學評價的重要參考依據。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一部分教師并未清楚正確的教學評價內容。因為部分教師缺乏對課程教學內容的正確理解,導致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常常將教學的效果差歸咎于學生不認真學習。為此,教師應真正客觀、全面地分析現階段在課程評價教學中的評價內容是否合理。
(三)評價方法滯后性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中,教師通常采用兩種模式評鑒。第一種模式,教師對自身教學效果的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第二種模式,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評價。評價的標準為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上課的積極性。這兩種評價方法,看似較為完善,實則是從教師的角度進行評價,存在較強的主觀性。在主觀性的評價過程中,往往存在不公平的現象。這種評價模式既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教師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客觀地對學生和整體的教學過程進行及時評價。因此,這種教學評價具有較強的滯后性。
二、現階段小學數學評價教學策略
(一)完善評價標準
小學數學教師在完善數學課堂評價的標準過程中,應注重研讀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真正構建一個個性與共性并存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新課改的具體要求中,應秉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真正通過多種途徑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容,并在正確理解新課改內容的基礎上,充分進行深入的實踐,找到本校客觀教學實際與新課改內容的結合點,真正提升教師課程評價的完善性。例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真正地構建符合學生認知、與他們生活最為貼近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更為重要的是,在具體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真誠地交流,捕捉學生表達內容與數學知識的結合點,或是有利于問題解決的思維火花,從而引導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解決方法,讓學生真正學習。
(二)規(guī)范評價內容
眾所周知,一堂高效課堂的促成是學生和教師相互配合、彼此促進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真正意識到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如同水和魚,缺一不可。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評價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注重構建與學生認知相貼合的教學模式,也要注重營造具有趣味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消化、吸收和運用。具體的教學評價內容應該包括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率(時間和空間),最后才是達成的教學效果,即整體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等。
(三)豐富評價方法
本文中的構建豐富性的評價方法是指構建具有互助性的師生評價體系。此體系具體分為以下兩點。第一點,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應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營造平等、民主的氛圍,并在師生和生生交流互動中悉心觀察學生表現出來的優(yōu)秀的學習思維品質和思維方法的不足,適時地運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和引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第二點,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除了教師對學生評價外,學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方法進行評價,比如,在教學某個知識點時,學生可以提出不適應的教學方法、策略等,讓教師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與學生之間評價,即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展示學習成果以及思維過程,并鼓勵其他學生對此發(fā)表看法,真正創(chuàng)設民主、活躍的教學氛圍,實現生生相助。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評價,了解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并發(fā)現教學中的漏洞和不足,及時查漏補缺,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程評價的過程中,既要從實際的教學情況著力,又要考慮到學生學習情感,真正統(tǒng)籌教學中的各個方面,以課堂教學評價為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徑,提升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葉笑竹.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課堂學生評價方法之我見[J].當代教研論叢,2017(10).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