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艷
摘要:在新課標改革后,素質教育提出了教育基本要求,即要提高人們的基本素養(yǎng)。小學階段的教學亦是如此,小學正是學生發(fā)展人格、培養(yǎng)品德的初級階段。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而言,語文的課堂教學十分必要,它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人生觀,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注重學生獨特性,在增強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前提下進行合適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能夠有更多收獲,同時為未來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從而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語文;高效;構建
新課標的改革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教學模式,同時在課堂的教學中也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所不同,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往往較為枯燥,小學生由于天性好動難以在單一、乏味的教學模式中提起學習興趣,而在素質教育中基于此問題提出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獨特性并發(fā)掘學生的潛能。故而,在素質教育下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良好語文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語文的積極態(tài)度,從而推進小學階段語文課堂的高效性構建。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
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離不開教師對每一堂課的重視,教師在進行課堂授課之前需要提前備課,從而能夠在語文課堂上展開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
例如,小學四年級的《誠實與信任》這篇文章中蘊含了兩個意味深長的正面詞匯,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該詞匯必要有所了解,但對于其中的深層含義往往不能夠有深入的理解。為了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充分把握課文的精髓,教師可以在課前先提問問題“你認為誠實和信任是什么?”“為什么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誠實與信任”“怎樣才能夠做到誠實與信任”等,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能夠對誠實與信任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對課文的內涵有充分的理解。同學們結合對課文中的內容的理解展開討論,各抒己見,在這個過程中加深了對誠實、信任這兩個詞的理解,更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了思想認知。相比傳統(tǒng)語文課堂,這種圍繞教材內容進行的拓展教學活動更有利于學生深層感受語文課程中的文化魅力和道德魅力。這也更符合語文教學進行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時要做到以創(chuàng)新形式為突破口,將素質教育搞活,這樣才能逐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二、豐富教學模式,構建良好課堂氛圍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對于需要耐性的事物通常難有足夠的專注力與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構建小學語文課堂時,教師應當設法通過多樣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fā),便能夠有更持久的專注力與耐性,從而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收獲更多。
例如,在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時,為了提高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注意力,教師可以事先為學生播放耳熟能詳?shù)耐{,調動課堂氣氛。這樣我們在教學中,結合音樂來閱讀和講解課文內容,學生在學習語文時聯(lián)想到熟悉的歌曲,也就會對文章產生更多的體驗和感受。此時教師再通過多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下載與課文描述的場景近似的圖片或者視頻給大家看,即可讓學生對于文章表達的意境有更深入和貼切的了解。又如在《春聯(lián)》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中華傳統(tǒng)習俗“貼春聯(lián)”。教師可為學生下達任務,讓同學們回家后抄寫自家與鄰居家的春聯(lián)自行閱讀、學習,并在課堂上進行相互交流,從中感受、探討春聯(lián)的構成特點與蘊含的文化底蘊。既讀春聯(lián),又探尋春聯(lián)寓意,更感受傳統(tǒng)民俗中的文化之美。這樣的活動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啟發(fā)和思考。
再比如《大禹治水》這篇的課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針對文章需要來創(chuàng)建語文情景畫面,即大禹為了解決滔天大水的災難廢寢忘食,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情景的創(chuàng)建有很多種方式。教師可以將大禹治水通過黑板簡筆畫形式表現(xiàn),也可以展示網(wǎng)絡上的相關漫畫。我們通過情景教學法來展現(xiàn)課文內容,也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實現(xiàn)學生的心理共鳴、精神共鳴,從而并保證語文課堂的高效性。
三、形成創(chuàng)新型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時,應當改變陳舊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實現(xiàn)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激勵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聆聽的狀態(tài),而在表達自身想法方面有所欠缺。倘若教師一味講授而不顧和學生的互動、交流,不注意聽取學生的反饋,教學活動就會有較大的盲目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我實踐,缺乏對語文科目獨立的思考,學習語文知識,接受教育熏陶的效率和質量必然不高。那么教師不僅在課堂教學中有較大壓力,同時課堂效率的提升也會變得艱難。因此,在教師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時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擁有更優(yōu)異的合作學習能力能夠提升語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語文思維模式。
例如,教師在講授語文課文前可以事先將學生分為小組形式進行討論,然后讓同學在交流過程達到思想的碰撞與傳遞。這種合作型的創(chuàng)新學習模式能夠幫助學生通過同學間不同的思維模式來學習語文,促進自身語文思維模式的提升。另外,教師也可教導學生在小組探討中提出對課堂內容的疑問與不解,再在最后的講解階段答疑解惑,為學生清掃學習障礙。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通過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幫助學生實現(xiàn)高效率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劉燕燕.淺談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6(25).
[2]熊建峰.閱讀教學要加強學法指導[J].語文知識,2016(16).
[3]王永紅.素質教育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9).
[4]韓新梅.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探究[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2015(1).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