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礎。中學生物學實驗一般有兩種類型,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大多來源于前人的設計和實踐經(jīng)驗,學生通過重復既定的實驗步驟,驗證已知的實驗結果。探究性實驗則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展開未知的實驗,并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深入探究,通過自己的思考分析得出結論,從而獲得新認識,實驗本身沒有明確的結果導向。如何優(yōu)化探究實驗教學,促進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呢?我認為應該重視在實驗教學中對接生活。
一、探究性實驗與生活對接的意義
驗證性實驗已有明確的結果預期,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大都在進行機械模仿,思維鍛煉不夠充分,學生學習興趣比較低,對新知識內(nèi)涵的挖掘也不夠深入。而探究性實驗,除了確定的實驗目的外,沒有設置好的操作步驟和已知的實驗結論,一般采用“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進一步探究”的實驗模式,幫助學生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體驗整個探究過程,實現(xiàn)實驗結果和過程的并重。??? 這符合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核心理念,能夠促使學生在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多個方面更好的發(fā)展,還能夠在實驗探究合作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等。
要將探究性實驗與生活實際有機的聯(lián)系在一起,就需要教師進行充分的前期準備,依據(jù)教材資源,結合課堂內(nèi)外,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充分思考,分組討論,設計出多種多樣的實驗方案,探究性實驗的研究結果能夠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這樣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強度,拓展學習空間,開闊學習視野,使學生樂意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
二、充滿生活氣息的實驗拓展和整合
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探究性實驗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發(fā)揮自我,那么,教材中已設計好的實驗是不是一點拓展的空間就沒有了呢?當然不是,教師可以通過積極思考,對這些實驗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fā)。
例如,實驗“果酒與果醋的制作”選用新鮮不去皮的葡萄作為原料進行發(fā)酵處理后得到葡萄酒。實驗本身的拓展可以從原料角度來思考,教材用葡萄發(fā)酵,可不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其他水果呢?以葡萄為原料作為對照組,蘋果、桔子、香蕉等其他水果做原料為實驗組進行,實驗觀察結果得出相關結論。也可以從微生物角度來考慮,葡萄皮上有天然的酵母,可以用有皮葡萄和去皮葡萄作為對照實驗來探究有無酵母菌的情況下對酒的影響。
很多實驗本身就來自人們的生產(chǎn)實踐,在實驗室里做實驗與真實的生產(chǎn)操作有一定的差異,學生可以在完成實驗室實驗的基礎上了解真實的生產(chǎn)過程,將實驗室的實驗情況與真實生產(chǎn)進行比較,并分析其中緣由。本地區(qū)有一家大型葡萄酒廠,可以通過安排學生參觀體驗工廠的生產(chǎn)流程,加深其對發(fā)酵原理和流程設置的認識。
我國中小學生物學課程改革正在不斷進行中,對實驗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實際的實驗教學觀念相對落后,依舊重知識積累,輕能力培養(yǎng),重實驗結果輕實驗過程。因此,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展探究性實驗,以興趣為導向,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fā)展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開展探究性實驗,能夠讓課堂知識與生活實踐得以連接,讓學生的思維和視野不再局限。學生在探究性實驗過程中,應以課堂知識為基礎拓展思維,將已有的知識進行遷移,找到處理實際問題的方法。這對于幫助學生提升思維品質(zhì),建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真正的學習應是學生自主追求知識,教師要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將學習的權利交還到學生手中,讓他們體會學習的成就和快樂,這才是教育的本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