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春花
摘 要: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睜I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教師和學生一起以讀者的身份走進文本,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角,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需求、體驗來主動獲得體驗、獲取知識并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素養(yǎng),進而真正實現(xiàn)以輕對重,去繁就簡,達到“輕語文”的教學境界。
關(guān)鍵詞:“輕語文”;真閱讀;核心素養(yǎng)
當下閱讀教學的基本現(xiàn)狀:閱讀教學中已無閱讀,唯有教學。受應試教育的束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味硬搬答題模式,學生因缺乏正確的指導,長久疏離文本“失真”閱讀,無奈拿起刀來肢解文本。一方面對文本缺乏真切的體驗,語言感知鈍化、精神情感枯萎、文化認知狹隘;另一方面其語言運用與建構(gòu)、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文化融合與傳承等語文核心素養(yǎng)難以真正養(yǎng)成。閱讀教學怎樣走進真閱讀、輕閱讀呢?現(xiàn)以《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為例,就如何構(gòu)建“輕語文”閱讀教學談?wù)勛约旱狞c滴感悟。
運用心理學領(lǐng)域的同化學習原理,為學生搭建親近文學作品的橋梁,解決學生“不好看”“看不懂”“理不透”的困惑。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及作者三者之間對話交流的過程。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是橋梁、是風帆,助學生在閱讀中揚帆遠航。
一、走近作者,激發(fā)興趣
鼓勵學生探究作者生平簡介等資料,了解作品的背景、主題思想及創(chuàng)作特點等,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
(1)我們通過他的作品能夠了解麗江人的哪些民俗風情呢?
(2)阿來作為矛盾文學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wù)?,作品?chuàng)作有什么特點?
(3)《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這篇游記,作者阿來為什么用“一滴水”的游蹤為線索串聯(lián)全文呢?
二、剖析心理,迎難而上
我們要抓住學生“不好看”“看不懂”“摸不透”等閱讀畏難的心理,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閱讀障礙,激活學生主動跟隨阿來游覽麗江古城的熱情。學生的畏懼心理主要來自:個人愛好對文本內(nèi)容的初步印象、字詞句的把握、作者構(gòu)思和表達技巧等方面。
首先,文本內(nèi)容——“不好看”。情節(jié)單調(diào),人物背景不熟……針對這類現(xiàn)象,給學生介紹游記的特點,讓學生抓住作者的游蹤、寫景的角度和方法等方面,揣摩和品味語言,欣賞、積累精彩語句。
其次,字詞句的把握——“摸不透”。語言過于口語化、地點名詞較多……針對這類現(xiàn)象我們應帶領(lǐng)學生化身“一滴水”游走一次麗江,在嬉戲游走的過程中理清文章寫作思路,理解一滴水的行蹤,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這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梳理四方街游蹤時有困難,這時提示注意表示地點的詞語,學生又自然地向下游走了。
最后,表達技巧——“看不懂”。阿來是從時間、空間兩個角度展開“一滴水”的游蹤的,將獨特的麗江之景濃縮在一個個小小的鏡頭中,自然地串連起了麗江的地理位置、自然風景、歷史變遷、民俗民風,著重抓其神韻與精神之髓。
三、傳授方法,培養(yǎng)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由淺入深,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讓學生從整體到局部感悟文本真情。
1.初讀課文,感知文本,理清層次
麗江的自然風光美不勝收,但最美的莫過于玉龍雪山和麗江壩。
2.朗讀課文,體悟情感,積累語言
引導學生讀出游記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讓學生在詩的意境中欣賞麗江圖景。從怡人的風景、古樸而又獨具特色的建筑及民族氣息濃厚而質(zhì)樸的民風中,共同領(lǐng)略阿來獨特、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風格。
3.暢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感悟主題
暢讀課文,欣賞麗江古城的魅力,引導學生從“風景美、建筑美、民俗美、文化美”四個角度,欣賞麗江獨具特色的美。帶領(lǐng)學生深入探究四方街,理解四方街的歷史沿革及古今對比變化,以及化身為一滴水來到四方街時的欣喜之情,融入麗江的水中更深入地感受麗江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魅力。
四、注重體驗,彰顯個性
“身臨其境”換位品感悟,領(lǐng)悟促共鳴。結(jié)合每次的閱讀經(jīng)歷,不斷豐富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設(shè)意境。
1.鼓勵學生思維碰撞,多角度解讀文本
欣賞了麗江的自然風光,了解四方街的悠久歷史,接著,我們緊隨“一滴水”,去四方街欣賞麗江的人文景觀。
(1)請找出最能體現(xiàn)麗江古城建筑特色的2個四字詞語。
(2)這兩個四字短語體現(xiàn)了麗江建筑的什么特點呢?
2.尊重學生獨特體驗,展現(xiàn)自我風采
讓學生自由地暢讀自己感興趣的文段,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作者描繪的景,領(lǐng)略其境品其美,然后再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自己的感受,適當?shù)剡\用詩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
3.引導學生場景再現(xiàn),融入角色體驗
古城依山傍水,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那么,人與人之間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古城三坊一照壁的院子,去體會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吧。
第13自然段:我看到了,樓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閑話。
第13自然段:樓上的客人和樓下的主人大聲交談。
(1)這里的“閑話”能換成“說話”嗎?“大聲”表明了什么?
(2)客人問主人當?shù)氐恼乒?。主人問客人遠方的情形。
學生分角色再現(xiàn)這兩個生活場景,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來豐富對話的內(nèi)容和對話時的表情、動作等,揣度、再現(xiàn),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了樓上、樓下人之間的對話是有一句沒一句的,非常隨意、悠閑,這正是麗江人的生活狀態(tài)。
閱讀教學任重道遠,“輕語文”閱讀則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讓位于學生,化繁為簡,以輕對重,使閱讀教學能真正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蔽覀儜苑e極的態(tài)度在教學中不斷思考、探索,不斷追求教與學的輕松自由,追求語文中教學詩意的棲居。
參考文獻:
盧衛(wèi)平.閱讀教學呼喚“真閱讀”[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Z2).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讀者身份的‘輕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課題編號:D2018/02/23)研究成果。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