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娟
摘 要:初中生面臨“中考”這一學業(yè)生涯的大關,因此,他們的學業(yè)壓力會比較大,更多時間放在了學習上,同時老師也會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甚關注其他方面的發(fā)展,會造成班主任疏于管理的現象。另一方面,初中生處于叛逆期,他們的內心潛意識地抗拒一些不喜歡的東西,特別是對班主任的管理,這是就需要班主任有相應的對策去解決這一問題。班主任需要做到在輔助學生學習的同時管理班級,讓他們的心理與學習都朝著優(yōu)秀的方向提升。針對這一現象,探究初中班主任加強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為初中班主任提供一些策略方法。
關鍵詞:初中;班級管理;有效策略
初中班主任和學生一起面臨中考,學生忙于學習,老師忙于教學而忽視管理班級的重要性,無法在關鍵時候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的難題,最終導致不良后果。因此,加強班級管理是很重要的。好的成績也要有好的學習氛圍去烘托,學習氛圍是在好的管理策略下形成的。如何加強班級管理成為老師的困擾之處,加強班級管理后可以營造好的學習氛圍,老師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減少彎路,能節(jié)省很多時間,而不是盲目地尋找方向。另外,班級管理也包括管理學生的心理,觀察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不出現異常心理,撫平浮躁的心理活動,讓學生可以安心平靜地迎接中考并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鍛煉老師的管理能力,幫助學生高效學習,使學生可以健康成長與學習。
一、初中班級管理出現的問題
1.初中生的心理問題
初中生進入中學階段,年齡步入了青少年階段,心態(tài)與觀念均發(fā)生了極大轉變,會出現一些叛逆心理,對班主任老師的管教會產生抗拒與不屑的心理,疏于自主學習,知識上的欠缺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中考有風險,這些都是問題所在,老師必須做到以德服人才可以管教學生,“心病還得心藥醫(yī)”,通過自己的策略磨礪學生的心性,讓他們從心底喜歡上學習,懂得聽從班主任及各位老師的教導,不感情用事,盡力壓制叛逆心理,只有這樣才可以加強班級團結,營造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更加有信心、有好的環(huán)境學習備考,取得好成績。
2.班主任老師的管理方法
學生如何做是很重要,但是學生只是孩子,需要老師以及長者的指導才能更加優(yōu)秀,健康成長,正如一棵小樹苗需要種樹人的細心培養(yǎng)才可以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老師的管理方法是否優(yōu)秀對初中班級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好的管理方法可以快速提高班級的凝聚力,讓學生可以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差的管理方法會導致學生的叛逆心理更加嚴重,造成不良后果。很多班主任老師沒有系統(tǒng)的管理方法,只是隨機應變或者跟隨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一兩招,只知道老師要嚴厲地對學生,并不知道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在學生心里樹立的形象并不是那么理想,導致叛逆期學生的厭煩,課堂會出現搗亂或者平時生活中不按規(guī)矩做事的學生。很多問題都會因為這個原因而產生,班級管理不良導致學習氣氛不濃,最終中考成績并不是那么理想,很多人留下遺憾。
3.班級管理的方向錯誤
校園中很普遍的一個現象就是在大多數老師和學生的眼里,上學只是為了考取名校,或等著畢業(yè)拿到畢業(yè)證書,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思想迷惑了很多學生的眼睛,導致他們做出了錯誤選擇。初中班級管理最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因為初中生的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這個階段學生的心理變化是很重要的。作為班主任最首要的任務應該是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關注學生心里什么東西最重要,什么東西是正確或者錯誤的,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學習成績怎么樣。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成績確實很重要,但是人格的形成作為人的根本才最為重要。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是希望可以受到好的教育,讓他們可以成為正直的人,可以報效國家和服務社會,而不是為了目標(學習成績)而放棄很多珍貴的東西(品格教育)。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方面,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管理班級的初衷是什么,明確方向是最重要的。
二、初中班級管理的策略研究
1.注重品格教育及平等的管理模式
初中生年齡段剛剛擺脫兒童階段進入青少年時期,相當于進入一個小型社會,接觸很多新鮮的事物,會產生很多情緒以及個人想法,這時如果沒有師長在旁引導,學生會產生叛逆的心理,做出不符合年齡段和社會規(guī)矩的錯事。因此,在班級這個小的范圍內,班主任老師首先需要做到的應該是管理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讓學生身心健康成長。(1)平時班主任老師要做到觀察學生的表情、情緒、做事情和別人交流的態(tài)度等,多方面觀察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做到了解每個學生,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及時觀察到,并做出相應的指導。(2)老師一定要做好表率,以德服人,平時要倡導民主管理,不能以成績論人。人品的好壞才是關鍵,學習成績是次要的,成績不好可以提升上來,但是人品差會容易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在講課時候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多聽一下學生的見解和想法,做到學生多說、老師指導。另外在學生發(fā)表見解時,老師一定要將注意力放在學生上,讓他感覺到你在認真聽他說,給他一份信任,相信他可以更好地解答問題。老師要教導學生自信地解決問題,不要妄自菲薄,提高自己的品德素養(yǎng),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
2.引導式管理,讓學生獨立成長
自古以來,在學校中,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向屬于自己人生的道路。學生成功與否,往往在于學生的自主選擇。學生需要做的是自己探索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去努力,詢問老師的意見解決問題,攻克難關。初中生以及大部分初中班主任很容易產生的心理誤區(qū)就是“老師就是管理者,學生作為聽從者必須聽從老師的一切命令,一切語言”,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管理誤區(qū),造成不良后果。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好奇心很重的時期,更需要老師引導,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新鮮事物,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學生選擇不同的道路時,老師并不能一味地勸阻與約束,而要鼓勵與指導,學生也許會選錯,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的指導,告訴他們正確的方法,去引導他們走向正路,讓他們可以自由發(fā)展,零約束,提升自理能力,予以多方面的指導。打破班主任的權威性,和學生做朋友,敞開心扉地接受每一個學生,多鼓勵,少批評,相信他們可以做得更加優(yōu)秀。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可以詢問學生意見,多聽一聽學生的想法與見解,也許學生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這樣更容易增進老師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增強班級凝聚力。
總之,當班主任并不輕松,有很多事情需要做,而且首先要做好自己,以德服人。同時班主任并不是一個職位,它是一個富含情感的崗位,班主任可以是學生的老師,也是學生的朋友,還可以是學生的父母。角色的轉變是一個難題,有極大的挑戰(zhàn)性并需要很多心理準備。想要做一位好的班主任,首先要有一份信心與心理準備,懂得去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與健康成長。老師用平常人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懂得欣賞學生,多鼓勵學生,讓他們可以健康成長以備中考,取得好的成績。雖然很有難度,但是既然選擇了做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畏懼、不退縮,勇于解決問題,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始終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謙遜做人,耐心教導學生,讓他們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可以成功,可以自己做主,在往后的生活里可以自力更生,不留遺憾。
參考文獻:
[1]孟婷玉.初中問題班級管理中的班主任行為策略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6.
[2]張繼瓊.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2.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