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霞 劉艷麗 黃振 郭蔚 王沙沙
[摘要] 目的 探討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的同步實踐教學模式下內(nèi)科護理學臨床見習的教學效果。 方法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5、2016級護理專業(yè)英語方向兩個班共116名護生為研究對象,在內(nèi)科護理學臨床見習教學中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6級護理本科英語方向班為實驗組(n = 57),采用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的同步實踐臨床教學模式;2015級護理本科英語方向班為對照組(n = 59),采用傳統(tǒng)臨床教學模式。對兩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jié)果 實驗組綜合理論成績、基礎實踐技能操作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jié)論 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的同步實踐教學模式下的內(nèi)科護理臨床見習教學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有利于增強護生的臨床綜合能力,提高護生內(nèi)科護理臨床見習質(zhì)量。
[關鍵詞] 信息化環(huán)境;同步實踐教學模式;內(nèi)科護理學;臨床見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20)04(a)-0193-04
Analysis of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of medical nursing under the synchronous prcutic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LU Xia1 ? LIU Yanli1 ? HUANG Zhen2 ? GUO Wei1 ? WANG Shasha1
1.College of Nurs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 250355, China; 2.Department of Operating Room, Linyi People′s Hospital, Shandong Province, Linyi ? 27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linical probation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under synchronous practic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Methods A total of 116 nursing students from two nursing English classes in 2015 and 2016 i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September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the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select the 2016 undergraduate English nursing class as th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 57), and the synchronous practice clinical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was adopted. The English direction class of 2015 nursing undergraduate course is the control group (n = 59), which adopts the traditional clinical teaching mod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score and operation score of basic practical skill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under the synchronous practic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s conducive to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enhance the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students.
[Key words] Information-based environment; Synchronous practice teaching mode; Medical nursing; Clinical practice; Effect
臨床護理見習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護生接觸臨床的起點,對護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1]。受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護生、醫(yī)院資源有限、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等因素的限制,護生在臨床見習的過程中缺乏動手和患者溝通的實踐機會。再加上學校依然采用傳統(tǒng)見習教學模式,人為導致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jié),臨床見習的質(zhì)量和效果降低[2]。同步實踐教學模式是針對傳統(tǒng)實踐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不緊密的一種改進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活動的合理安排,使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同步進行,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3]。本研究中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術(shù)和信息資源構(gòu)建的,能促進學習者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的信息技術(shù)并使人文環(huán)境越來越完善[4]。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同步實踐教學也得到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對于《內(nèi)科護理學》這門課程來講,同步實踐教學模式開展的核心就是見習形式的改變。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5、2016級護理專業(yè)英語方向兩個班共116名護生為研究對象,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6級護理本科英語方向班為實驗組(n = 57),采用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的同步實踐臨床教學模式;2015級護理本科英語方向班為對照組(n = 59),采用傳統(tǒng)臨床教學模式。教材均為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內(nèi)科護理學[5]。兩組性別、年齡以及護理基礎學(理論和實踐)成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x±s)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臨床見習教學模式[6]。實驗組實施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的同步實踐教學模式?;谛畔⒒h(huán)境的同步實踐教學模式臨床見習教學流程見圖1。
圖1 ? 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的同步實踐教學模式下內(nèi)科護理臨床見習
教學流程圖
1.2.1 臨床護理見習前準備階段 ?①教師集體備課:根據(jù)內(nèi)科護理教學大綱確定理論學習內(nèi)容并進行歸類,分為陳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②護生見習前準備:老師在在線學堂網(wǎng)絡教學平臺[7]上傳護理見習典型案例及相關問題、循證護理和文獻檢索的學習資料,護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jié)合的方式完成典型案例相關問題資料查閱、循證護理和文獻檢索基礎知識的學習。③臨床典型案例實景視頻庫的建立:典型案例實景視頻庫包括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種臨床典型疾病的視頻集成,視頻主要包括見習病區(qū)環(huán)境和多方位臨床實景。④臨床見習案例準備:由臨床帶教老師事先聯(lián)系好1名病癥典型、病情病程合適并且愿意配合臨床見習教學的患者。
1.2.2 臨床護理見習實施階段 ?①課堂講授:學院任課教師制作多動態(tài)易理解PPT課件完成理論講授后引進典型案例分析,訓練護生案例分析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②臨床實景傳輸?shù)牟》窟M課堂:病房實景進課堂讓護生提前熟悉護理查房的步驟和查房過程中應用到的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術(shù)操作要點以及注意事項。③模擬實訓:護生進入校內(nèi)實訓室進行情景創(chuàng)建和角色扮演,在課堂內(nèi)完成以角色體驗為形式的臨床技能訓練,在角色準備、體驗、轉(zhuǎn)換中互動學習。④病房實地見習:模擬實訓后同步進入病房實地見習。a.見習案例詳述:臨床帶教老師詳述臨床典型案例,引導護生完成對疾病臨床表現(xiàn)、治療要點、輔助檢查、護理診斷、護理措施理論知識的復習回顧,并講授最前沿護理動態(tài)的變化,讓護生接觸到最新的護理發(fā)展成果。b.護理查房:選2名護生代表作為護理查房的主體進行演示,臨床教師進行引導護生完成病史的詢問、對身體評估和體格檢查手法進行糾正,其他護生進行觀摩后再實踐。c.組間討論及病房健康宣教:護理查房后到病區(qū)護理會議室,護生進行病例匯報,臨床帶教老師組織護生根據(jù)護理查房結(jié)果就患者現(xiàn)存的護理診斷和應實施的護理措施進行小組間討論匯報,并鼓勵護生運用可靠的循證支持為患者進行護理服務,如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d.課后在線復習:課后護生登錄在線學堂學生端查看課件、臨床實景視頻和完成章節(jié)測試題實現(xiàn)課后再復習和鞏固。
1.2.3 臨床護理見習后階段 ?①反思與完善:見習結(jié)束后,老師和護生在病區(qū)護理會議室集中討論半小時,相互分享在本次臨床見習中的收獲和不足之處,以便下一次臨床護理見習進行改進和優(yōu)化。②見習作業(yè):見習結(jié)束后要求護生上交臨床見習小結(jié)和見習研究性實踐報告1份。
1.3 效果評價
1.3.1 課程成績評價 ?①理論綜合成績:期末理論考核占總成績的80%,平時成績占20%。平時成績由護生見習出勤次數(shù)、表現(xiàn)、視頻瀏覽量以及見習作業(yè)完成情況構(gòu)成。②基礎實踐技能考核:學院教師根據(jù)操作評分表對護生實施一對一面對面考核。兩個班理論和操作考核形式和內(nèi)容均相同,實施百分制。
1.3.2 教學模式效果評價 ?通過文獻回顧自制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護生對教學模式效果的評價。內(nèi)容包括學習態(tài)度、知識掌握、能力提高、對教學方法評價4個方面,采用不記名的方式調(diào)查以保證調(diào)查結(jié)果的真實性。調(diào)查共發(fā)出問卷57份,回收有效問卷5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理論、基礎實踐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實驗組理論成績、基礎實踐技能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2 實驗組對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的同步實踐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評價
調(diào)查問卷顯示實驗組護生認為新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護生臨床見習的積極性,有助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對臨床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見表3。
表3 ? 實驗組對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的同步實踐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
評價[例(%),n = 52]
3 討論
3.1 有利于提高護生的綜合成績和見習積極性
內(nèi)科護理學是護生必修的一門核心課程,其課程理論相對抽象,操作內(nèi)容較復雜,傳統(tǒng)臨床教學模式中存在理論“滿堂灌”、臨床見習形式化、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等問題[8-9]。在新的教學模式中理論講授以護生為主體,引進典型案例提出問題引導護生通過多元化途徑查閱相關醫(yī)學資料,有助于護生自己挖掘及對教材知識或其所提出問題的理解,實現(xiàn)對理論知識的初步掌握。臨床實景視頻進課堂實現(xiàn)臨床實景再現(xiàn),并直觀生動地向護生展示了患者病情的真實狀態(tài)以及護理查房的真實場景,彌補了以往傳統(tǒng)臨床見習教學對疾病的空乏描述,讓護生能夠深刻體會理論與實踐轉(zhuǎn)換的結(jié)合,在實際的臨床見習中消除緊張感和盲目感。模擬實訓體驗式教學后同步進入病房實地見習將課堂陣地前移,護生親自參與護理查房并動手實踐,極大調(diào)動護生實踐積極性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使護生對于臨床工作所需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技能操作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應用。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實驗班護生綜合理論、基礎實踐技能考核成績顯著提高,調(diào)查問卷顯示71.15%的護生認為可以提高臨床見習積極性,75.00%的護生認同提高了學習興趣。這與施翠芬等[10]、張岳[11]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提示在內(nèi)科護理臨床教學中采用基于信息化的同步實踐教學模式有助于護生綜合成績的提高,提高護生的實踐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3.2 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
目前我國護理教育存在理論和實踐的銜接不緊,兩者有機結(jié)合程度不夠深的問題[12]。本研究中實驗組對同步實踐臨床見習教學效果的評價中73.08%的護生認同在內(nèi)科護理臨床見習的實踐中增強了對已掌握知識的運用,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張青等[13]在《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采取理論結(jié)合早期接觸臨床的同步式教學方法,研究結(jié)果顯示,此種教學模式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jié)合?;谛畔⒒h(huán)境的同步實踐教學模式在臨床護理見習的應用使信息系統(tǒng)的觸角延伸到病床旁,實現(xiàn)臨床實景在課堂教學的再現(xiàn),使內(nèi)科護理基礎知識與臨床護理知識貫通起來系統(tǒng)化,在增強實用性的同時將教學陣地前移至病房,使護生盡早接觸患者,接觸典型臨床案例,觀摩臨床工作,親自在病床邊實踐,學以致用,使學生在理論認知的基礎上熟練掌握技能知識,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緊密結(jié)合,這種“理論-實踐-理論”的升華提高了護生的見習效果。
3.3 提升護生多種臨床護理能力
早期接觸臨床對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能起到促進作用[14]。本研究調(diào)查問卷顯示實驗組護生認為實施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的同步實踐教學模式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有利于護理評估、觀察、語言溝通和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對循證護理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結(jié)果與羅先武等[15]、黃進等[16]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課堂講授后護生同步進入病房實地見習,護生能夠直面臨床,理論聯(lián)系實際完成病史詢問、護理評估,提高護生的臨床評估能力、觀察能力,親自動手完成體格檢查提高護生的臨床動手能力,在與患者的溝通過程中提高護生的溝通交流的能力。此外循證護理近年來成為研究熱點,有研究顯示循證護理來源于臨床實踐,見習期引入循證護理教育具有重要意義[17]。本研究調(diào)查問卷顯示實驗組67.31%的護生認同在同步臨床實踐教學中引入循證護理教育提高了循證護理能力。這與喻惠丹等[18]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循證護理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在臨床實踐中的運用有助于本科護生文獻檢索能力和循證能力的培養(yǎng)。
4 小結(jié)
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的同步實踐教學模式下內(nèi)科護理學臨床見習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緊密結(jié)合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也為其他護理課程如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婦產(chǎn)科護理等臨床見習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真正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信息化但其仍面臨著多種挑戰(zhàn)[19-21],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目前無法實現(xiàn)護理臨床見習實景的同步傳輸,無法將醫(yī)院臨床實景直播傳輸?shù)秸n堂,只能采用存儲的視頻形式,相對而言缺少了臨床的多樣性和隨機應變性,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學校和醫(yī)院都需要加強信息化平臺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趙文曉,劉艷麗,韓曉春.中醫(yī)院校《兒科護理學》見習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111-112.
[2] ?郭麗君.關于臨床見習護生教學的探析[J].學周刊,2018(1):9-10.
[3] ?張金鳳.《基礎護理學》同步實踐教學模式的效果評價[D].長春:吉林大學,2015:12.
[4] ?黃振,劉艷麗,楊軍,等.信息化背景下護理專業(yè)臨床護理課程同步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9,16(4):85-88,93.
[5] ?沈翠珍,高靜.護理學[M].2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6.
[6] ?覃海敏,王剛,田孟賢,等.多層次辦學護理院校護理臨床見習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36(8):94-96.
[7] ?劉艷麗,林翠霞,黃振.“共建共享”的護理專業(yè)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建設方案研究[J].護理研究,2017,31(31):4012-4014.
[8] ?陳璐,曹小萍,袁愛娣,等.“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內(nèi)科護理學中的應用研究[J].全科護理,2016,14(12):1277-1278.
[9] ?要雪晴,陳春燕,師艷萍,等.淺談同步模擬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32(19):71-72.
[10] ?施翠芬,鄒芳,張群芳.設問案例教學法在臨床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33):4260-4261.
[11] ?張岳.手術(shù)示教同步傳輸系統(tǒng)在臨床外科技能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32(23):95-96.
[12] ?胡翠環(huán),黃橋,顏巧元,等.一級學科背景下的高等護理教育改革探析[J].護理學雜志,2012,27(14):72-74.
[13] ?張青,裴先波,羅先武.《護理學基礎》理論結(jié)合早期接觸臨床的同步式教學方法的效果探討[J].護理研究,2011,25(31):2902-2903.
[14] ?辛青,劉連芳.低年級本科護生早期接觸臨床實踐的調(diào)查分析[J].南方護理學報,2003,10(6):65-67.
[15] ?羅先武.理論-實驗-臨床實習同步式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34(20):43844-44386.
[16] ?黃進,張桂林,李樹忠,等.創(chuàng)新同步實踐教學模式培養(yǎng) 卓越法律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14(17):28-30,46.
[17] ?胡雁,周英鳳,邢唯杰.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循證護理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與反思[J].中華護理教育,2015, 12(10):734-737.
[18] ?喻惠丹,蔡春鳳,劉燕群,等.同步臨床實習模式下護理研究分段式教學[J].護理學雜志,2017,32(16):77-79.
[19] ?沈翠珍,何桂娟,徐敏,等.護理學核心課程床邊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7(4):89-90.
[20] ?劉道中,劉華之,葉新英.中等衛(wèi)校護理實訓操作兩種教學方法的比較[J].當代醫(yī)學,2017,23(19):1-3.
[21] ?張曉麗,李佳怡,杜娟,等.基于項目驅(qū)動式的數(shù)字化“醫(yī)學基礎校本資源庫”建設的思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9,16(14):177-180,封3.
(收稿日期:2019-11-06 ?本文編輯:封 ?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