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璇珠 陳旭升 黃壁君 黃曉冬 鄭文枝
【摘要】 目的 探討新生兒肺炎中心肌酶譜改變的臨床意義。方法 90例新生兒, 按照有無肺炎分為對照組(健康新生兒, 30例)和觀察組(肺炎患兒, 60例);觀察組患兒中30例確診為重癥肺炎的患兒作為觀察Ⅰ組, 30例確診為單純性肺炎的患兒作為觀察Ⅱ組。對對照組和觀察組新生兒進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α-羥丁酸脫氫酶(HBDH)等心肌酶譜指標進行檢測。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及觀察Ⅰ組和觀察Ⅱ組的心肌酶譜指標差異。結果 觀察組CK-MB(74.56±23.14)U/L、AST(53.22±12.23)U/L、CK(345.42±43.54)U/L、LDH(476.41±62.15)U/L、HBDH(345.25±34.65)U/L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6.42±4.54)、(32.41±10.12)、(156.25±14.46)、(154.52±15.36)、(105.36±22.74)U/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Ⅰ組的CK-MB(87.34±25.15)U/L、AST(68.61±15.64)U/L、CK(396.25±53.34)U/L、LDH(526.25±72.64)U/L、HBDH(388.54±42.37)U/L均明顯高于觀察Ⅱ組的(62.53±15.46)、(45.32±11.36)、(315.47±30.45)、(414.58±58.35)、(310.35±33.71)U/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肌酶譜改變對于新生兒肺炎的診斷、病情評估均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新生兒肺炎;心肌酶譜;心肌損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1.008
Analysis of clinical value of changes of myocardial zymogram in neonatal pneumonia? ?ZHAO Xuan-zhu, CHEN Xu-sheng, HUANG Bi-jun, et al. Shantou Longhu Distric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Shantou 515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hanges of myocardial zymogram in neonatal pneumonia. Methods? ?A total of 90 neonat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0 healthy neonat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60 pneumonia neonate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re was pneumon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30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were treated as observation groupⅠand 30 patients with simple pneumonia as observation groupⅡ. Indexes of myocardial zymogram of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creatine kinase (CK),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nd α - 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 (α-HBDH) were detec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myocardial zymogram was compared betwee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Ⅰand observation groupⅡ. Results? ?The levels of CK-MB, AST, CK, LDH and α-HBDH were (74.56±23.14), (53.22±12.23), (345.42±43.54), (476.41±62.15), and (345.25±34.65) U/L respective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26.42±4.54), (32.41±10.12), (156.25±14.46), (154.52±15.36) and (105.36±22.74) U/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CK-MB, AST, CK, LDH and α-HBDH were (87.34±25.15), (68.61±15.64), (396.25±53.34), (526.25±72.64) and (388.54±42.37) U/L respectively in observation group Ⅰ, which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62.53±15.46), (45.32±11.36), (315.47±30.45), (414.58±58.35) and (310.35±33.71) U/L in observation group Ⅱ,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hanges of myocardial zymogram are important for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neonatal pneumonia.
【Key words】 Neonatal pneumonia; Myocardial zymogram; Myocardial damage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的一種常見疾病, 也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根據(jù)病因不同, 可將新生兒肺炎分為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 新生兒吸入性肺炎主要是由羊水、胎糞、乳汁吸入所致,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主要是新生兒圍生期, 包括宮內(nèi)、分娩時及出生后遭受病毒、細菌、原蟲等感染所致[1]。臨床上, 實現(xiàn)對新生兒肺炎的早診斷、早治療, 是挽救患兒生命、改善預后、保障患兒正常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前提。為探討新生兒肺炎心肌酶譜改變及臨床意義, 現(xiàn)對90例新生兒實施分組實驗。詳細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9年3月本院90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有無肺炎分為對照組(健康新生兒, 30例)和觀察組(肺炎患兒, 60例);觀察組患兒中30例確診為重癥肺炎的患兒作為觀察Ⅰ組, 30例確診為單純性肺炎的患兒作為觀察Ⅱ組。對照組男18例, 女12例;胎齡37~42周, 平均胎齡(40.12±1.62)周;體重2567~3975 g, 平均體重(3025.5±347.3)g;出生時間2~12 d, 平均出生時間(5.36±3.42)d。觀察組男35例, 女25例;胎齡37~41周, 平均胎齡(40.31±1.36)周;體重2555~3876 g, 平均體重(3015.2±352.4)g;出生時間2~14 d, 平均出生時間(5.41±3.38)d。對照組與觀察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觀察Ⅰ組男18例, 女12例;胎齡37~41周, 平均胎齡(39.74±1.15)周;體重2555~3795 g, 平均體重(2957.8±315.6)g;出生時間2~13 d, 平均出生時間(5.54±3.26)d。觀察Ⅱ組男17例, 女13例;胎齡38~41周, 平均胎齡(39.12±1.34)周;體重2856~3876 g, 平均體重(3087.3±305.7)g;出生時間3~14 d, 平均出生時間(5.33±3.05)d。觀察Ⅰ組和觀察Ⅱ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新生兒肺炎診斷標準 ①出現(xiàn)腹脹、黃疸、拒奶、發(fā)熱等全身感染癥狀;②胸部X線片有肺炎表現(xiàn);③出現(xiàn)呼吸暫停、呻吟、嗆奶、呼吸急促、青紫、喘憋等呼吸道癥狀;④可聞及肺部啰音或呼吸音降低、三凹征等;上述4條符合3條以上則可確診。
1. 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為足月新生兒;重癥患者可合并休克、持續(xù)肺動脈高壓、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患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缺氧缺血性腦病、先天性心臟病、動靜脈瘺、肺出血、肺不張、出生時窒息以及高膽紅素血癥的患兒。
1. 4 方法 采集所有新生兒股靜脈血3 ml, 將其置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中, 使用離心機以3000 r/min的速率進行10 min的離心處理, 并取上層血清。應用全自動生化儀進行血清檢測。檢測方法為酶動力學法, 檢測內(nèi)容包括CK-MB、AST、CK、LDH、HBDH等心肌酶譜指標。檢測過程中嚴格按照說明書中的內(nèi)容, 必須在120 min內(nèi)完成。CK-MB正常值參考范圍為0~24 U/L,?AST正常值參考范圍為0~40 U/L, CK正常值參考范圍為24~195 U/L, LDH正常值參考范圍為100~300 U/L, HBDH正常值參考范圍為72~182 U/L。
1. 5 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及觀察Ⅰ組和觀察Ⅱ組的心肌酶譜指標(CK-MB、AST、CK、LDH、HBDH)差異。
1. 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觀察組與對照組心肌酶譜指標比較 觀察組CK-MB、AST、CK、LDH、HBDH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觀察Ⅰ組與觀察Ⅱ組心肌酶譜指標比較 觀察Ⅰ組的CK-MB、AST、CK、LDH、HBDH均高于觀察Ⅱ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新生兒肺炎是一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 也是新生兒圍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兒肺炎發(fā)病早期癥狀并不具有典型性及特異性, 主要表現(xiàn)為拒食、喘憋、發(fā)熱、煩躁, 可伴有食欲不振、腹瀉、精神萎靡、哆嗦等全身癥狀, 嬰兒則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嗆奶、拒食、嘔吐等[2]。臨床上對于新生兒肺炎若不能進行及時有效治療, 則可能引發(f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缺氧性腦病, 從而危及生命[3]。
心肌酶譜檢查是臨床診斷心肌缺血壞死的主要手段之一, 機體出現(xiàn)缺氧缺血性心肌損傷時, 心肌酶譜各指標便會有所上升。CK-MB、AST、CK、LDH、HBDH是主要的心肌酶譜指標。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細胞胞漿之中, 機體心肌受損之后其可以在短期內(nèi)急劇上升, 12~24 h快速達到峰值, 通常在3 d內(nèi)恢復。CK-MB的改變與機體心肌壞死之間呈正相關性。CK-MB對于心肌損傷的敏感性、特異性均比較好, 可用于早期診斷心肌損傷。AST多存在于心肌以及肝臟、腎臟、骨骼肌等組織中, 心肌梗死時AST活性提高, 發(fā)病后6~8 h內(nèi)迅速上升, 18~24 h達到峰值。CK大量存在于機體各組織之中, 其有利于確保三磷酸腺苷的穩(wěn)定, 與三磷酸腺苷再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lián)。LDH在機體各組織內(nèi)均存在, 肝、腎、心肌、骨骼肌中LDH的含量較高, 為機體能量代謝過程中的一種酵解酶, 機體缺氧時無氧酵解作用得到加強, 導致LDH水平上升。HBDH多存在于腦部、心肌中, 是酮體氧化作用中的一個重要酶, 機體缺氧的時候, HBDH值便會上升。
新生兒肺炎心肌酶譜改變可能與病原體直接導致免疫性損傷、氧自由基釋放等造成心肌細胞發(fā)生以變性為主的病理改變及炎癥浸潤有關, 也可能與肺部感染發(fā)生后毒素、病原、發(fā)熱等導致的心肌細胞損傷有關[4]。新生兒重癥肺炎發(fā)生后, 機體內(nèi)肺部可進行氣體交換的面積大幅度減少, 從而導致不同程度缺氧癥狀的出現(xiàn)。同時, 發(fā)生重癥肺炎后, 肺通氣功能、換氣功能受到嚴重影響, 導致CO2潴留、缺氧癥狀的出現(xiàn), 尤其是感染性肺炎患兒, 病毒、細菌感染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 引起組織灌注不足, 進而使心肌出現(xiàn)缺氧性損傷[5]。除此之外, 發(fā)生肺炎后, 機體肝臟代謝功能發(fā)生紊亂, 缺氧造成心肌能量代謝障礙的出現(xiàn), 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心鈉素發(fā)生代謝異常也是導致心肌損傷的主要因素[6]。心肌酶可反映心肌細胞狀態(tài), 其在全身各組織、器官中廣泛分布, 其中又以心肌、骨骼肌以及腦中為主, 心肌受損后, 血清CK-MB、AST、CK、LDH、HBDH水平便會明顯升高[7]。因此, 心肌酶譜檢測, 可有效反映新生兒肺炎是否存在心肌損傷癥狀, 并可以反映其嚴重程度, 從而能夠為新生兒肺炎的臨床治療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jù)。
綜上所述, 心肌酶譜改變對于新生兒肺炎的診斷、病情評估均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仁增卓嘎, 德吉美朵. 新生兒肺炎合并呼吸衰竭39例臨床護理及心肌酶譜現(xiàn)況. 西藏科技, 2018(10):37-38, 46.
[2] 禹靖. 聯(lián)合檢測C反應蛋白、心肌酶譜及血氣分析在新生兒肺炎中的臨床意義.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18, 7(2):256-257.
[3] 狄薇, 姜濤, 康波, 等. 新生兒肺炎免疫功能及心肌酶譜變化的臨床意義.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18, 28(9):1105-1107.
[4] 趙立明, 高健東, 張立榮, 等. 心肌酶譜聯(lián)合C-反應蛋白用于新生兒肺炎病情評估中的意義研究. 河北醫(yī)藥, 2018, 40(4):562-565.
[5] 尹貴平. 聯(lián)合檢測CRP、心肌酶譜及血氣分析在新生兒肺炎中的臨床意義探討.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6, 37(2):78-79, 82.
[6] 肖淑珠. 心電圖及心肌酶譜監(jiān)測用于新生兒肺炎的臨床評估的意義. 臨床肺科雜志, 2015(7):1281-1283.
[7] 蔡忠忠, 沈曉霞. 新生兒肺炎患兒血小板參數(shù)、炎癥因子及心肌酶譜水平的變化及意義.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17, 27(3):371-373.
[收稿日期:2019-10-31]
基金項目:新生兒心肌酶譜改變的臨床研究(項目編號:汕科府[2017]166號-12)
作者單位:515041 汕頭市龍湖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