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紅兵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漸推進,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而形成性評價是教師實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途徑。形成性評價,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正確認識自己,同時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方便教師結合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要確保形成性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小學英語教師必須立足多樣化的評價路徑,根據課堂實際情況,綜合利用口頭評價、印章評價、作業(yè)評價、階段性評價、為學困生建立學習檔案等方式,更好地檢驗和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助力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小學英語教學;應用;有效性
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漸推進,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而形成性評價是教師實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非正式考試、單元測驗等形式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學習進展等信息調整教學計劃、優(yōu)化教學模式,進而更好地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形成性評價是當前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課堂實效的必然之舉。
一、形成性評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最早是在20世紀六十年代由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其作為教育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的重要形式,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保證教育目標高質高效地完成。隨著教育理論的逐漸發(fā)展和教育實踐的不斷檢驗,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出來,并受到廣泛重視。
(一)從課標的相關表述來看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形成性評價是日常教學中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和實施的評價活動,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做出評價。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出的興趣、態(tài)度和交流能力為主要依據。其目的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有效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學習得成就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探究精神。因此,形成性評價的意義體現在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反映學習的成績與潛能,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同時,評價又可以客觀反映課堂的教學效果,有利于教師根據反饋的信息,及時、靈活地調整教學策略。
(二)從學生的學習需要來看
小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在新鮮感和好奇心的驅使下,使得他們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保持著較高的熱情。但是,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和年級的升高,英語教學內容增多,學習難度增加,學習壓力也大幅提升,新鮮感和好奇心減退,畏難情緒、厭學情緒等都會層出不窮,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讓學生能夠從英語教學活動中獲取持續(xù)、穩(wěn)定的滿足感和自信心,繼而充分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教師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給予學生積極、正面、有目的的評價,并建立師生、生生等多維度的評價體系,讓學生通過評價深化對自我的認知,形成對學生的有效引導,提升學習效率。
二、形成性評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口頭式評價
口頭評價作為形成性評價中的重要方式,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最直接、有效的反饋,會對學生學習熱情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口頭評價這一簡單、直接、易實現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正向、準確、有效的口頭激勵,激發(fā)學生熱情。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利用最常用的肯定類語言“OK”“Very good”“Great”“Perfect”“Wonderful”等、鼓勵類的語言“Have a try”“You can do it better”“Keep calm”“Try again”等,給予學生有效的引導和鼓舞。同時,教師還可以建立學生自評機制,在學生展現之后,通過“Is your partner good?”“Do you have more opinions?”等方式,構筑平等、有趣的課堂交互氛圍,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熱情,提升教學效率。
(二)印章式評價
印章評價是通過印章形式給予學生鼓勵的方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形式的評價印章。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選用卡通人物印章,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選用激勵性語言印章。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表現,給予學生不同的印章,操作簡單,省時省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印章收集過程中,激發(fā)英語學習的熱情。
例如,在六年級英語教學中,教師選擇了“聽力達人”“朗讀高手”“聽寫明星”“表達英雄”“杰出隊伍”“學習之星”等六個不同內容的印章,分別對學生在聽、說、讀、寫、小組合作、日常行為等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內容設計“朗讀比賽”“小組任務”“口語表達”等多樣化的課堂活動,要求學生根據活動內容進行不同的展示,而教師則根據學生表現情況給學生蓋上不同的章。最后,根據學生一周的學習情況,評選出在各方面都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蓋上“學習之星”的印章。通過這些競賽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良性競爭中提升學習熱情,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互幫互助、協(xié)作共享,繼而實現學習成績的共同提高。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持續(xù)性地開展“五個一”印章兌換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印章收集,當學生積累到五個相同的印章,就可以兌換一個小禮品,以此類推,激發(fā)學生收集印章的熱情,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三)作業(yè)式評價
作業(yè)評價是對學生作業(yè)質量給予的評價,是形成性評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小學英語教學而言,聽寫作業(yè)、拼讀作業(yè)、聯(lián)系作業(yè)、思考類作業(y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是溫故知新的關鍵路徑,而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作業(yè)的質量得到不同的結論。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書寫、格式等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二是了解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對學生聽說讀寫等技能及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對于集中錯誤點,可以在課堂上進行集中講解。對于部分錯誤點,則可以給予學生一對一的輔導,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對學生作業(yè)進行評價時,除了既定的評價標準之外,還要實現評價模式的靈活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附上簡短有力、有針對性的評語,讓作業(yè)本、習題冊成為師生交流的平臺,構筑更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實現對學生的科學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四)階梯式評價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評價要兼顧過程和結果,因此必須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的和諧統(tǒng)一,提升評價效率。階段性評價是對某一個短期階段的終結性評價,是對學生該階段學習情況的實時反饋和評判。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采用階梯式評價的方式,對不同年齡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測試,有效區(qū)別高低年級在英語能力上的不同。其中,低年級學生主要考察學生的口語和聽力,高年級的學生則要更注重聽力和筆試。立足于實際生活和教學實踐,通過不同階段重難點差異設置,引導學生實現知識積累的循序漸進,有效檢驗和促進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提升。
(五)檔案式評價
由于學生人數較多,教師精力有限,難以完成對每一個學生的精準評價。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困生的形成性評價,為學困生建立學習檔案,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及時性。對于小學英語教學而言,學困生的存在是必然的。通常情況下,學困生的存在并不是因為智力因素,更多的是存在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學習方式不對等問題。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只有為其建立學習檔案,提升對這類學生的關注度,通過對學生的日常作業(yè)情況、課堂表現、測試成績等的總和評價,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的根本原因,并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策略,幫助學困生反思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幫助其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并利用多樣化的評價模式,樹立信心,引導其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張云芳.對小學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的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6,(1):28-29.
[2]王阿三.優(yōu)化小學英語課堂評價,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J].考試周刊,2016,(6):92-93.
[3]王婷.多元形成性評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英語畫刊,2018,(2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