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的高等院校要“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任務”的總要求,以高校黨建工作與育人模式協(xié)調機制為切入點,闡釋了高校黨建與育人模式的意義與內涵;明確了和諧共建的協(xié)調機制與作用;對“三全育人”模式的提出與推廣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高校黨建工作與育人模式在“三全育人”下的運作機制,包括健全的組織機制和長效的管理機制兩個部分,涵蓋了高校黨組織、行政管理和高校輔導員隊伍三個領域,黨建工作和育人模式融入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是未來高校發(fā)展的新方向。
關鍵詞:高校黨建 育人模式 協(xié)調機制
中圖分類號:D25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8-0159-02
在社會建設的重要歷史轉型期,如何建立高校黨建工作和育人模式的協(xié)調機制,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發(fā)展變革速度,是高校人員教育的重大突破?!叭恕庇四J阶鳛樵谛聲r代的新選擇,也是通識教育觀念的系統(tǒng)結構。高校教育的“三全育人”模式從黨的建設、組織、宣傳和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的研究,與管理部門合作,以機制建設為突破口,著力形成強大的黨建與育人模式相協(xié)調的教育機制。
一、高校黨建工作與育人模式協(xié)調機制的切入點
(一)高校黨建與育人模式的內涵與意義
我黨始終重視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作為大學生黨組織的首要根據(jù)地,高校應當積極開展黨建工作,這是黨的一項新任務,是增強黨的先進性的重要舉措。高校黨建工作的目標是建設和諧校園,協(xié)調黨建工作機制。在大學中建立黨建組織時,最基本的是要注意學校、教師和學生三者的協(xié)調關系,正確處理問題的各個方面,力圖讓三者和諧相處,同時更好地發(fā)揮和促進黨的建設的作用,激發(fā)高校各組織的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
(二)和諧共建的協(xié)調機制與作用
將協(xié)同作用理論融進大學教育模型的目的是創(chuàng)建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在該系統(tǒng)中,要協(xié)調不同的教育目標,協(xié)調不同的部門,并優(yōu)化分配不同的資源?!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育人模式的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群團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大力支持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全黨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大學生育人模式的強大合力。”這清楚地表明,在建立高校育人模式的協(xié)調工作機制中,高校的黨建工作是最重要的。
構建高校黨建工作與育人模式的協(xié)調機制的主要切入點在于:首先,使大學的組織機構有統(tǒng)一的領導能力,各級各部門配合共同管理機制,有助于教育團隊的高度團結、教育目標和學生教育方式的實現(xiàn)、加強和改善高校育人模式。其次,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管理機制是高校黨建工作和育人模式的系統(tǒng)化管理工具,有助于教育制度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此外,自我管理系統(tǒng)的集成、監(jiān)督和構建將有助于提高“三全育人”模式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是黨建工作與育人模式協(xié)調機制的必要保證。
(三)“三全育人”模式的提出與推廣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高校的思想驅動工作必須與高校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加強對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及其主體性的深刻理解。另外,對大學生思想的引領、思想圖譜要達成高校育人理念的統(tǒng)一共識,是對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教育資源的綜合利用,積極推動構建“全員”“全方面”“全過程”的三全育人模式。
回溯“三全教育”的發(fā)展歷程,一些學者分五個階段總結了其理念成果:第一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教育工會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三育人”的教育理念;第二階段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高等教育受到嚴重的沖擊與破壞,一度停滯不前;第三階段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確立改革開放路線,鄧小平理論的“實事求是”思想廣泛落實,高等教育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第四階段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時期,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被注入新的活力;第五階段是《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育人模式的意見》于2004年面世,正式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理論,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眾多教育工作者和黨政建設者的積極投入研究。
二、高校黨建工作與育人模式在“三全育人”下的運作機制
(一)健全的組織機制
1.在“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黨組織的運作機制
黨組織是大學生在教育模式下進行黨政建設和協(xié)作的領導能力的關鍵?!叭恕彼谐蓡T的培訓需要培訓系統(tǒng)的有機整合。下級和上級黨組織通過黨組織的綜合領導,在黨組織的指導下共同組成教育工作者隊伍,形成一體化的育人模式。各高校黨組織要依據(jù)高校黨建的相關法規(guī)與管理條例,對構建整體性、聯(lián)動式的黨建機制進行積極的創(chuàng)新思考,發(fā)動全校上下各級力量來為推動黨建工作平穩(wěn)運行提供助力。
高校應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建設和輔導員隊伍的建設,重點是黨的建設,以教育模式為主題,在黨建主題教育和教育模式的雙重領導下進行綜合教育,建立全方位的育人環(huán)境。培訓模式貫穿于大學教育。在科學發(fā)展和社會變革加速的條件下,創(chuàng)建一個通過教室、網絡、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運行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對于高校的育人模式改革至關重要。
2.在“三全育人”模式下,行政管理部門的運作機制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管理以外,大學的行政管理部門,特別是共青團和學校的行政組織,還肩負著研究開展新的高校育人模式的重要任務,要依照學校黨組織的安排和要求,協(xié)調各組織的教育工作。在“三全育人”的模式下,高校各行政組織要履行好各自的職責,學生會等自主管理部門應根據(jù)學生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育人模式工作。高校黨組織則應統(tǒng)合各組織間的工作任務,做好組織間的協(xié)調工作。
3.在“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輔導員的運作機制
人的角色對于生產力的各個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高校輔導員和教師隊伍的專業(yè)化和職業(yè)化發(fā)展,是解決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以及當前高校黨建工作和育人模式協(xié)調機制的必要前提。輔導員的作用不僅可以說是“三全育人”的主要參與者,而且可以說是整個課程的凝聚人物,可以組織全方位的教育。大學輔導員要將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高校育人模式的全過程,了解自身政治使命,提高政治覺悟。利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成果來加強學生的教育,使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來分析并解決問題。
(二)長效的管理機制
“三全教育”的育人模式中有效的管理機制不僅是制度上的制約,而且是整合和確保德育體系有機協(xié)作的基礎,作為載體的管理,取決于育人模式和管理機制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學校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有序的思想政治宣傳以及有效的政治素質培養(yǎng),為學生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樹立起到匡正作用,使學生積極進取,黨性堅定。
“三全教育”的工作要求和內容的制度化,取決于高校黨政的建設方式和育人模式的協(xié)調機制。應用管理機制在學校日常管理中貫徹學校的有關規(guī)章制度和“三全教育”的指導要求,營造良好的制度氛圍,逐步向高校、團體、師生過渡成為其內在的個人意識;同時,對管理活動主題的深入探索和分析,即通過協(xié)調機制的運作來表現(xiàn)學生的狀態(tài),推動了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高校黨建工作不僅是新時代條件下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而且是學院進行全面教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要求。高校黨建和培訓工作中的合作培訓是一種綜合的大學教育模式,以教育活動為載體,對大學生進行研究分析,“三全教育”的育人模式使這種培訓模式得以充分參與。
三、結語
黨建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以及高校人文教育的教學方法,是依靠高校黨組織、行政部門的管理,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學生的參與總結而成的,是多方合力作用下的高校黨建發(fā)展新模式;同時將黨建工作和育人模式融入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未來高校教育事業(yè)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1]劉方瑤.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學生黨建工作[J].神州,2019(27):272.
[2]張佳.新時代下開展高校黨建工作[J].青春歲月,2019,(26):94-95.
[3]熊曉梅.堅持立德樹人實現(xiàn)“三全育人”[J].成才之路,2019(28):1.
責任編輯:趙世鵬
[作者簡介]李樂,沈陽理工大學講師,研究方向:黨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