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玲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快速成長。本文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對高中語文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7-101-1
探究能力是指學生主動積極的獲取知識、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探究活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課本中的內容和知識點。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探究能力發(fā)揮出來,并促使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所以,教師可利用一些比較有趣、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將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出來,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問題答案,并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主動的提出疑問。
比如,在“鳥啼”的教學中,教師可在上課前,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不同的鳥啼聲,然后讓學生猜測每種鳥啼分別是哪種鳥發(fā)出的,不同的鳥啼能表達鳥兒怎樣的情感?這兩個問題的提出可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去回憶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聽過的鳥啼聲,再結合教師播放的聲音猜測出是哪種鳥兒發(fā)出的。然后,教師再對課文進行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對文章開頭提出疑問:“文章開始對鳥兒的死亡場景進行描寫,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在通讀課文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將文中修飾鳥啼的詞語找出來,學生這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修飾詞各有不同,并思考不同點在哪里。經過分析,學生會發(fā)現(xiàn)描寫鳥啼的詞語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緩慢、笨拙、吃力、微弱、隱約、含糊、時斷時續(xù);一類是清越、明快、悅耳、清明、生動、輕柔、歡快。這時,學生又會想,“這兩類鳥啼是在什么情境下發(fā)出的?有什么特點和內涵?”最后,學生應該思考的是“作者通過寫鳥啼,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情感?是對什么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在提出疑問后,學生必然會積極的去探索問題答案,這篇課文點明的主題是“生死全不相容,不能追隨死亡,死去的就讓它死區(qū),向死而生”。
二、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降低學生對教師和同學的依賴性。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場景中,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獨立的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還能夠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長江三峽”的教學中,教師可先向學生展示有關長江三峽的圖片,讓學生對三峽風光有一定的認識。在展示圖片的過程中,教師還可同時播放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讓學生感受到長江三峽的氣勢磅礴和絢麗多彩。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先讓學生容身于長江三峽美景中,再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進行分析,讓學生總結“課文中的行文線索的什么?”,從時間上來看,課文的行文線索為日出前——日出后——中午;從空間上來看,課文的行文線索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而在講到巫峽時,教師則要引導學生在感受巫峽美景的同時,思考“文中介紹美女峰的傳說有什么作用?”,這時學生會想到,在美女峰傳說的襯托下,文章會更加富有詩情畫意,從而創(chuàng)造出神奇美妙的意境。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的清晰脈絡,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三、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提升,還能夠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每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習能力、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要利用學生之間的優(yōu)勢進行互補,促進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可相互監(jiān)督,達到查缺補漏的目的,讓學生從中尋求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與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不同,可使枯燥的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使課堂語文課堂更加活躍。此外,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能幫助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延伸,對課堂知識進行補充,開闊學生的視野。在輕松活躍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可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
比如,在“蜀道難”的教學中,教師可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這首詩的基本內容是什么?”、“在誦讀這首樂府詩時,要把握什么樣的基調,才能夠再現(xiàn)詩中的意境?”。小組學生可通過查閱相關書籍,網(wǎng)上搜索相關內容等方式,搜集與“蜀道難”、“樂府詩”等相關的內容,并將有用的內容篩選、總結出來。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樂府詩大多具有詠嘆的意味,這首詩言蜀道之險,詠嘆的意味很濃。誦讀時必須把握這個基調,才能再現(xiàn)詩中的意境。然后,學生要討論“詩人是怎樣來表現(xiàn)蜀道之難的?”、“作者在詩歌的第三節(jié)寫有關劍閣的內容,意圖是什么?”。學生在整理資料的時候,還可從網(wǎng)絡上查詢有關蜀道的圖片,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蜀道的難。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會自然的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提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等方式,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張秀娟,馬永峰.高中語文教學中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4(02).
[2]秦萬紅.高中語文教學中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7(02).
[3]潘桂娟.高中語文教學中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J].高考,2016(36).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第十七中學,山東 淄博2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