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朝霞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調查普通高中學校高一新生心理資本現狀。采用張闊等編制的心理資本問卷對一所普通高中高一新生進行調查,運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結果顯示:(1)普通高中學校高一新生的心理資本水平總均分高于理論中值,其中希望維度的平均分最高,韌性維度的平均分最低。(2)高一新生的心理資本水平存在性別差異,在自我效能和韌性兩個維度上也存在性別差異,且都是男生高于女生。(3)實驗班和普通班的同學整體心理資本水平存在差異,在自我效能、韌性、樂觀三個維度上也存在差異,且都是實驗班同學得分高于普通班同學。(4)不同籍貫的高一新生心理資本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在自我效能、韌性、樂觀三個維度上也存在差異,外省學生的心理資本總體情況以及自我效能、韌性和樂觀得分都最高。
〔關鍵詞〕高一新生;心理資本;自信;希望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16-0009-04
一、引言
近年來,“學生核心素養(yǎng)”成為社會關注熱點,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等六大素養(yǎng)。其中健康生活的基本內涵是指學生在認識自我、發(fā)展身心、規(guī)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其中健全人格明確指出,學生需要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制力,能調節(jié)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1]。
作為一名高中心理教師,我時常在心理輔導的過程中聽到學生們缺乏自信和希望的聲音。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中等偏下的高中,生源不是特別理想,大多數學生進校之后不夠樂觀,自信心嚴重不足,對于未來也缺乏目標與希望。在新高考背景下,需要學生有生涯規(guī)劃的意識,但是談到未來,學生們大多一片茫然。如何提升本校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讓他們在新高考背景下可以更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成為學校心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這些現實的困境與目標,恰巧與“心理資本”這一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2004年,路桑斯(Luthans)從積極心理學和積極組織行為學的角度,提出積極心理資本概念,簡稱心理資本。這是個體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力量,是促進個體成長和行為績效提升的重要資源。
路桑斯在2006年對心理資本概念進行了修訂,認為心理資本是指個體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具體表現在:在面對充滿挑戰(zhàn)性的工作時,有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以獲得成功;對現在與未來的成功有積極的歸因;對目標鍥而不舍,為取得成功在必要時能調整實現目標的途徑;當身處逆境和被問題困擾時,能夠持之以恒,迅速復原并超越,以取得成功。概括為四個維度:自我效能、樂觀、希望、韌性。心理資本的各個維度并不是單獨地對個體或者組織產生影響,而是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其協(xié)同發(fā)揮的作用遠大于這四個維度單獨發(fā)揮作用之和,并且心理資本是可以測量、改變和開發(fā)的[2]。
查閱文獻資料發(fā)現,目前關于心理資本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對企業(yè)員工的研究、探求心理資本對員工的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度等方面的關系,相應的測量工具比較少,且多是針對企業(yè)員工而編制的。心理資本在學校領域的研究不多,針對高中生的研究更少,研究內容涉及高中生心理資本現狀,與學習、心理健康等的關系,以及干預研究、提升策略等[3]。
高中階段是特殊而又重要的一個時期,是人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的時期,是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造成重要影響的時期。高中生生理快速成熟,心理卻相對落后,內心世界豐富且封閉,具有明顯的獨特性和過渡性。這一階段高中生隨著學業(yè)負擔的加重、社會信息的侵入、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自身思維意識的發(fā)展,比較容易出現種種矛盾與沖突,如自信缺失、人際關系失調、悲觀等[2]。高一新生適應問題突出,更需要老師、家長等為其提供更多的心理資本培養(yǎng)策略,幫助其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我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擬探究本校高一新生的心理資本現狀,為后續(xù)制定和實施相關干預策略提供參考。
二、研究對象、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fā)放問卷745份,回收有效問卷743份,有效率99.73%。其中男生421人,女生322人;實驗班379人,普通班364人;本市學生455人,本省外市學生156人,外省學生132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張闊等編制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該問卷共26個項目,包括四個維度:自我效能(1,3,5,7,9,11,13)、韌性(2,4,6,8,10,12,14)、希望(15,17,19,21,23,25)、樂觀(16,18,20,22,24,26)。該問卷對每一題目的評價均按Likert式七點量表進行,其中8,10,12,14,25為反向計分。
本次研究中,問卷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是0.873,各分維度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在0.681~0.795之間。
(三)統(tǒng)計方法
問卷均以無記名的方式以班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由我擔任主試,分批次在一周內對被試進行施測,被試在網上填寫并提交問卷,施測場所為學校電腦課室。問卷回收后,使用SPSS 統(tǒng)計分析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和處理。
三、結果
(一)高一新生心理資本整體狀況
研究數據顯示,高一新生的心理資本總平均分為4.52,標準差0.76,總分及各維度分數見表1。由表1結果可看到,高一新生心理資本水平整體上高于理論中值(問卷采用李克特7點計分,理論中值為4分),其中希望維度的平均分最高,韌性維度的平均分最低。
(二)高一新生心理資本水平在性別上的差異
本次調查中男生421人,女生322人。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對其心理資本及各維度進行差異檢驗,結果見表2。
表2結果顯示,男生與女生的整體心理資本水平存在極其顯著差異,在自我效能和韌性兩個維度上也存在極其顯著差異,且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
(三)高一新生心理資本水平在不同班級上的差異
本次調查中實驗班379人,普通班364人。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對其心理資本及各維度進行差異檢驗,結果見表3。
表3結果顯示,實驗班和普通班的學生整體心理資本情況存在顯著差異,在自我效能、韌性、樂觀三個維度上也存在顯著差異,且都是實驗班同學得分高于普通班同學。
(四)高一新生心理資本水平不同籍貫的差異
本次調查中,學生籍貫為本市455人,本省外市156人,外省132人。通過方差分析,對其心理資本及各維度進行差異檢驗,結果見表4。
表4結果顯示,不同籍貫高一新生整體心理資本情況存在極其顯著差異。在自我效能、韌性、樂觀三個維度上也存在顯著差異。
進一步事后檢驗發(fā)現,在心理資本總體水平及韌性、樂觀維度上,均是本省外市得分顯著高于本市學生,外省學生顯著高于本市學生,但外省學生和本省外市學生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自我效能維度,外省學生顯著高于本省外市,外省學生顯著高于本市學生,但本省外市學生得分和本市學生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四、討論
(一)高一新生心理資本整體狀況
從結果可以看出,高一新生心理資本整體處于中等偏上(4.52>4)的水平,其中希望維度的平均分(4.87)最高,其次是樂觀和自我效能維度,韌性維度的平均分(4.29)最低,這與以往的研究一致[4]。十五六歲的美好年華擁有較好的心理資本水平是正常的,但其實總分和各維度也只比中間值高一點,所以總體狀況只能說一般,不算特別好。當然,因為調查是在開學前兩個月內完成的,所以一部分學生還處在適應期,這可能會對結果有所影響。另外,韌性維度得分偏低,說明高中生心理發(fā)育還不夠成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復原力不夠。因此從心理資本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高一新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不僅是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需求,更是我校的實際情況。
(二)高一新生心理資本在性別上的差異
在性別方面,男生和女生的心理資本總均分以及自我效能和韌性維度均分存在差異,達到了極其顯著(p<0.001)的水平,男生得分高于女生,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4]。整體上,男生的心理資本水平高于女生。從生物遺傳上來看,一般情況下男生更高大,更有力量,在應付一些事情時有一些先天的優(yōu)勢;從社會發(fā)展層面來說,男女分工不同,社會期許不同,社會對男生的期許高,男生承擔的責任更大,男生對任務的控制感更強,所以男生在社會期許和承擔更大責任的過程中,需要更高的自我效能,而且這一過程本身就能培養(yǎng)一個人的自我效能[4]。一般情況下,女生感性思維比較突出,加上高中生還處于青春期,女生更容易受到情緒的困擾,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挫折承受能力較弱,因此其韌性水平不如男生高。
(三)高一新生心理資本在不同班級上的差異
學校劃分普通班和實驗班的初衷是因材施教,也就是常說的分層教育。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班的學生和普通班的學生在總體心理資本水平、自我效能、韌性和樂觀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以往關于這方面的研究不多,但是有研究指出,學習成績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建立更有積極意義,成績好的學生在完成某項任務時,對自己的能力有更高的主觀評估,接下來內驅力更足、行動力更強[5]。
高一進校分班的主要依據是中考成績,所以實驗班的同學整體中考平均分肯定是要高于普通班同學的。同時,一個班級的氛圍對于學生的成長也至關重要,兩個月左右,班級氛圍已經對學生有了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用心學、對未來有信心、樂觀面對生活等。這種情況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實驗班的同學,也就是學習成績更優(yōu)異的同學在身處逆境和被問題困擾時,更能夠持之以恒,迅速復原并超越自我,以取得成功,同時他們對現在與未來的成功也會有更積極的歸因。
(四)高一新生心理資本在不同籍貫上的差異
關于籍貫(出生地)對心理資本的影響研究較少,結合近年來本市學校的一些發(fā)展特點,以及對周圍同學的一些了解,本次研究考察了不同籍貫高一新生的心理資本水平情況。本次調查中,學生籍貫為本市的有455人,本省外市156人,外省132人,可以看到本市學生占了61.2%,但是從總體心理資本水平和各維度均分來看,本市學生的得分都是最低的,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東莞市有超過 600 萬外來人口,很多人雖然不是東莞戶口,但基本都多年在東莞生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隨遷子女在本市入學,盡管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但中考招生還是會有區(qū)別,例如2019年中考分數線,我校第一志愿本市戶籍607分,隨遷子女要637分,30分的差距不是小數目。因此對不同籍貫學生心理資本水平的探究,其實可以細分出諸多方面的要素,其中之一就是成績。在對不同籍貫高一新生的心理資本水平進行事后檢驗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在心理資本總體水平及韌性、樂觀維度上,均是本省外市得分顯著高于本市學生,外省學生顯著高于本市學生,但外省學生和本省外市學生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也就是隨遷子女之間是不存在差異的。所以,籍貫不是本市的學生(中考成績相對高分)在其高中階段的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更能表現出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當然這只是針對我校的情況,后續(xù)研究可以擴大樣本范圍,而且可以對不同籍貫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家庭因素等方面展開更多的研究。
在高中階段提高學生的心理資本水平,不僅有助于個體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也可以為高中生將來適應社會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能力,對提高其對將來生活的適應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此次調查結果可以為提升高中生的心理資本水平提供一些參考。
(注:本文為東莞市教育科研2018年度規(guī)劃課題《高中生心理資本現狀及干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8GH298)
參考文獻
[1]林崇德. 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研究[J].心理行為與研究,2017,15(2):145-154.
[2]趙俊. 高中生心理資本調查及團體輔導干預研究——基于常州市S校的個案[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3]薛茜,薛義榮.心理資本與高中生心理資本現狀[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4):50-52.
[4]楊小江. 高中生積極心理資本、情緒智力與學習動機的關系研究[D]. 保定:河北大學,2017.
[5]馬翠霞. 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積極心理資本與生涯發(fā)展的關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麻涌中學,東莞,523000)
編輯/劉 芳 終校/劉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