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小曉
摘 要:想要優(yōu)化小學閱讀教學,就需要解決好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像如何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如何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如何起到模范作用等。如此,才能掀開小學語文教學的新篇章。筆者以五年級上冊課文閱讀教學為例,簡要論述具體的教學對策,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 閱讀教學 問題 對策
當前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問題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阻礙閱讀教學的整體進程。其二,學生的閱讀視野受限,學到的知識并不全面。其三,語文教師的主導、模范作用不明顯。基于此,筆者提出了一些優(yōu)化對策,其中若有不足,還望同仁指正。
一、小學閱讀教學的主要問題
新《課標》對于“閱讀教學”提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章之間的對話過程。”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小學閱讀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正因為如此,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才更加值得我們重視和探討。
其一,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過于追求閱讀理解的考試成績,因此,在閱讀課上進行一篇又一篇的閱讀練習,使得學生逐漸失去了讀書的欲望和興趣,更將閱讀看作是一種負擔和
累贅。
其二,雖然部分教師提倡關注閱讀教學,但是方式和方法不對。教師過于重視課內(nèi)的教學指導,而忽視了對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學習視野受到限制,成為了井底之蛙。
其三,部分語文教師自身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都存在欠缺,無法給學生起到率馬以驥的作用,對此,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引起重視。
二、提升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重視師生互動,激發(fā)閱讀興趣
當事物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對其進行變革、創(chuàng)新,如此才能使其繼續(xù)保持活力,小學閱讀教學也是如此,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總是以枯燥的閱讀理解題海戰(zhàn)術(shù)對學生施加壓力,導致學生成為“做題的機器”,根本無法體會到閱讀中的樂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今天,教師要積極對閱讀教學方法實施變革,在閱讀中多體現(xiàn)互動、快樂和樂趣。
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將相和》一課時,教師首先可以給學生介紹文章的出處,它節(jié)選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撰寫的一名著作《史記》;然后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司馬遷這個人嗎?誰來說一說你對他有什么了解?”由此可以構(gòu)建一個簡單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考。雖然學生不一定能回答完整,但是,這種方式可以調(diào)動小學閱讀教學的課堂氛圍。接著,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本課中的‘將指的是誰?本課中的‘相指的又是誰?閱讀本課,請同學們告訴我都講了哪些故事?”通過這些探究性的問題,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找到本課中非常重要的三件事:完璧歸趙、澠池相會以及負荊請罪,從而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迅速捕捉課文有用信息的能力,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協(xié)調(diào)好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關系
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具有同樣的重要性,過分強調(diào)哪一方面都會削弱另一方面的閱讀效果,因此,筆者認為,作為小學語文高年級的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內(nèi)閱讀,也不能限制學生閱讀視野的拓展和延伸。
比如,在教學陸游《示兒》這首詩時,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以及陸游的一生遭遇,教師可以將此作品定義為壯志難酬的愛國主義優(yōu)秀詩詞作品,那么,同樣是表達對國家的熱愛之情,其他作者在寫作方式和表達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呢?學生是否還知道其他愛國主義詩詞作品呢?教師可以將此作為主題拓展閱讀,讓學生自己搜集同類型的詩詞作品,然后拿到課上來一起來分享和賞析,如此,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詩詞的記憶,更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優(yōu)化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教學。有的學生找到了課外詩詞作品,如李益的《隋宮燕》,“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一落已成塵”;范成大的《州橋》,“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李白的《登高丘而望遠》,“銀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等等。這些優(yōu)秀的詩詞作品,都將給學生帶來美好的審美體驗,在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教學之間構(gòu)建起一座橋梁。
3.提升教師閱讀素質(zhì),在實踐中以身作則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試想,如果教師每天都能以手不釋卷的面貌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那么學生自然也會受到感染和熏陶,成為一個熱愛閱讀、熱愛學習的人。因此,筆者建議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耐心教學,不要怕麻煩。如果學生在閱讀中有一點不理解、不明白,教師就應該耐心為其講解,可以講兩遍、三遍,甚至五遍、六遍,直到學生明白和掌握。教師切忌呵責學生,如果教師讓學生產(chǎn)生負面甚至厭學情緒,那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將成為一句空話。
綜上所述,當閱讀教學因為學生學習興趣低、閱讀學習質(zhì)量差以及教師主導作用不明顯等原因而陷入困境時,教師應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實踐證明,只要教師一方面重視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給學生做好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增加課堂互動,讓學生積極思考,并促使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緊密聯(lián)系,就可以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和價值,進而帶動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升武《淺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0期。
[2] 鄭百元《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0期。
[3] 李錦紅《新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析》,《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