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碧群
摘 要:寫作教學既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寫作教學由于關聯教學要素多、知識綜合程度高、思維訓練強度大,長期以來都被視為“教學難點”。小學寫作教學應構建完善的“序列化”內容體系,即按照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完善小學三個學段作文教學內容,確保各學段寫作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心理發(fā)育水平,且讓各學段之間保持密切有機聯系。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內容體系;“序列化”;三學段
“序列”一詞包括兩層含義:其一,為“按次序排列”;其二,為“一定規(guī)律下的系統(tǒng)和體系”。這兩層含義在小學寫作教學“內容體系”的三段建構中均有體現。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標準》)對小學階段的劃分,作文教學按照年級“從低到高”的次序排列,形成了界限明確的“三段結構”。其中,第一學段(1~2年級)以寫話為主,第二學段(3~4年級)以寫段為主,第三學段(5~6年級)以寫篇為主。基于“話、段、篇”的組織形式,又衍生出了“兩層銜接、三層內容”——“寫話—寫段”之間的銜接與“寫段—寫篇”之間的銜接,以及“寫話內容、寫段內容、寫篇內容”三類形式,后者構成了一個系統(tǒng)而完整的“內容體系”。進一步分析,《語文標準》對“學段目標與內容”進行了細化,可按照各學段“聽說讀寫”的綜合要求,構建小學寫作教學“序列化”的內容體系。
一、第一學段寫作教學“序列化”內容體系構建
小學語文第一學段也可以稱為“低學段”,即學生位于“低年級”、自身處于“低年齡”、語文知識處于“低水平”,整體上表現為“認字不多、詞匯匱乏”。而字詞又是書面表達的基礎材料,因此第一學段寫作教學圍繞著“寫話”展開,具體內容體系構建可按以下三步驟展開。
(一)由字到詞,積累材料
1~2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唯有所識漢字(會認、會讀、會寫)積累到一定數量,才能向詞匯、句子、段落等過渡。但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擴充詞匯量是一個順理成章的行為,不可“就字論字”,否則容易禁錮學生的想象力。
第一,單字擴詞。立足小學語文1~2年級教材,教完生字之后,隨即指導學生進行“組詞”。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其擴充詞匯量,也有利于學生對“字”的內涵的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以“單字”進行擴展性“組詞”的過程中,所選搭配的字不能太難,以學生學過、認識的漢字為主。
第二,多音辨詞。漢字中同音字、多音字很多,這類字雖然存在形似形近的特征,但在組詞后意義完全不同,要特別加強這一類字的組詞教學,如“處”字,有第三聲、第四聲兩種讀音,又與“外”字較為相似,可通過對比來加強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第三,固定詞組。漢語中的固定詞組多種多樣,如成語、俚語、詩詞等,是為寫作“添彩”的重要元素。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樹立對此類詞組的“整體性”認識,如“綠油油”“冬去春來”等,在詞義解釋上不要拆分。
(二)由詞到句,訓練思維
在1年級的學習結束以后,學生的詞匯量得以擴充、識字能力得以提升,可進一步對其展開“由詞到句”的思維訓練。這一寫作教學內容構建的時間段主要在2年級上學期,以語法為貫穿線,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主謂賓”“定狀補”。
第一,認識詞組和句子的區(qū)別。為了規(guī)避語法知識過難的問題,教師可采用實例教學的方法,如簡單的“主謂賓”結合——“她是老師”“我是學生”,或“主謂(定)賓”——“她是我的老師”“我是她的學生”等。
第二,句子擴寫豐富想象力。教師可通過提供形式簡單的句子,引導學生進行“擴寫”,不斷讓句子變得更加豐滿、生動,從而實現學生想象力的提升。例如,簡單句子“小貓吃魚”,可分別對“小貓”“吃”“魚”進行修飾——(我家的)小貓(非常喜歡)吃(新鮮的)魚。
第三,建立寫句子的長效機制??赏ㄟ^布置家庭作業(yè)、寫日記等形式,讓學生每天寫一句話,記錄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心得體會等。長期的堅持可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
(三)由句到段,命題寫話
進入2年級下學期,寫話訓練可作為一個常態(tài)模塊,相對于“第一學段”前期的寫話訓練,數量、頻率、難度等都要有所提升,同時要考慮低學段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由句到段”的內容體系構建,應限定范圍、制定框架,在限制性條件下完成針對性寫話,以擴充其詞匯量、確保其句子使用的正確性。例如,“看圖寫話”、“總—分—總”框架寫話等。
二、第二學段寫作教學“序列化”內容體系構建
《語文標準》將“第二學段”(3~4年級)的寫作教學定位于“習作”,相對于“寫話”而言,習作強調語篇的完整性,且寫作體裁也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如“書信”“便條”,倡導學生突破“寫話”的局限性、學會觀察和感受,在寫作過程中運用自己的語言。其中,4年級是一個關鍵節(jié)點,發(fā)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上一階段,通過低年級“寫話”訓練的積累,學生在遣詞造句方面有了一定基礎。下一階段,學生進入“第三學段”(5~6年級),寫作教學全面深化,所以4年級寫作教學結束前,教師應讓學生掌握“觀察寫作”的能力,即將“外部感知內容”轉化成書面內容的能力。
(一)構建“從簡到繁”的序列化內容體系
以觀察寫作為切入點,整個第二學段寫作教學“序列化”內容體系的構建可按照“由簡到繁”推進。由于學生長期以來已經養(yǎng)成了從教材及課外閱讀文本中獲取信息的習慣,直接面對客觀環(huán)境、事物,所表現出的觀察能力并不強。此時教師應教給他們一定的觀察方法,這一教學過程可結合教材展開。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4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小小動物園”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先從“整體”上去觀察,再逐一細化小動物的各個特征,看誰寫得更清楚、更詳細。寫作能力功在平時,學生掌握一定觀察方法后,要加強訓練,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構建屬于自己的“素材庫”。
(二)構建“從單到多”的序列化內容體系
“從單到多”的序列化內容體系構建是針對學生而言的。客觀上,小學3~4年級的學生已經萌生了強烈的探索欲望,不再希望跟著教師的指導“亦步亦趨”。但受限于生活經驗,學生在觀察寫作方面缺乏擴展能力,大多單一地采用“視覺觀察”的形式。結合上例,在部編版小學語文4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小小動物園”中,是以家庭為觀察場景、以比喻的手法表達觀察成果,但無論是“爸爸像一只熊”還是“爺爺像一只大老虎”,都是從視覺感官出發(fā)。如果在內容體系構建過程中,不注意豐富觀察形式,學生很容易在寫作實踐中走進“死胡同”,致使文本的表達“千篇一律”。人有多種感官,因此觀察方式也多種多樣,除視覺外,聽覺、嗅覺、觸覺都應調動起來,從“單一到多元”的序列化內容發(fā)展中,可立足“視覺”展開逐一增添,并實現不同觀察形式與“內容要素”的一一對應。例如,視覺對應“顏色、形狀、大小”等直觀體驗,聽覺對應“亂嗡嗡、靜悄悄”,觸覺對應“軟綿綿、硬邦邦”,嗅覺對應“香噴噴、臭烘烘”等詞匯。
(三)構建“從靜到動”的序列化內容體系
強調“觀察”是《語文標準》對第二學段的核心要求,其明確提出,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這意味著,在觀察寫作序列化內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素材、方法、模式等不能局限于“客觀性描述”,還應關聯“主觀性抒發(fā)”。例如,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序列化,先讓學生掌握觀察靜態(tài)事物、現象的方法,并能夠完整、詳細地描述出來,在觀察事物的動態(tài)過程及演變結果后,將自己的感想、情緒抒發(fā)出來。以部編版小學語文4年級上冊第20課《陀螺》為例,教師可通過微課教學形式,演示陀螺靜止及轉動時的形態(tài):在靜態(tài)觀察描寫中,引導學生表達客觀事實;在動態(tài)觀察描寫中,抒發(fā)自己的感想。按照這一模式,不斷豐富序列化內容體系,從而讓學生的寫作思維實現“從具象到抽象”和“從理性到感性”的轉變。
三、第三學段寫作教學“序列化”內容體系構建
在兼顧觀察、交流、積累等習作要求的同時,《語文標準》針對第三學段明確提出,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這一新要求可歸納為“記實習作”,由此寫作教學“序列化”內容體系構建的范圍,也從學校、課堂、教材等范疇擴展到外部空間,尤其擴展學生真實生活的層面,如“親身經歷”“所見所聞”“閱讀了解”等。
第一,按體裁進行“序列化”內容體系構建。在第一學段、第二學段的內容體系中,基本上是按照“記敘文”體裁展開的,包括“書信”“便條”等,學生僅僅掌握了其基本格式。通過體裁類型“由少到多”的有序積累,可以進一步呈現相同寫作素材的不同表現形式。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4年級下冊第三課《記金華的雙龍洞》(游記)一文時,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游記經歷”,模仿課文寫一篇記敘文,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以“書信”形式把自己的游記過程呈現出來,或者以“說明文”的形式介紹自己游覽的風景名勝。
第二,按內容進行“序列化”內容體系構建。記實習作在內容方面具有很大靈活性、包容性,學生可以寫人物、寫事物、寫環(huán)境、寫故事、寫心情,但如何組織素材才能更加緊湊,需要一系列“有序性”的引導。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保持較大的開放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寫作風格,如按照“環(huán)境—人物—事件”的描寫順序,則要強調環(huán)境的烘托作用、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事件的邏輯組織。
綜上所述,小學寫作教學“序列化”內容體系的構建,既要遵循小學語文“三個學段”的任務要求,又要確保兩兩之間的有效銜接,將整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打造成系統(tǒng)、完整的體系。
參考文獻:
[1]趙 棟.新課改下高中作文“有序化”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93-94.
[2]李建華.構建初中作文記敘文序列化教學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9(5):56.
[3]趙曉霞.寫作文體知識教學:發(fā)展、重建與突圍[J].中學語文教學,2019(4):13-17.
[4]黃翠雅.以目標的序列化實現訓練的階梯化——以小學中高年級習作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3):3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