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梅
【摘要】本文根本現有研究資料,結合自身對特需兒童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經驗,針對融合背景之下特需兒童發(fā)音矯正、康復訓練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提出運用多樣化的訓練策略進行康復等建議。通過研究,希望能夠對融合背景之下特需兒童語言能力培養(yǎng)提供一些幫助和啟示。
【關鍵詞】融合教育;特需兒童;語言能力;培養(yǎng)
特需兒童語言障礙主要集中在發(fā)音、語法和語言環(huán)境等方面上,融合教育背景之下特需兒童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需要綜合利用各種途徑和方法進行,增強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特需兒童能夠真正融入社會生活之中。
一、利用良好學習氛圍對特需兒童進行矯正
不同特需兒童的語言障礙有明顯的不同,在學習中的表現也有明顯差異,比如說有的特需兒童可以模仿正常發(fā)音時的口型,但特需兒童的面部肌肉比較僵硬,聲帶和內置器官也存在僵化問題,導致無法正常發(fā)音。此外,還有一些特需兒童的發(fā)音箱規(guī)比較輕、振動幅度無法達到正常兒童的幅度,導致無法正常連續(xù)發(fā)音,所以在發(fā)音矯正當中,要利用融合教育帶來的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對特需兒童的發(fā)音進行鍛煉和矯正。一方面,在教學中可以從發(fā)音原理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方式,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在語言表達中發(fā)音與日常發(fā)音的區(qū)別,在此基礎上進行發(fā)音教學,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可以指導語言的發(fā)音是通過深吸氣、淺呼氣等方式來進行聲帶振動訓練,對正常學生來說可以增強發(fā)音的準確性,對特需兒童來說則可以起到鍛煉和提高他們發(fā)音能力、軟化面部肌肉、聲帶和內置器官,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逐漸的糾正他們發(fā)音上的不足,養(yǎng)成良好的發(fā)音習慣。
除此之外,特需兒童發(fā)音困難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胸腔起伏較小,說明他們的肺活量存在不足,不足以進行連貫發(fā)音。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專門針對特需兒童的肺活量進行訓練。在融合教育之下,特需兒童的肺活量訓練可以與正常的學生共同進行,對正常兒童來說通過肺活量訓練對他們健康也能起到良好幫助與促進作用。在教學中訓練肺活量、提高肺功能的訓練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方法包括跑跳、吹氣等方式,比如說吹氣球比賽等形式。當然,特需兒童的溝通交流有一定的難度,通過正常口令完成動作練習的難度較大,可以采用肢體語言的方式來引導特需兒童將膝蓋彎曲到胸前、平推壓迫呼吸的訓練方式,在掌握訓練要領以后他們就可以獨立完成訓練,從而達到培養(yǎng)和提高其語言能力的目的。
二、特需兒童語言康復訓練的基本方法
(一)運用多樣化訓練策略進行康復訓練
適合特需學生語言訓練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游戲訓練策略,特需兒童雖然在語言溝通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能夠交流的,并且很多特需兒童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游戲,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在不同學生的共同參與之下,讓特需兒童在一種較為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行語言鍛煉,在鍛煉中激發(fā)其說的意識,在說當中語言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第二,運動訓練策略,不論是正常兒童,還是特需兒童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一個健康的體魄,只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將自己內心感受、體驗等表達出來,如果一個人的底氣不足也會影響到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說語音模糊等,在特需兒童的語言康復訓練當中,可以專門為特需兒童設計一些體能訓練的內容,比如說有氧運動等。第三,音樂輔助訓練,很多特需兒童對音樂較為敏感,在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中能夠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和交流的意識,還能讓其在心靈上得到慰籍,逐漸的走出孤僻、逐漸開朗起來。
(二)增強語言訓練的針對性
特需兒童的語言訓練要具有針對性,充分體現出特殊兒童的語言學習特點,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語言康復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語句設計上應該盡量采用短語短句,特殊兒童本身具有表達困難的不足,長句并不適合他們的表達,應該是以簡單的詞組和短句為主,同時要增強語句表達的準確性,不能使用雙關語、流行語等不利于其語言能力成長和發(fā)展的語句進行訓練。第二,包括老師、普通學生在內,在與特需兒童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應該有充足的耐心和愛心,只有做到了耐心才能逐漸的讓特需兒童營造更好的語言表達的環(huán)境,同時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語言表達鍛煉的機會;愛就是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要包容他們,不能對他們的不當或失言行為抱有成見,因為這是他們的先天條件限制的,而是用愛和關心來感動他們,讓他們真切的感受到同學和老師對他們成長和發(fā)展的幫助,逐漸消除他們對語言表達的恐懼心理。第三,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對班級上的特殊兒童進行幫助,在與特殊兒童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注意他們情感和表情的變化,細致的掌握他們的興趣點,圍繞興趣點來組織語言和設計交流方式,增強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總之,在融合教育模式之下,特需兒童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需要充分利用一般兒童進行語言培養(yǎng),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需要老師進行更加精心的設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提高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墨,韋小滿.自閉癥兒童非語言溝通能力的評估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5(05)
(南通市通州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江蘇南通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