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星宇
【摘 要】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他認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生活教育與傳統(tǒng)的以書為本的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
【關(guān)鍵詞】 生活教育;小學語文;實踐
陶行知先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其中生活教育就是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也是他為我們留下的珍貴財富。新課程改革中的指導(dǎo)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論是不謀而合的??梢赃@么說,新課程改革在許多方面是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傳承和發(fā)揚。《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這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知識,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成為高素質(zhì)的人。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的特點,因此,語文教學應(yīng)該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guān)。當今的語文教學可以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dǎo)。筆者結(jié)合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在學習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念中對生活教育的思想有了更深的認識,談?wù)勔韵麓譁\的看法。
一、合理用好教材,使語文內(nèi)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生活教育理論,這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有重要的指導(dǎo)意義。語文的教學不應(yīng)該只局限于課本,照本宣科式的僵硬模式落伍了。學習語文就是為了在生活中運用,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我們要引導(dǎo)孩子觀察思考,明白語文來源于生活,從而提高觀察力和理解力,更好地認識生活。
例如:教學練習如何按照地圖走到目的地,這是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在教授學生“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基本內(nèi)容后,學生們很快能把地圖上的最佳路徑快速地告訴同學。這時,我又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shè)模擬的情境,學生分組各自在紙上標記出學校到家的大致地圖,試著邀請同學到自己家參觀,這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興致勃勃地介紹到家的路線,邀請同學去自己家玩。這樣全班參與,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看地圖的方法,也學會了如何向人正確指路,運用語文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悟到語文的工具性和趣味性。
活學活用是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僅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還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了查字典,遇到不認識的字隨時可以問不會說話的老師——字典;學會了看路牌,出行也能按照路牌走正確的方向;認識了各個省份的簡稱,看到車牌就能知道是哪個省份的汽車。在實踐教學中我感受到:生活就是教育,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體會生活中的語文,他們才能更好地感悟語文,更能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語文的氣息,從而引導(dǎo)孩子們擁抱語文。
二、開展實踐活動,讓語文學習生活化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觀點,他把“知行”改成了“行知”并作為自己的名字,可以看出他對實踐的重視以及計劃實踐的決心。作為教師,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是極其重要的。陶行知先生認為“教的方法,應(yīng)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應(yīng)根據(jù)做的方法”。“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最終目的。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做上學,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使學生自己會做”。
例如:有的學生自從學過春聯(lián)就愛上了,每每看到亭子兩邊的春聯(lián)都要品上一品,甚至還要抄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進行積累,時不時自己也寫上一兩副助助雅興;有的學生學過猜謎后就迷上了猜謎,訂閱了相關(guān)的課外讀物,每逢燈會就躍躍欲試,著實猜燈謎小能手;還有的學生熟背了練習中的象棋歌,纏著媽媽學象棋,和班里志同道合的同學時不時“廝殺”一把,也算是“棋逢對手”??梢姡瑢W習語文并不僅僅只在語文課堂上,生活中也能學,更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語文的學習可以生活化,讓學生邊玩邊學,在玩中掌握學習方法,在實踐中感悟道理,這種新奇的學習方式不但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提高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更能使學習的內(nèi)容多樣性,讓課堂更具有感染力,使學生能夠熱愛語文。
三、促進學以致用,令語文思考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方法論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有用的語文”。陶行知先生也強調(diào)要加強孩子對知識的運用,老師應(yīng)該讓學生明白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不但要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更要把語文的價值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學習好語文才能更好地生活。
學了《鉛筆的自述》以后,學生模仿寫了文具盒、課桌、書本、書包等文具用品的自述等習作,他們能通過習作意識到在生活中愛護學習用品。
在教授書法課時,我和學生介紹過書法的不同類型“篆隸楷行草”,課上我時常向他們介紹書法家,鼓勵他們?nèi)タ次覀兂鞘械臅业淖髌氛?,讓他們?lián)系實際,想想身邊有哪些書法作品,可以試著拍照片,在課上交流討論。讓我驚喜的是,孩子們都有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慧眼。有的學生去吃個面還要留意下店門,興奮地交流說這幾個字是楷體,還是顏楷,還養(yǎng)成了看到好看的字就拍下來欣賞的習慣;有的學生陪媽媽去中醫(yī)院看病還不忘拍下醫(yī)院的名字,說這是隸書,是陸家衡先生的作品,她經(jīng)常看他的作品展,還喜歡模仿他的隸書,可見對書法的了解和熱愛;有學生去西安旅游,拍下了兵馬俑的門匾,說這是篆書,為了認識這幾個門邊上的字,買了本篆書字帖來找字識字,現(xiàn)在對小篆興致勃勃。可見在生活中也能思考并學習語文,讓學生樹立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意識,增加生活中的語文思考,在實踐應(yīng)用中獲得成就感。
在實踐新課程改革和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過程中,我們應(yīng)該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dǎo)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努力建設(shè)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睊仐壱酝摹敖趟罆?,讀死書”的僵化模式,重視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實踐性教學,把生活中的經(jīng)驗和課堂進行關(guān)聯(lián),尊重孩子在語文學習中的獨特體驗。生活中充滿了語文教學資源和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思考積累,在實踐中掌握語文的規(guī)律,對于提高文化修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