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青
世界正在飛速發(fā)展,面對著日新月異的時代,教育也在不斷向前推進,但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日漸突出。近幾年由于小學生心理問題導致的令人痛心的事件不斷發(fā)生,如:江西撫州一名小學六年級女生因未完成作業(yè)從15層樓跳下輕生;廣東東莞一名10歲男孩因父母的打罵而離家出走至今未歸;四川一名五年級男孩因不遵守會場紀律受到老師批評后跳樓自殺……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逝去,留給了親人無盡的傷痛,也給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
孩子們原本處于最美的花季年華,為何會在近幾年頻頻出現輕生的問題?追根溯源,就是孩子本身的抗挫能力下降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條件愈發(fā)優(yōu)越,愈容易造成自私的個性;一些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也造就了孩子任性的性格;過重的學習壓力使部分孩子產生了逆反抵觸的心理。綜上種種原因,導致小學生心理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面對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三位一體”的視角去研究和思考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三位”是指學生、教師與家長,而“三位一體”指的是學生、教師、家長之間兩兩相互配合、互為支撐的整體。
一、 關注學生,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學生自身的心理轉變是核心,我們要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教育,要讓他們主動去學習如何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重視自己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一) 設計滿足學生需求的有效課程
以貼近學生生活并能吸引學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開展課程設計,多元化地設計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激發(fā)他們的正能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校以心理健康課堂為載體,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及行為進行疏導與矯治,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編排情景劇,如“班級里的小霸王”“小公主鬧情緒”“我是班級管理員”等,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自覺地觀察、參與、接受,以達到最佳效果。
(二) 開展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多渠道多方位地開展社團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促進了學生健康心理的發(fā)展。我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如剪紙、足球、合唱、書法、國畫、籃球、排球、英語口語等。同時也扎實有效地開展了多種校外實踐活動,如參觀濰河濕地公園、昌邑龍池紅色圣地、敬老院等社會實踐基地。學生們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鍛煉了組織參與能力,陶冶了情操,開闊了視野,提高了鑒賞能力,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主體作用。
(三) 榜樣人物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面對新形勢下學生思想動向,深入實施了以“自強不息、弘毅致遠”為核心價值、以“人物引領自我教育工程”為活動載體的“弘毅教育”。通過閱讀人物傳記、尋找榜樣人物、學習人物事跡、內化人物精神,學生們將優(yōu)秀人物作為自己的目標和榜樣,進行自我教育、自主成長。從小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孩子們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拓寬了視野心胸,提升了境界格局,理解到了人生的意義和奮斗的目標。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了較大的提升和改變,同時也促進了心理健康狀況的不斷改善。
二、 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確保心理課程有序開展
(一) 加強教師的心理課程培訓,提升專業(yè)水平
定期開展教師的心理課程專業(yè)培訓和學習,鼓勵教師們考取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證,不斷深化學習、研究,更準確地掌握小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同時,對于心理健康教師的配備,也盡量選擇專業(yè)背景對口的教師,保證心理教師有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二) 團體合作,精心打造心理健康課程
學校統(tǒng)一安排,由教研組長牽頭,教師們共同進行課程研討,每個級部的授課教師根據本級部學生的心理特點,搜索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素材,集體研討,共同備課。具備心理咨詢師資格的教師作為骨干力量,在授課時先為教師們呈現公開課,供教師們觀摩學習,然后教師們再次研討修改,不斷提升自己的授課水平。
(三) 完善工作機制,提升心理健康教師工作動力
目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大部分都是兼職教師,更重視自己的主科教學而忽視了心理健康課程,存在授課敷衍等現象。針對此情況,學校應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機制與管理制度,引導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正確的認識與定位,調動其內在工作動力。
三、 家校合力,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校合作能夠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疾病進行有效預防。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是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更加完善的重要手段。
(一) 加強家校合作的觀念
目前,大多數家長都只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依據成績來判斷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往往忽視學生的心理狀況和精神壓力。家長和教師之間就學生的教育問題溝通交流不到位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教師首先要矯正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錯誤,保持和家長的溝通交流。學??梢酝ㄟ^開家長會、發(fā)放知識手冊或者家訪的形式,與家長就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溝通,使雙方能夠就彼此的教育思想和意見進行交流。不斷加強合作意識,促使家校合作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實現。
(二) 加強對家長教育的專業(yè)指導
學校應不斷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促使家長認識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學校有必要對家長只關注學生成績的觀念加以轉變,為家長提供專業(yè)指導,可以通過微信交流、家長會、家訪等形式,首先促使家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家長能夠在教育孩子時做到科學施教,避免“打罵式教育”等錯誤的教育形式。教師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幫助家長對學生的特點和心理需求等加強了解,依據具體情況對癥下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采取專業(yè)的手段加以緩解和解決。
(三) 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協(xié)調作用
學校要充分借助家長委員會的力量,加強家長們與學校的互動,對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進行必要的監(jiān)督和管理,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方針和管理方針結合在一起,促使雙方相互合作,協(xié)調發(fā)展。家長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及時將家校合作的具體情況、產生的效果,以及學生的反映和具體情況加以記錄、反饋,促進家校合作不斷發(fā)展,從而推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開展。
(四) 開展親子活動增進情感交流
家校合作主要涉及教師、家長和學生三方面,為促進家校聯(lián)合教育模式長期發(fā)展,需要三方就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構建達成默契。學校可以根據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比如組織親子運動會、“畢業(yè)典禮”主題會、“親子讀書會”等活動,讓孩子們和家長平等參與,相互合作。這不僅有利于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也可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讓家長有了和學校進行溝通的渠道。家校雙方都對學生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后,就可以不斷促進家長配合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使得學生不僅在學校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在家里同樣能夠有比較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逐漸提升學習的信心和學習的效率。
多方舉措齊動手,效果必定事半功倍。教師、學生、家長相互配合與支持,把來自學校、家庭和學生自身三個方向的教育力量凝結在一起,實現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定能共同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