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研究方法對江蘇省宿遷和連云港兩市五所五年制高職校463名留守經(jīng)歷學生的人際困擾、主觀幸福感進行測量,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經(jīng)歷學生與對照組相比,人際困擾嚴重,主觀幸福感指數(shù)低;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困擾程度呈非常顯著的負相關;與人交流、交友交際對主觀幸福感有直接預測作用,與人交流、交友交際困擾越高,主觀幸福感越低,預測呈負性。
關鍵詞:留守經(jīng)歷學生;人際關系;人際困擾;主觀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4657(2020)01-0084-05
在社會中,個體要生存和發(fā)展,就不得不與其他人交往,建立正常而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的一種心理距離和聯(lián)系,反映人們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態(tài)[1]。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使人們生活得更快樂、更長久,有更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當人際關系融洽和諧時,心情就舒暢、平靜;人際關系發(fā)生困擾或不和諧時,就會感到焦慮、緊張、寂寞、孤獨。“人際關系困擾是指個體通過語言文字或肢體動作等一些表達手段在與他人進行交際交往時產(chǎn)生了信息不對稱,從而造成自身心理上的矛盾與沖突。人際關系困擾主要分為四個維度,分別是與人交流困擾、交友交際困擾、待人接物困擾和異性交往困擾?!盵2]
Diener(1984)提出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評價者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評估,是個體衡量生活質量的主要指標,即是“個體依據(jù)自己內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作的整體性評價。主觀性、整體性、相對穩(wěn)定性是主觀幸福感的三大特點”[3]?!捌浜饬恐笜酥饕ㄈ齻€維度:第一,生活滿意度,即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第二,積極情緒,如開心、自豪、自尊等;第三,消極情緒,如焦慮、緊張、恐慌等。 ”[4]
目前,學術界對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探討受到兩種因素的影響[5]:一方面,隨著近年來積極心理學的發(fā)展,研究者由原來考察人際關系與軀體的關系轉移到考察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另一方面,受社會心理影響學說的影響,人們試圖確定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聯(lián)程度。Weiss 研究發(fā)現(xiàn),個體只有在得到各種人際關系時才能獲得較高的幸福感[6]。池麗萍等[7]對城市成年人的人際關系與幸福感的關系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人際關系是影響其幸福感的認知指標。而對于高職留守經(jīng)歷學生人際困擾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問題還沒有人研究。
“所謂留守經(jīng)歷學生,是指有這樣經(jīng)歷的學生:自己父母進城務工時,沒有能力把正在上學的子女帶到身邊隨自己生活,而是將其留在原處,由他人照顧?!盵8]這些留守經(jīng)歷學生非常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自己的生活滿意度、情感指數(shù)、主觀幸福感等得到提升,但由于缺少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他們往往缺乏積極的人際交往能力,不能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主觀幸福感較低。為使留守經(jīng)歷學生擺脫人際交往困擾,提高主觀幸福感,本研究探討人際困擾與留守經(jīng)歷學生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構建這兩個變量的關系模型,這對于家庭和學校培養(yǎng)留守經(jīng)歷學生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改善和提高留守經(jīng)歷學生的生活質量,提升其主觀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江蘇省宿遷市和連云港市五所高職校463名留守經(jīng)歷學生作為數(shù)據(jù)樣本,其中,男生218人,女生245人。同時隨機抽取上述五所學校的非留守經(jīng)歷學生120人作為對照組,其中,男女生各一半。
(二)研究工具
1.《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鄭日昌)。該量表共28道題,主要測量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程度,分交際交往、與人交流、異性交往與待人接物4個維度,每個維度7道題。被試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為不符合的題記0分,符合的題記1分??偡趾透骶S度得分越低,則說明行為困擾程度越少;得分越高,則說明行為困擾程度越深。按照分數(shù)將困擾程度分為三個等級:0~8分為沒有困擾或者有輕微困擾;9~14分為有一定程度困擾;15~28分為有嚴重困擾。具體到各個方面來說,低于2分代表在這個方面有較少困擾,3~5分代表有一定困擾,6~7分代表嚴重困擾。量表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9]。
2.《總體幸福感量表》?!犊傮w幸福感量表》(GWB) 是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制訂的一種定式型測查工具,用來評價被試對幸福的陳述,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該量表包含六個因子: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S)、對健康的擔心(H)、精力(E)、心情憂郁或愉快(SH)、松弛或緊張(RT)、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O)。段建華修訂后的《總體幸福感量表》是用來測量被試總體幸福感的自評量表,量表中1、3、6、7、9、11、13、15、16反向計分,其余正常,共18道題目,最后得分與幸福感水平正相關,幸福感的高低代表了被試的生活質量和情緒情感的質量。量表常模得分男75分、女71分,標準差分別為 15和18。若高于常模分數(shù)則正常,低于則異常。修訂后的量表單個項目得分與總分的相關性為0.48~0.78,分量表與總表的相關性為0.56~0.88,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男性為0.91,女性為0.95[10]。
(三)數(shù)據(jù)采集
利用晚自習時間,統(tǒng)一發(fā)放問卷。向受測者使用相同的指導語,說明測驗目的和注意事項。問卷收回后,整理、采集、錄入數(shù)據(jù)。
(四)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2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差異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
二、結果
(一)留守經(jīng)歷學生人際關系困擾
1.總體分析
留守經(jīng)歷學生人際困擾程度的分布情況見表1。人際關系受到嚴重困擾的留守經(jīng)歷學生有82人,占比17.7%;有一定程度困擾的有142人,占比30.6%;沒有或較少困擾的共239人,占比51.6%。在人際關系因子中,交友交際受到嚴重困擾的共47人,占比10.3%;與人交流受到嚴重困擾的有46人,占比9.9%。
2.留守經(jīng)歷學生與對照組在人際關系困擾得分上的差異比較
留守經(jīng)歷學生與對照組在人際關系困擾得分上的差異檢驗見表2。表2顯示,在人際困擾總分上,留守經(jīng)歷學生與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t=3.658,P<0.01);在人際關系因子上,交友交際因子與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t=3.825,P<0.01),與人交流因子與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t=2.639,P<0.05)、待人接物因子與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t=2.512,P<0.05)。
(二)留守經(jīng)歷學生與對照組在主觀幸福感得分上的差異比較
留守經(jīng)歷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各維度與對照組的差異檢驗見表3。表3顯示,留守經(jīng)歷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在整體上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非常顯著 (t=3.562,P<0.01)。在各因素上,留守經(jīng)歷學生與對照組相比,在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t=2.431,P<0.05)、憂郁或愉快的心境(t=2.820,P<0.05)、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t=2.868,P<0.05)以及松弛與緊張(t=2.042,P<0.05)上顯著低于非留守經(jīng)歷學生。
(三)留守經(jīng)歷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困擾的相關分析
留守經(jīng)歷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困擾的相關分析見表4。表4顯示,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困擾程度呈非常顯著的負相關(r=-0.466,P<0.01);除對生活滿足和興趣因子與待人接物困擾因子,對健康的擔心因子與待人接物困擾因子、異性交往困擾因子、人際總分無明顯相關外,主觀幸福感因子以及對生活滿足和興趣因子、精力因子、心情憂郁或愉快因子、松弛或緊張因子、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因子、對健康的擔心因子都分別與人際困擾總體情況以及與人交流困擾因子、交友交際困擾因子、待人接物困擾因子、異性交往困擾因子呈顯著負相關或非常顯著負相關。
(四)留守經(jīng)歷學生人際關系對主觀幸福感影響的回歸分析
為探討留守經(jīng)歷學生人際困擾對主觀幸福感的預測作用,以主觀幸福感總分作為因變量,以人際困擾的四個維度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多元回歸分析(表5)。表5顯示,交友交際和與人交流兩個變量進入回歸方程,其聯(lián)合解釋率為20.1%,交友交際變量的單獨解釋率為19.0%。與人交流變量和交友交際變量對主觀幸福感有直接預測作用。
三、分析與討論
(一)留守經(jīng)歷學生人際困擾
本研究與楊栩等[2]的研究相比,本研究中受人際關系嚴重困擾的留守經(jīng)歷學生占比為17.7%,高于楊栩等研究的占比14.9%;本研究中有一定程度困擾的留守經(jīng)歷學生占比30.6%,和楊栩等研究的占比29.4%較為一致;本研究中沒有或較少困擾的留守經(jīng)歷學生占比51.6%,低于楊栩等研究的占比55.7%。這說明留守經(jīng)歷學生人際困擾嚴重,值得研究討論,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表2顯示,在人際關系困擾總分上,留守經(jīng)歷學生與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說明留守經(jīng)歷學生缺乏父母照顧和保護,自卑、膽小怕事,人際認知和自我認知方面的心理發(fā)展受到影響,留守經(jīng)歷學生面對老師和同學,有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引起其內心困惑,心理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導致緊張、憤怒、焦慮等不良情緒,無法理智、客觀地思考和處理問題,嚴重阻礙了其心理健康發(fā)展。
再從各個維度看,在人際關系因子中,有交友交際嚴重困擾的留守經(jīng)歷學生為47人,占比10.3%,占比最高,且交友交際因子與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這可能是導致留守經(jīng)歷學生嚴重人際困擾的主要因素;與人交流嚴重困擾的留守經(jīng)歷學生為46人,占比9.9%;且與人交流因子與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待人接物因子與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說明留守經(jīng)歷學生不善于交談,性格不開朗、孤僻,需要掌握一定交往技巧。
(二)留守經(jīng)歷學生與對照組在主觀幸福感得分上的差異討論
表3顯示,留守經(jīng)歷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在整體上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非常顯著。在各因素上,留守經(jīng)歷學生與對照組相比,在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與緊張上呈顯著差異,分值顯著低于非留守經(jīng)歷學生,說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這些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往往要獨立面對,再加上家庭、經(jīng)濟以及學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等,影響其主觀幸福感。王玉花[12]指出,父母的熱情和情感有利于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促使其積極地適應社會,并發(fā)展積極的朋友關系,從而提高他們的主觀幸福感。這也可以解釋,長期與父母分離、得不到父母情感支持和關愛的留守經(jīng)歷學生,總體主觀評價自己的生活質量不高,與對照組相比,主觀幸福感偏低。
(三)留守經(jīng)歷學生人際困擾與主觀幸福感關系討論
表4顯示,留守經(jīng)歷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困擾程度呈非常顯著的負相關,與姚小燕[13]的研究一致?!吧鐣允侨祟惖莫毺貙傩?,人類不可能脫離各種社會關系而存在,而作為最重要關系之一的人際關系是影響人的社會化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主觀幸福感作為重要的情感也必會受到人際關系這一因素的影響,也應該放在人際關系中考察?!盵14]留守經(jīng)歷學生的良好人際關系能使其獲得支持性的信息,維持健康的心態(tài),從而確定自我在社會中的價值感,提高主觀幸福感;反之,留守經(jīng)歷學生缺少良好人際關系,或出現(xiàn)人際困擾,則會引起個體焦慮,導致自我價值感的危機,降低主觀幸福感。
(四)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增強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回歸分析表明,與人交流和交友交際對主觀幸福感有直接預測作用,與人交流、交友交際困擾越高,主觀幸福感越低,預測呈負性。這說明留守經(jīng)歷學生在與人交流、人際交友中存在嚴重困擾時,各種消極情感體驗就會較多,主觀幸福感水平較低;相反,留守經(jīng)歷學生人際困擾越低,各種消極情感體驗就會較少,主觀幸福感水平越高。
總之,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對留守經(jīng)歷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在人際交談、人際交友方面處理不好的留守經(jīng)歷學生,必然會有較多的消極情感體驗,會有較低的生活滿意度,也必然體驗到較低的主觀幸福感;反之,在人際交談、人際交友方面處理得好的留守經(jīng)歷學生,自然會有較多的積極情感體驗,會有較高的生活滿意度,也會體驗到較高的主觀幸福感。
四、結論與局限
(一)結論
1.在人際關系困擾總分上,留守經(jīng)歷學生與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留守經(jīng)歷學生人際困擾嚴重。在人際關系因子中,交友交際因子與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是留守經(jīng)歷學生嚴重人際困擾的主要因素。留守經(jīng)歷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在整體上與對照組相比,呈非常顯著差異。
2.留守經(jīng)歷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困擾程度呈非常顯著的負相關,與人交流、交友交際對主觀幸福感有直接預測作用,與人交流、交友交際困擾越高,主觀幸福感越低,預測呈負性。
3.學校應該幫助五年制高職留守經(jīng)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理念,在生活、學習和校園活動中,讓留守經(jīng)歷學生盡可能更多地感受到生活在一個互相關愛的團體之中,相互幫助,結交朋友,服務同學,培養(yǎng)感情,建立友誼,緩解壓力和緊張,忘卻煩惱瑣事,進而提高留守經(jīng)歷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二)局限性
本研究根據(jù)橫斷面數(shù)據(jù)無法做出因果關系判斷,以后的研究應使用試驗設計或縱向研究;自評問卷會嚴重影響內部效度,為了提高研究結果的精確性和客觀性,今后的研究可采用他評等方式。
參考文獻:
[1]? 張靈,鄭雪,嚴標賓,等.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23(2):116-121.
[2] 楊 栩,徐 潔,等.人際關系困擾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6(10):109-113.
[3] 傅湘華,吳振華.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研究概述[J].中國校外教育,2009(S3):373.
[4] 劉斌志,梁謹戀,等.近年來我國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綜述[J].廣東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2):69-72.
[5] 張靈.大學生自尊、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7.
[6] 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M].NewYork:Plenum Press,1998:311-334.
[7] 池麗萍,辛自強.幸福感:認知與情感成分的不同影響因素[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2):27-32.
[8] 許靜,王永保.留守經(jīng)歷學生人格特質與社交焦慮的相關性實證研究[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9(1):53-57.
[9] 鄭日昌.大學生心理診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10] 汪向東,王希林,馬宏,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13):69-100.
[11] 王永保,許靜.五年制高職留守學生主觀幸福感及情感教育對策[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92-96.
[12] 王玉花.兒童期留守經(jīng)歷、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4):388-390.
[13] 姚小燕.大學生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83-87.
[14] 甘雄,李承宗.大學生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0(4):53-56.
[責任編輯:王妍]
收稿日期:2020-01-10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五年制高職‘留守經(jīng)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2016/03/77)
作者簡介:王永保(1965-),男,江蘇連云港人,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宿遷經(jīng)貿(mào)分院校長辦公室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學習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