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陽 孫佳褀
摘? ? 要:本文通過介紹英譯漢翻譯實踐中常見的翻譯技巧,結合實踐過程中的典型,例句加以分析,希望能夠在這些翻譯技巧的指導下,譯者能夠盡可能達到理想的翻譯效果。
關鍵詞:翻譯技巧;直譯與意譯;增譯和省譯法;轉(zhuǎn)譯法
一、直譯和意譯
直譯和意譯是兩大翻譯技巧,直譯是既要保持原文內(nèi)容,又要保持原文形式;意譯,只保留原文內(nèi)容忠實于原文,不要求原文風格式一一對照,不需要注重細節(jié),但求譯文自然流暢。直譯和意譯不是完全對立,而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必要時可以結合起來。
如:If he was an interesting speaker, the crowd came and stayed. If he was dull, they shrugged their shoulders and continued their way.
參考譯文:假如他是一個饒有趣味的演說家,群眾就會駐足聆聽;假如演說乏味,他們就聳聳肩,繼續(xù)走他們的路。
分析:通過分析英文句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個句子是比較存在的假設句,為了形成對比效果,我們采取直譯的方法,直接按照原文的形式處理,這樣表達效果強烈,且形式整齊,便于讀者理解。
如:Men who possess great character as well as genius have always been sure of their worth to the world. With them a powerful natural pride takes the place of the empty conceit of the charlatan.
原譯:偉人及天才對自己為世界創(chuàng)造的價值都深信不疑。天生強烈的自豪感在他們身上隨處可見,而不是那些弄虛作假的人身上體現(xiàn)的盲目自負。
參考譯文:集天才智慧和超群人格于一身的人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江湖術士有的是浮夸與自負,而天才人物的高傲卻流露得毫無囂張之嫌。
分析:對比兩個譯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原譯采取直譯的方法,表達出了原文意思;而參考譯文中,將“worth”意譯為“天生我材必有用”,用中國較常用的俗語表達出了原文意思,更符合中文特色。原譯中將“natural”直譯為“天生的”,而參考譯文中將其處理為“毫無囂張之嫌”,對比發(fā)現(xiàn),參考譯文不僅表達出了原文意思,還與江湖術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達出了原句內(nèi)含意義,表達更深刻。
二、增譯和省譯法
增譯和省譯法:英漢兩種語言表達方式不同,在英漢翻譯實踐過程中,為了充分表達原文表達的意思,并使語義連貫通順,必要時可以增加或省略個別詞匯或表達。
This month, VW startled the auto industry and financial analysts by warning that the company would have trouble sustaining its profit growth this year.
原譯:本月,大眾公司警告稱,他們將難以維持今年的利潤增長,這令汽車行業(yè)和金融分析師感到震驚。
參考譯文:本月,大眾警告稱,該公司將難以維持今年的利潤增長態(tài)勢,這令汽車行業(yè)和金融分析師感到震驚。
分析:原譯和參考譯文唯一不同之處是參考譯文將“growth”譯為“增長態(tài)勢”,增加“態(tài)勢”一詞,表達出了增長的動態(tài)過程,更符合中文表達。
三、轉(zhuǎn)譯法
(一)詞類轉(zhuǎn)換
英語是形和語言,漢語是意合語言、英語中多用名詞,靜態(tài)型詞語,而漢語中多用動詞,在英漢翻譯實踐過程中,詞類轉(zhuǎn)換涉及多種詞性的轉(zhuǎn)換。
如:It is wrong to think of Beethoven as purely a musician.
原譯:認為貝多芬是個純粹的音樂家是錯誤的。
參考譯文:不能單純認為貝多芬是個音樂家。
分析:這個句子的處理關鍵在于“wrong”,參考譯文將其形容詞詞性轉(zhuǎn)為動詞“不能”,原譯中表達不符合中文表達,可以適當增譯“這一看法”,譯為“認為貝多芬是個純粹的音樂家這一看法是錯誤的”,否則表述不清,要么直接采用譯文翻譯,將其處理為動作。
(二)句子成分的轉(zhuǎn)化
英漢在句子結構上有很大的差別,英語的結構多為主語+謂語+賓語為框架,迭加多種形式的從屬成分,從句、分詞短語,介詞短語等,英語多長句而漢語形式結構不是那么明顯,主要靠短句、意思的連貫來形成句子。同時,英語語言是一種演繹形式,先說最重要的話題,然后闡述說明,而漢語語言多為歸納,先說明闡述,最后說主題。因此,在英漢翻譯實踐過程中,可以適當將英語長句翻譯成短句,先出狀語等修飾性成分,最后說中心主題。
Further complicating the issue is that countries with the most diverse and ecologically significant wildlife often are those with the fewest resources for wildlife conservation.
原譯:進一步復雜的問題就是生物多樣性程度最高,生態(tài)意義最重要的國家擁有的野生動物保護資源最少。
參考譯文:野生動物多樣性程度最高,生態(tài)意義最重要的國家,恰恰是野生動物保護資源最少的國家,這往往使問題進一步復雜化。
分析:原句是一句英文長句,翻譯時將其處理為中文短句,并要注意語序連貫。原譯是兩個長句,內(nèi)容表述模糊,主次不分,讀起來拗口不流暢;參考譯文將“問題進一步復雜化”放到最后,符合中文歸納表達,先陳述事實最后說重點的表達習慣。
四、結語
翻譯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運用不同翻譯方法,使用不同的翻譯技巧,不能一成不變,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地使用翻譯技巧。
參考文獻:
[1]張培基等.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0.
[2]喻偉.探析英漢翻譯中的詞類轉(zhuǎn)化技巧[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