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 ?要]“問題導學”借助“問題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是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文章以人教版必修5 Unit 5 Reading “First Aid for Burns”為課例,探討如何以問題導學,以問題促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思維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
[關鍵詞]問題導學;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 ? G633.4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0)19-0034-02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主要重視語言點的講解,常停留在淺層次的文本解讀上,而忽略了對文本深層內容的挖掘和對學生閱讀技能的指導。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倡導以問題導學,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文將以人教版必修5 Unit 5 Reading “First Aid for Burns”為課例,探討如何以問題導學,以問題促教,在閱讀課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問題導學模式是什么
“問題導學”的理論基礎是問題教學法。問題導學模式借助“問題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是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因此,“問題串”是整節(jié)課的靈魂所在。問題導學中的問題設計應圍繞一個主問題形成一連串的子問題,教師應以主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通過不斷解決子問題而最終解決主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掌握好知識,又提升自身的思維品質。
二、導學問題設置存在的缺陷
筆者審視自己和周邊教師的教學,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Skimming、Scanning、Careful-reading、Post-reading環(huán)節(jié)中設置了很多問題,但其中存在以下缺陷:
1.問題設置停留于淺層閱讀
很多教師設置的問題都是通過第一遍快速閱讀就能找到答案的,缺乏對學生深層思維的鍛煉。
2.問題設置情境性不足
問題設置脫離生活,無法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實用之處,無法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
3.問題設置缺乏層次性
很多問題都只是為了走過場而設,問題與問題之間缺乏銜接性、遞進性,出現(xiàn)“斷層”。
4.問題設置缺乏針對性
設置的問題過于開放,如“What adjectives can you use to describe the heroic teenager?”,很多學生盲目地提取學過的形容詞,并未真正思考該形容詞是否真正合適。
三、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模式
1.以問題導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關鍵一步。以能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的問題進行課堂導入并以此為本節(jié)課的主問題,將為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重要保障。
如在人教版必修5 Unit 5 Reading “First Aid for Burns”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引導學生觀看一個有關燒傷急救的視頻并讓學生思考:Is the first aid in the video right or not? 學生也許會根據他們原有的知識儲備給出不同的答案。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行課文閱讀并在閱讀后給出明確的判斷。這樣一來,一個簡單的判斷正誤的問題就成功地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知欲和繼續(xù)閱讀的興趣,為這篇說明文的閱讀設置了情境,為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實現(xiàn)有效閱讀作了鋪墊。
2.以問題推進閱讀,注意問題設置的層次性
閱讀應該具有目標性,應是一個不斷解決子問題,最終解決主問題的過程。由主問題和子問題組成的“問題串”應該由淺入深,像一個梯子般,一步步將學生引上知識的高峰。
“First Aid for Burns”是一篇典型的指示性說明文,文本結構一目了然,因此我們可以設置子問題:Whats 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passage? Whats the function of Paragraph 1?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關注文本的文體特征,關注讀懂文本第一段的重要性,養(yǎng)成關注文章首段的習慣,為接下來在語言輸出環(huán)節(jié)閱讀相同文體作準備。
由于學生在進行閱讀前已經有了明確的閱讀任務——判斷視頻中對燒傷的急救方法是否正確,因此教師在正式閱讀環(huán)節(jié)所設置的子問題應該是為了完成這一閱讀任務服務的。教師可先設置淺層次子問題:What may cause burns?幫助學生了解造成燒傷的原因,進而展示三張不同程度燒傷的圖片,設置較深層次的子問題:What may this degree of burns be caused by? What degree of burns does it belong to and why? 學生思考這幾個子問題,對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提取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簡單判斷,并通過分析、回答新的問題,訓練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學生根據文本信息作好觀察和判斷后,教師可設置子問題:What first aid can we give for burns and what cant we do?這一問題將指導學生對所獲取的文本信息進行簡單的分類。接著教師應設置更深層次的子問題:Why cant we put butter, oil or ointment on burns? Can we remove clothing that is stuck to the burns and why? Why cant we put cold water on third degree burns? Why cant we cool the burns with icy water?其中子問題1是為了訓練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是可以直接從文本中找到答案的,也是對學生已有常識的一個挑戰(zhàn),可以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式。子問題2雖然能從文本中找到對應的句子,但是很多學生由于無法理解unless這一詞而造成對文本解讀有偏差,因此這一問題是為突破文本難點而設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子問題3和4則需要學生根據所獲得的綜合信息,歸納、概括內在的規(guī)律,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深層思維。在解決這些子問題后,讓學生回到教師在讀前設置的主問題:Is the first aid in the video right or not? 并讓學生回答:Why?這樣,既實現(xiàn)了以問題導學,以問題促學,又鍛煉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3.以問題促進教學,推動遷移創(chuàng)新
在學生解答了理解類和應用實踐類的問題后,教師應設置遷移創(chuàng)新類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教師可讓學生分組閱讀4篇與本文文體相似的文章,并讓學生快速提取文本信息,以分組表演的形式演繹出不同的急救方法。同時,教師可讓學生模仿所學文本寫一篇題為“First Aid for Bleeding”的指示性說明文,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綜上,教師應善于巧設問題,明確問題的目的性和層次性,以問題導學,以問題促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
[? ?參? ?考? ?文? ?獻? ?]
[1]? 魏銘.探索有效教學模式之問題導學[J].新課程(下旬),2019(6):174.
[2]? 韓碧霄.巧用問題導向? ? 優(yōu)化閱讀教學: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教學法運用策略[J].考試周刊,2018(55):111.
(責任編輯? ?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