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摘要:課程思政”(l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Il CurriculunD這一概念與2014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以德養(yǎng)人、以德育人、鑄就教育之魂的根本任務,經過5-6年的發(fā)展,課程思政”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其已由包括上海在內的12所試點院校在“點”上的探索、在理論階段的驗證發(fā)展為我國高等教育界在“面”上的普遍共識、在實踐階段的進一步完善。文章將探討“課程思政”走進藝術設計課堂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課程思政;立德樹人:以德養(yǎng)人
中圖分類號:G641;D9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15-0166-02
一、引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課程思政是什么?課程思政為什么?課程思政怎么干?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界必須面對的、也必須做出實質性回答的根本問題,遼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作為培養(yǎng)藝術設計人才的二級教學單位,怎樣做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基于此,本文將深度探討“思政+藝術”融合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傳播方法及途徑。學院借助于專業(yè)課、通識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藝術”之實踐活動還處T起步階段、萌芽階段,教師的育人意識、系統(tǒng)謀劃建設方案之能力還有所欠缺,在客觀層面,雖其在專業(yè)課教學之中也融入了課程思政內容,但是其還沒有提高到一定的認識程度和理論高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消極抵觸情緒的存在,如果在專業(yè)課程中無法較好的融入思政內容則會導致課程質量下降、學生不“買賬”、教師積極性降低、課程目標無法實現、無法積極培養(yǎng)大學生之愛國主義精神、報國志氣之問題,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學院專業(yè)必須從問題入手,深化“課程思政”建設,推動完善“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和機制。
二、“課程思政”走進藝術設計課堂存在的問題
第一,在大學教學計劃之中已經普遍開設思想政治課,其內容由專人負責授課,有人認為與其它課程無關,有人稱之為“思政孤島”。
第二,藝術類專業(yè)教師對“課程思政”認識度不高的問題,部分教師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其次,教師自己是否真正相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新時代社會主義理論等亦存在問題。
第三,學院還未真正構建成藝術設計類專業(yè)課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的問題。
希望通過對上述問題的研究和探索,各專業(yè)教師可以帶動學院整體課程思政工作的開展,形成藝術設計類專業(yè)課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三、開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辦法與途徑
(一)提高認識研究
1.打造“一個核心,三個基本要素”的基本教育教學格局
“一個核心”是以思政課為核心,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三個基本要素”圍繞專業(yè)課程教學展開,即“課程思政”為“第一要素”,“思政+藝術”為“第二要素”,社會實踐為“第三要素”,藝術與設計學院通過“一個核心,三個基本要素”之教育教學基本面的構建從而形成課堂、校園、社會三者間的有效銜接,從而實現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到設計類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
2.提高專業(yè)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
教師的一言一行均是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鏡子,起到“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作用,承載著“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是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其次,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是教學實踐的主體,高校工作者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方向,切實提高自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
(二)思政內容融入課堂教學
1.國情教育和主流價值熏陶
國情教育和主流價值熏陶是全面落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進程中最為基本的兩個維度。一方面,教師不宜硬性灌輸,生硬地直接給出結論,而應由近及遠、由表及里、引人人勝地引導學生理解社會制度的歷史性變革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不能就“思政課”談“課程思政”建設,應在扎實的文獻研究和社會調查基礎上,把家國情懷和中國藝術史觀以及價值觀自然的滲入到藝術課程的方方面面,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深度探索“專業(yè)思政”、“學科思政”建設
藝術類專業(yè)各類課程要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應深入挖掘教學、實踐中的“思政元素”,充分發(fā)揮學科特色與優(yōu)勢,首先,教師是關鍵,教師是課程思政的直接實踐者,教師應以“文化自信”為切入點,以抗美援朝、長征精神、航天精神等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為發(fā)力點在藝術設計類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特別是在藝術欣賞、藝術概論、造型基礎、三大構成和創(chuàng)作類實踐等課程,藝術基礎理論課程中教師更應深度挖掘如“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雄赳赳跨過鴨綠江”等的紅色題材,使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加深了對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了解,增強文化自信,其在實現輻射育人功能之時,又拓展了藝術設計專業(yè)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獨特魅力。
其次,普遍對教師開展課程思政進行思想動員;再次,教師應采用互動導向教學模式,以及通過例證、作業(yè)和作品等方式方法,漸進引導學生價值觀、文化觀的正確建立,通過傳播能夠使大學生聽得懂、信得過的思想政治理論建立民族自豪感,促進三全育人”格局加速形成。
3.學院整體策劃與實施
“課程思政”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學院在“課程思政”規(guī)劃與建設時應以點帶而,從基礎課、專業(yè)課、實踐課等分層次指定一些專業(yè)課程,如《色彩構成》《廣告設計》和《動畫短片創(chuàng)作》等使其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歷史觀、文化觀、民族情懷與文化自信等元素,使有關專業(yè)課、通識課“上出思政味”,使之講好中國故事和大國情懷,著力提升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4.將課程評價融入思政內容
將課程評價融入思政內容,以此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其次,應從學生的日常認知、情感、價值觀等內容考評結果,從側面反映課程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結合程度和效果,從教師師德表現、教案、教材、教研成果及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考評結果,這都要列入教師相關考核項目之中。
5.與學團聯合建設公眾號平臺
針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開通了線上線下課堂,依托學院微信公眾號,將優(yōu)秀立德樹人案例和學生的設計作品推送至微信公眾號,充分利用手機客戶端無紙化閱讀方式,充分發(fā)揮云平臺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在藝術類各專業(yè)開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應提高老師教師思想認識,不斷深化“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探究“課程思政”教學規(guī)律,深入思考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yè)課程內容,并構建專業(yè)骨干教學團隊以此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其次,應將知識傳授與課程的文化背景相聯系,文化背景包括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有代表性的現實生活;再其次,開展課程思政要注重統(tǒng)籌聯動,需要多部門協(xié)同配合、互相支持。然后,應以藝術學院優(yōu)秀畢業(yè)生(校友)為切入點,注重典型示范和榜樣塑造。最后,應挖掘藝術設計與“紅色文化”(例如抗美援朝)元素,使二者互為推動,深入落實愛國情懷教育。
★基金項目:校級教研項目,“課程思政”走進藝術設計課堂探索研究,項目編號:OOO -OIOZOIO00 - szo05。
參考文獻:
[1]韓素清,關于高職Flash二維動畫短片創(chuàng)作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 (05).
[2]屈佳佳,二維藝術短片創(chuàng)作課程的實踐性教學[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7(04).
[3]沈丹萍,高職Flash二維動畫短片創(chuàng)作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崽考與探索[c].《智能城市》雜志社、美中期刊學術交流協(xié)會.2016智能城市與信息化建設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III.《智能城市》雜志社、美中期刊學術交流協(xié)會:旭日華夏(北京)國際科學技術研究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