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龍
【摘 要】 這是一堂作文課,針對學生作文無事可寫,無話可說這一現(xiàn)實問題,提出如何在具體的教學中指導學生寫好作文這一解決問題的路徑,即關注生活中的體驗,達到讓學生會寫作文、寫好作文的理想狀態(tài)。教學中,依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中關于作文教學注重學生體驗的理念,結合江蘇中考作文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生活,破解“言之無物”的作文瓶頸,同時豐盈學生情感體驗的質量,回歸生活,實現(xiàn)了生命的自我關懷和生命的自我提升。
【關鍵詞】 中學語文 ?作文 ?體驗式教學
【課堂設計】
(一)引入問題
以本班同學一篇隨筆所展示的問題為切入點。
“又要開始語文學習的“五個一”工程了,覺得很煩,很累……特別就是不想寫文章。作文,作文,寫什么呀?什么都是寫不出來,怎么辦,怎么辦?……呵呵,那么多問題,作為一個學生,要做的事情很多,一切都要自己來解決?!?/p>
看到這段話,我覺得受到一種強烈的沖擊,從中讀到兩個信息:一是作文無事可寫,無話可說,感覺很無奈;二是作為學生,又確實想寫好,心情很急迫。
我想,這樣的問題在座的同學也曾經(jīng)遇到過。可是好作文究竟在哪里呢?
宗白華先生有一首《流云小詩·詩》:“啊,在細雨下,點碎落花聲;在微風里,飄來流水音;在藍空天末,搖搖欲墜的孤星?!?/p>
在美學家眼里,生活處處有詩意。然而這種審美的、情感的體驗,從來都不是主動撞上自己的,如果不置身其中去體驗,我們就不能讀懂細雨、微風和藍天,寫出自己的喜怒哀樂。
(二)解題
為此,這堂課我要和大家探究一個話題:當體驗從我們心靈輕輕走過,怎么用真實而自然的文字把“春天”留?。?/p>
注:春天可以指美妙的景色,也可是美好的情感、光輝的人性和燦爛的人文。正如古詞人所言,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三)展示語文新課標中關于作文教學的幾點要求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
“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學生作文也是一種體驗,一篇好作文應是學生的一種獨特體驗”。
關于體驗,《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
體,是以身體之,是實踐,用身體去感知;驗,以心驗之,是認識,用心靈去思考。寫文章首先得去體之,發(fā)揮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的功能,即直面;但這還不夠,還要去思考,去回味。
(四)喚醒體驗
以近幾年中考題為例,讓學生談自己的相關體驗。
1.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在美好的青春歲月里,我們常被身邊的點點滴滴所觸動。一個細微的動作或眼神,一句溫馨的鼓勵或勸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縷春風、一行文字、一幅畫面等,于不經(jīng)意間撥動我們年輕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覺,溫暖的情懷,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一瞬間漾遍全身,讓我們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堅韌,懂得幸福,并且學會生活與創(chuàng)造。
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以“怦然心動的感覺”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江蘇某市中考題)
2. 以“帶著微笑出發(fā)”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要有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或體驗,…… ? ? ? ? ? ? ? ? ? ? ? ? ? ? (江蘇某市中考題)
這兩道中考作文題,一篇是話題作文,一篇是命題作文,都要求有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如果從這兩篇作文中由你任選一篇來寫,你可能會寫什么?打算怎么寫?
教師點撥,學生自由談經(jīng)歷和體驗。
(五)作文啟示
通過歸納幾點寫體驗作文的啟示,明晰體驗式作文在體驗的方式、行文思路、增加篇幅及語言等方面要求。即:
1. 直面與回味★
2. 情緒——干擾——情緒改變
3. 增加篇幅,細致描寫(聯(lián)想、插敘、心理、景物) ★
4. 運用情感化、個性化的語言
(六)真情體驗
設計兩個作文題進行練筆。
1. 視頻體驗:9月10日、初三10班、操場、祝福。
這是一個感動你我的美好瞬間,師生之間流淌著真摯的情誼。請你用不少于200字的文章將這份經(jīng)歷和體驗記錄下來。
2. 課堂體驗: 9月25日、初三10班、課堂、風采。
今天我們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在情境里,定然也會有諸多感觸。請你用真實而自然的文字將對本堂課的體驗留住。
(任選一題練筆,時間10分鐘左右)
(七)表達體驗
學生抒寫體驗暨展示與點評。
(八)升華及結束語
在日常的、平凡的生活中追求生命意義。這種生活有悲有喜,有苦有甜,有幸福有災難,正是這種尋常的生活包藏著生命本身的意義。這種尋常的生活可能是坐在園子里聆聽、默想,走在悠長的胡同里,佇足在熱鬧非凡的街頭;抑或是和朋友捉一回蟋蟀,偷吃了一回桑椹,摸著被麻辣串辣得發(fā)麻的嘴;還可以是獨坐夕陽,眺望一山金黃的余輝;或是讀雨讀風、讀悲讀喜……這就是“體驗此在”。
【課后反思】
一直期待有這么一堂作文課,為切實解決基礎薄弱學生的作文難題而開設,也為展示寫作能力較強學生的才華而開設,更為課堂上師生圍繞某個話題而進行有效的知識、情感、審美等方面的和諧交流而開設。但作文教學課堂無法預設,操作難度大,同時也最能展示一個語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一直以來,作文教學過程簡單地重復著“教師命題——學生寫作——教師批改講評”的傳統(tǒng)模式,學生的主體性未能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參與性不強,寫作的積極性不高。
根據(jù)體驗式教學是為了培養(yǎng)“完整的人”的教學目標,采取“領情入境,審美體驗——對話移情,探究體驗——實踐縱情,評述體驗”的三環(huán)節(jié)教學樣式。這堂課總體而言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探索與實踐,課堂氣氛活躍熱烈,情感的表達自然活潑,課堂有序的、生成性的發(fā)展,給聽課老師留下深刻印象,更給學生指明一條寫作的路徑。本堂課也在某個程度上表明了,在新課程背景下運用問題解決模式對于作文教學的指導,也是一個有益有效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辛繼湘.體驗作文教學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2] 單云德.體驗式讀與寫[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