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素芬
薔薇花開,淺夏來。
四月最后一天,收到祖慶老師兩本新作:《給語文教師的新建議——如何從新手走向卓越》和《剛好遇見》,一本專業(yè)成長書,一本隨筆散文選。清爽的白,淡雅的紫,調(diào)和成祖慶老師“簡而豐”的教書人生。
阿寧看到我桌上的新書,好奇而興奮地翻閱起來。阿寧是“95后”,去年剛參加工作,名副其實的“新生代”。她邊翻邊大聲讀起來:“哈哈,那些與課糾纏不休的歲月!”
“別急,調(diào)查一下,你最想讀哪幾篇?”我問阿寧。
“《聽課史》《磨課史》《說課史》《敗課史》《為什么上不好課》《借班上課的建議》《最不喜歡聽的課》……”阿寧像報菜名一樣,說了一籮筐,全是“課”。
那就來讀課呀!
全書不離其宗:課
上課是一線教師安身立命之本。我們每天都和課打交道,但教了若干年,還可能摸不準40分鐘的命脈。從初出茅廬千磨萬礪上一課,到后來的裸課、變課,上課從學形到塑神,從外收到內(nèi)生,祖慶老師將30年所聽、所磨、所思、所悟傾囊而出。這是一本“上課經(jīng)”,4章32篇里,篇篇不離課。常態(tài)課、公開課、模擬課、自己的課、他人的課、成功的課、被質疑的課……我所經(jīng)歷的、未經(jīng)歷的都能在書中找到故事,取得真經(jīng)??此拼志€條的祖慶老師,在課的講述和總結里簡直細致到毛細血管。
《我的聽課史》中,支玉恒老師的《太陽》一課讓祖慶對好課的標準產(chǎn)生顛覆性認識,與行云流水、詩意盎然相比,“真”成了一節(jié)好課更重要的標準。
《我的磨課史》中,作者從前輩的教誨悟出:與其“磨你千遍不厭倦”,不如“讓自己成為一本教科書”。愛自己,就要栽培自己,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才是一個教師最好的“磨礪”。
《我的裸課史》中,作者為頗有爭議的裸課之“裸”正名:倡導裸課,不是不磨課,而是把功夫用于日常的細水長流——所謂“功夫在課外”,即是對教材系統(tǒng)梳理、對學生深入研究、對課堂精準把握、對學科深刻理解。
《我的說課史》中,祖慶老師更是用心良苦,一步一步、手把手教年輕教師如何把課說清楚,流程、時間、儀容以及各種小技巧,一一傳授。
怎樣上好公開課?祖慶老師不吝筆墨,從背后原因的分析到臺前的諸多要素,條分縷析。別說是年輕人,就算是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也值得一讀。
潛入語文教學的深水區(qū)
可以說,《給語文教師的新建議——如何從新手走向卓越》是一本行走變化著的個人教學變革史。祖慶老師的教學與時俱進,吸收、自省、批判、重建是他的語文教學精神,他對課的追求頗能體現(xiàn)這種精神。
從新手到骨干教師,似乎不算太難,只要努力便能達到。從骨干教師到卓越教師的跨越,是一個艱難的挑戰(zhàn),需要潛入語文教學的深水區(qū),探求教學背后的本質。祖慶老師對課的健康樣態(tài)有闡述,比如公開課要盡量源于常態(tài)課,努力打通公開課與常態(tài)課的邊界;對課的境界有高標準,要具有“疏可走馬”與“密不透風”高度統(tǒng)一的特質;對課的研究方式有多元透視,如“同課同構”“同課異構”“異課同構”三種構課方式的解讀與階段實施建議;對有效的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祖慶老師“內(nèi)行看門道”,提出“集體為輔,個人為主”,不要受到“前抑制”,不要讓學生成為“標準件”。
祖慶老師倡導平等,關注“學”的評課文化。他欣賞林莘老師團隊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習狀況描述的方式觀測學生學習,他提醒我們,不要讓評課成為專家的話語霸權,評課改為“聊課”更好?!鞍l(fā)現(xiàn)亮點—提出建議—大膽重構”是他的評課基本思路,要有對課的深入解讀,更要有重構的勇氣和能力。這一點,在本書第四章《評課就是評自己》中,具體可感。
教學是一種可學的智慧
在這本書中,“智慧”是一個高頻詞。智慧就是閃光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策略。
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下,木桶理論的長板與短板新論是思想翻轉的智慧。
對經(jīng)典文本的重新發(fā)現(xiàn)需要智慧的眼光?;垩蹚暮味鴣??答案是閱讀。
盯住一節(jié)課、一位名師,一遍遍抄實錄,微格分析,還原研究,看似笨方法,其實是極好的研究策略。我是一個慢讀慢學者,每每遇到一節(jié)好課,也喜歡一讀再讀,在整體與細微處來回思考,還原設計,努力追求把課路、課理搞清楚、弄明白,學到一節(jié)課的精髓。無論哪個階段的教師,這不失為一種可學、有效的智慧做法。真正熱愛研課者,走進課中間,不會感到枯燥,反覺得樂趣無窮。
教學的智慧無窮盡,設計的智慧、實施的智慧、評價的智慧,都要靠一點一點學習、練習而得。談到課堂教學,祖慶老師特別強調(diào)課堂理答的智慧,理答是思維支配下的互動對話,恰當精彩的背后,“技”是表象,“道”是內(nèi)核。
用一生去備課,目中有人,心中有案,手中有法,做“簡而豐”的語文,這是祖慶老師所追求的備課境界,也該是卓越教師的共同境界吧。
最后,我要對讀者朋友們說——
準語文教師讀一讀。對將要走上語文教師崗位的師范類大學生而言,入門前探探前輩走過的路,必能增強底氣與自信,對今后站穩(wěn)講臺極有幫助。
新手教師讀一讀。新入職教師要花大量時間鉆研教材,琢磨上課。若你們能把祖慶老師的課史讀下來,將少走彎路,快快成長。
在十字路口徘徊的瓶頸期教師讀一讀。不甘心重復教育生活,想努力走出職業(yè)倦怠,是你們內(nèi)心的強音。祖慶老師的成長史,給了我們前行的方向與力量。
教研組、工作室讀一讀。有伙伴陪伴的閱讀更有動力,思想的碰撞能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甚至引發(fā)內(nèi)心小宇宙的爆發(fā)。一起讀起來,期待“嘭”的一聲吧!
非語文學科的教師也讀一讀。我讀到說課那一章節(jié)時,心里想著,這哪里是給語文教師的建議,分明是給所有小學教師的建議呀。不同學科,知識和方法有異,思想與理念相通??鐚W科閱讀,或許有想不到的驚喜。
祖慶老師不丟傳統(tǒng),不唯傳統(tǒng),緊貼時代脈搏,用30年說一課,真的說到讀者心里了。讀中,我常產(chǎn)生一種強代入感:呀,書中說的不就是我嗎?在書中對號入座吧,你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