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
學生平時也會發(fā)微博、說說、朋友圈等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平常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寫得輕松自如、文筆流暢,積極性還較高。由此可見“微寫作”較常態(tài)寫作具有明顯優(yōu)勢和吸引力。語文教師如何利用“微寫作”做文章,提高教學效率呢?
一、利用微寫作增加寫作積累
“多情的暮春,漫步校園。忽聞跫音沙沙——是一片來自秋天的落葉。眼疾手快,接住了它。葉脈殘缺,枯黃如死灰,粗糙的表皮,昭示著它的執(zhí)著。這遲來的落葉,在等誰?”
這段話為學生隨筆,來自學生生活里的素材:一些枯葉在春風里嬉戲、翻滾;校園里的樹;路邊廣告牌上的字……教師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微寫”生活,一如管建剛教師的“每日簡評”:每天三五句話,記錄當天最生氣、最苦惱、最委屈、最煩心、最悲哀、最痛苦、最快樂的一件事,在對“生活”的微寫作中發(fā)現(xiàn)素材,獲得情感體驗,就能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養(yǎng)分。
遇到一些美不勝收的語段,不妨讓學生嘗試仿寫。仿得好的,是格式內(nèi)容都神似的;仿得妙的,是在模仿和自我抒發(fā)間找到平衡的。如:
西湖美景甲天下。初春蘇堤,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夏日曲苑,蓮葉田田,菡萏妖嬈,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平湖秋月,高閣凌波,倚窗俯水,高眺遠望,皓月當空,水月脈脈含情,不知今夕何夕。冬日雪霽,佇立斷橋舉目四望,殘雪似銀,凍湖如墨,黑白分隔,格外驚心動魄。
學生微仿:
鄉(xiāng)村田野之美,美在純凈自然,四季皆是。初春油菜金黃遍地,濃烈艷麗,香氣四溢,更有香溪奔流,活力芬芳,滌蕩心靈。夏日樸靜,麥浪滾滾,一片金黃,蜻蜓立荷,令人頓生憐憫,月色灑滿河川,蛙聲聒噪,不覺回味無窮。秋日豐收,莊稼無邊,稻香飄溢,棗色誘人,蓮藕嬌俏,食之更覺有味。冬日素雅,蘆葦割盡,溪水凝眸,遠村近樹,依稀可辨,不知已在畫中。
二、利用微寫作訓練寫作技巧
微寫作教學不僅指內(nèi)容上的“微”,也指形式上的“微”——聚焦訓練某種表達方式或?qū)懛?,降低寫作難度,提高寫作效率。
針對微寫作短小精煉的特點,教學時要將注意力放在單項寫作能力的訓練上,將寫作融合在閱讀的過程中,即在融合式讀寫結(jié)合中培養(yǎng)能力。
首先,目標要聚焦。在微寫作訓練時,可以集中訓練某一種表達方式,針對范文或語句進行仿寫、改寫等訓練;可以集中訓練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通過寫作基本功訓練為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chǔ)。例如,學習了《阿里山紀行》,就用疊詞寫一段景;學習了《老山界》,重點關(guān)注環(huán)境描寫對表現(xiàn)樂觀浪漫的革命精神的作用,就選擇“釣魚的老者”或“烈日下賣冰棍的小販”進行微寫作,用景物烘托人物的心情。
其次,指導要靈活。在指導學生微寫作的過程中,多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個共同觀察、共同思考、共同寫作的情境里,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摸索寫作門道,強化技巧運用。如學習動作描寫,可分析范文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觀看撒漁網(wǎng)、做糖畫、做辣椒醬等情境視頻,師生共同寫作,互相啟發(fā),循序漸進提升動作描寫的能力。
三、利用微寫作推進閱讀落地
閱讀龍應臺的《目送》,回憶你人生中一次記憶深刻的目送;閱讀韓逸萌《奶奶的粽子》后仿寫,關(guān)注首段引用歌謠來引出寫作對象以及首尾呼應的結(jié)構(gòu);閱讀《節(jié)氣是一個一個的美學格子》,以“立秋”為主題,寫一篇小文章……這樣的微寫作助推閱讀真正落地。
微寫作讓閱讀與寫作緊密相聯(lián),讀中有寫,寫中促讀,讀寫結(jié)合,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課堂微寫作中,需要教師開動腦筋,探求課文與微寫作的結(jié)合點,引導學生從細微處著眼,在讀的基礎(chǔ)上發(fā)散思維,將寫作為讀的反饋和拓展,在讀寫結(jié)合中提高寫作能力。
再以名著閱讀教學《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為例:第一步,閱讀課文,請以官府的名義寫篇緝捕魯達的通緝令。第二步,假如魯達被捕,官府開庭審理此案:①請你為鎮(zhèn)關(guān)西寫篇狀詞;②請你為魯達寫篇辯詞;③請你為金氏父女寫篇證詞;④請你合理想象審判結(jié)果,并說明審判理由。第三步,寫文學小評論:①評魯達的三激;②評魯提轄的“三拳”。想完成這些問題,就需要統(tǒng)覽全篇,深入閱讀。這樣設計就能很好地做到以寫促讀。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微寫作”教學實踐,增加學生素材積累,傳授其寫作技巧,讀寫結(jié)合推進閱讀落地,為寫作教學提質(zh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