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反身代詞作為代詞眾多種類之一,其本身是語言學界研究的重點,在句子中的作用無法替代。本文以約束理論為基礎,通過對英語反身代詞所指關系的探討,進而分析其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及位置變化,旨在使英語學習者準確靈活的運用英語反身代詞。
關鍵詞:約束理論;反身代詞;語法功能
作者簡介:蘆宇博(1997-),女,漢族,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級英語語言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4--02
引言:
反身代詞起源于古英語,但在古英語中其形式尚不成熟。直至15世紀50年代,“指代語+self”形式被廣泛接受。20世紀中后期,反身代詞進入了大跨步時代。生成語言學將反身代詞的約束原則看作普遍語法,語言學家從語義、語用甚至認知等各個方面對反身代詞進行解讀與研究。黃衍(1991)基于新格萊斯理論,提出了分析反身代詞的純語用方法。Onions(1971)、薄冰(1999)等人從語法功能方面解釋英語反身代詞。同時喬姆斯基提出了約束理論,使反身代詞具有了自己的理論基礎。
1.反身代詞
反身代詞基本形式是由第一、二人稱物主代詞或第三人稱賓格加self(復數(shù)加selves)構(gòu)成[1]。其表現(xiàn)形式為“myself”、“herself”、“yourself”、“ourselves”、“yourselves”等。反身代詞是一種表示反射或強調(diào)的代詞,使施動者把動作在形式上反射到使動者自己[2]。反身代詞具備明顯的屈折特征,與先行詞在人稱和數(shù)上保持一致,與代詞分布特征具備互補性。
2.約束理論
20世紀80年代,喬姆斯基以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為基礎,提出了“管轄與約束理論”,而約束理論則是其中的一個子理論。由于只有句子和名詞詞組具有主語,可能對詞語進行約束,因此約束理論只能局限在句子或名詞詞組中。在這個理論中,喬姆斯基將名詞詞組分為三類:一類是代名詞,即我們英語中必不可少的人稱代詞,如“he”、“she”、“it”等,人稱代詞在句子中可以起指別作用,也可與照應語形成照應作用。第二類是指稱語,包括一些專有名詞,如人名等。第三類則是照應語,照應語包括反身代詞“myself”、“yourself”等和相互代詞“each? other”等。照應語只能起照應作用,不能起指別作用,即要求句子中有詞語充當先行詞?;诖?,喬姆斯基總結(jié)了三大約束原則:
第一約束原則: 照應語必須在管轄域內(nèi)受約束;
第二約束原則:代名詞必須在管轄語域內(nèi)自由;
第三約束原則:指稱語是自由的;
隨著語言學家們對約束理論的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其仍存在著矛盾之處。20世紀90年代,喬姆斯基的《最簡方案》推翻了之前的管轄理論,用有關的局部范圍字母D表示,并對三條約束原則進一步修正:
第一約束原則:如果管轄語域內(nèi)是一個照應語,將它解釋為與D范圍內(nèi)某個控制它的詞語共指;
第二約束原則:如果管轄語域內(nèi)是一個代名詞,將它解釋為與D范圍內(nèi)某個控制它的詞語異指;
第三約束原則:如果管轄語域內(nèi)是一個指稱詞,將它解釋為與D范圍內(nèi)某個控制它的詞語異指;
約束理論不僅使人們更加清楚的判斷句子是否合格,也可以確定某些共指的人稱關系,避免產(chǎn)生指稱歧義,同時也為各國語言學家對約束理論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框架和新思路。
3.反身代詞的語法功能
3.1反身代詞作主語
根據(jù)約束理論第一原則,英語反身代詞作為照應語,在其管轄語域內(nèi)必須存在與其具有互指關系的代詞。而當反身代詞主作語時,必須與其先行詞相互照應,與其保持嚴格的一致關系,而在句子中卻無法與其他代詞形成共指關系。例如 “Myself love you”這句話本身就不成立,不符合語法規(guī)則。在英語中,若想形成共指關系,只需要用普通代詞。因此,反身代詞不能作主語,但是也有例外情況。
例1) Mary wants herself to be believed.
2) Her dad and herself are watering the trees.
在例1)中,反身代詞雖然不能作主句的主語,但是可以作不定式的主語,同時在句子中作動詞的賓語,與先行詞保持數(shù)和性的一致關系,不違反約束理論,因此我們可以說反身代詞可作非時態(tài)句的主語。在例2)中,“herself”不單獨作主語,而是與其它名詞或詞組通過并列連詞連接,構(gòu)成并列主語。
3.2反身代詞作賓語
英語反身代詞賓語,是最常見的用法之一。反身代詞不僅可以作動詞的賓語,還可以作介詞的賓語,且在賓語位置上明顯表現(xiàn)出與普通代詞的照應性。
例1) David likes himself.
2) David can't say anything about himself.
3) David thinks that the boy hates himself.
4) David thinks that his sister hates himself.
在簡單句例1)、例2)中,反身代詞分別作動詞"like"和介詞"about"的賓語。例句3)、4)是嵌套分句,在句子3)中反身代詞作分句中動詞的賓語,并與分句中的主語"the boy"共指且相互照應。例句4)中的反身代詞同樣作賓語,而"sister"是陰性名詞,不能與"himself"共指,外層主句中的"David"可以與反身代詞共指,且控制它,但"David"不在反身代詞所在的管轄語域內(nèi),包含"himself"的最小句子中沒有詞可以約束它,違反第一約束原則,所以句子不合格。
3.3反身代詞作同位語
英語反身代詞可以充當主語或者賓語的同位語,與主語或者賓語具有照應作用,在局部區(qū)域受約束,具有強調(diào)性質(zhì)。
例1) Lucy herself told me the matter.
2) Lucy told me the matter herself.
3) Lucy invited John himself to go to cinema.
在句子1)、句子2)中,反身代詞作主語的同位語,位置較靈活,既可放在主語后,又可放在句尾,其表達意義不變[3]。在例3),若作賓語的同位語時,盡量與賓語相近,否則易產(chǎn)生指代歧義現(xiàn)象。
3.4反身代詞作其他成分
反身代詞在句子中充當表語是英語特有現(xiàn)象。
例1) Im not myself today.
2)She is always herself.
3)He felt himself yesterday.
反身代詞充當表語時,其本身不再是某個代詞的反身形式,且常見于be, seem, feel等系動詞后,其意義也發(fā)生改變,更傾向于表達人的狀態(tài)及心情,具有形容詞性質(zhì)。反身代詞作表語時并沒有使反身代詞違背反身代詞在句子中的判斷標準及第一約束原則。
除此之外,反身代詞能否作定語也成了語言學家研究的問題。
例? David likes himselfs book.
在這個例句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himself”和“s”結(jié)合,作了“book”的前置定語。但其實英語反身代詞不能作定語,通常需要用“one's own”的形式來實現(xiàn)其定語的功能。
4.反身代詞的強調(diào)作用
反身代詞的特點既具有照應性又有強調(diào)作用,而反身代詞在句子中是否具有照應性或者強調(diào)作用也是判斷句子是否合格的根本標準。Levinson曾推測反身代詞就是起源于表示強調(diào)用法的形式。在強調(diào)性的語法功能方面,反身代詞常常重讀(理解為“自身”或者“本身”)。其主要用來強調(diào)名詞或者代詞,常常放在名詞或代詞后,如句子"He himself comes"。若表示對于動作的強調(diào),則可放在動詞后面作賓語,如動詞短語“dress herself”(自己穿衣服)、“teach oneself”(自學)等。再則,英語反身代詞不能直接對定語進行強調(diào)時,需要通過介詞“of”起強調(diào)作用,我們可以說“the bag of himself”,卻不能說“himself bag”。
此外,反身代詞表強調(diào)用法時,還具有一些引申意義,可以表達出人稱數(shù)量僅此一人或者某人自愿主動做某事的態(tài)度。
例? 1)She herself wants to do it,everyone can't stop her.
(她自己想要這樣做,沒人能阻止)
在例1)中, 反身代詞"herself"緊跟在人稱代詞"she"后面,對其起強調(diào)作用,表示人稱代詞在本句中自愿實施某個行為。
5.結(jié)語
英語反身代詞嚴格遵守喬姆斯基約束理論及其照應特征,約束理論對于英語反身代詞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可以在句子或分句中充當賓語、表語和同位語等成分,與其管轄語域內(nèi)代詞或者名詞短語形成互指關系。了解英語反身代詞的語法功能對于我們在英語寫作和口語交際方面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近幾年,國內(nèi)學者在英語反身代詞領域取得豐碩成果,但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我們應進一步重視英語反身代詞問題。
參考文獻:
[1]楊惠馨. 約束理論與英漢反身代詞語法功能對比分析[J].新疆大學學報,2009,(03),153.
[2]李正權. 國內(nèi)英語反身代詞研究綜述[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0,(06),137.
[3]付穎. 約束理論與英漢反身代詞語法功能對比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