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夢寧
【摘要】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是教學的出發(fā)點、落腳點,教學的重心在學而不在教,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學應該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和開展,實施“先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構建中職高效課堂的目的所在,也是推進和深化中職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先學后教 中職 課堂教學
一、“先學后教”的含義與理論架構
教學論告訴我們,教學就是教與學的有效組合,學是本源性的存在,教是為學服務的。從人類發(fā)展定律來說,先有學后有教,有學才有教,教的內容、目標依存于學的內容、目標,教學的效果最終要落實在學的終態(tài)上,所以課堂教學要正本清源,回歸到“學”上,這是教學的必然邏輯。
先學后教,即學生自學在前,教師講授在后。先學的“學”是指在教師講授之前,學生對教材開展閱讀、思考、生成問題,力求通過自身努力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后教的“教”是指教師在學生學的基礎上進行點撥、深化、拓展,將學生引向深度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的境界,以實現(xiàn)最佳課堂效果。先學是在教師的設計和布置下進行,后教是在教師引導、學生互動中完成。
二、“先學后教”與中職課堂的契合性分析
(一)先學后教的立論依據(jù)
1.“先學后教”模式更適合中職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要求。中職學生正值精力充沛、性格活潑、思想活躍、要求獨立的年齡,同時他們也是有一定知識基礎和生活經歷的學習者,他們對傳統(tǒng)課堂的“說教”“灌輸”普遍表示反感,甚至厭惡。中職課堂教學應尊重學生的獨立個性,讓學生獨立鉆研教材、生成知識,讓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實現(xiàn)少教多學。
2.“先學后教”模式是教學論與發(fā)展論相統(tǒng)一的結果。傳統(tǒng)的中職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整個課堂時空由教師掌控,學生成了定席的聽眾,教學成了一項“灌輸”工程,學生與教材中的原生知識無法正面接觸,加深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矛盾,讓學生與教材展開直接對話,在對話中開拓學生的心門,激活學生的思維,構建新的發(fā)展區(qū),這是有效課堂、優(yōu)質教學的心理學機制。
3.“先學后教”模式與中職學生的心智結構相契合。眾所周知,大部分中職學生是中考的失敗者,他們來到中職學校只是迫于無奈,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沒有要求沒有期待沒有興趣,如果教師還是搞過去的“一言談”,學生必然會更加厭學。此外,中職學生活潑好動,精力旺盛,如果還搞過去的“安靜”課堂,必然會磨滅學生學習熱情,也必然使課堂變成一趟死水。中職課堂必須要加入“活”的元素,引導學生自己動起來,學起來,然后帶著自己想法、疑惑走向同學、走向教師,讓學生在互動中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成功的快樂,讓課堂變成學生心智成長的地方。
(二)先學后教的創(chuàng)新意義
1.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在先學后教課堂中,教師不需要過多的講解,更不需要“滿堂灌”,而只需對學生感到模糊的知識要領進行澄清、鞏固,使學生不但要知其言,還要知其所以言;只需要對學生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和疑難進行教學或提高,最終達到少教多學,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
2.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參與的機會。先學后教課堂中,學生的地位是均等的,學習的機會是均等的,在討論、爭辯的過程中,學優(yōu)者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潛能者也能在分享中收獲彼此的見解和智慧、填補自己知識鏈上的空缺。先學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一個緩沖的時間,也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成長的空間,減少學業(yè)水平的分化。
3.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心理意義和教育意義。任何課堂教學都有其心理和教育意義。道德知識論告訴我們,所有的知識,不管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的,都包含心理與道德元素,它是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構成因素。在先學后教的中職課堂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培養(yǎng)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品格和探索精神,通過互教互學,改善人際關系、樹立自信、學會感恩,發(fā)展團隊精神和利他性品質。
三、“先學后教”在中職課堂中的組織與實施
(一)先學環(huán)節(jié)
1.先學環(huán)節(jié)是先學后教課堂教學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最關鍵、最具本質意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明辨、消化等自主學習過程,獨立完成文本閱讀、展開思維、自覺領悟、認真思索、提出疑慮,再通過小組合作、相互討論、互教互學、探求真知。
2.先學與課前預習是有區(qū)別的。課堂中的先學是學生帶著教師布置的內容、任務和目標要求所進行的研學,要求掌握知識的全部意義,而預習是學生在課前對即將要上的教學內容進行閱讀,只需了解其大概,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掌握課堂的主動權;課前預習在時間、內容、方法以及任務上沒有明確要求,而課堂中的先學,一般在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學習任務上有比較明確的要求,如“同學們,下邊請仔細閱讀教材的第五章第一節(jié),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請寫下來,時間是20分鐘,20分鐘后回答下列問題?!毕葘W是在課堂內完成,預習大多是在課余時間進行;先學一般要完成必要的練習,而預習則不用。
(二)后教環(huán)節(jié)
后教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確保課堂質量而進行的把關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進行針對性和提高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首先,提出問題,即讓學生在先學的基礎上提出學習中存在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困惑,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討論。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討論的時間和任務,并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
其次,解決問題。讓各小組學生展示討論成果,并對之進行評價和點撥。評價可以是學生互評、教師點評。評價可以針對知識技能掌握情況進行,也可針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品質以及人格品質等非智力因素進行;點撥可于導入處點撥,引導學生了解學習目標與要求、激發(fā)求知欲;可于重難點處點撥,協(xié)助學生生成知識、解決問題;可于體驗、反思處點撥,提升學生學習質量。
然后,拓展延伸。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專業(yè)特點以及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需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知識拓展,以進一步拓寬學生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水平;也可根據(jù)課程教學的需要,進行知識上的延伸和拓展,為后續(xù)課程教學做好鋪墊;還可將本節(jié)課內容與前面章節(jié)進行串聯(lián)、融合,以實現(xiàn)課程教學的整體化、系統(tǒng)化。
(三)練習環(huán)節(jié)
1.練習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知識生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儒家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魏書生的“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六步法都不同程度反應了有計劃的、適度的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自我測驗、自我評估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夯實課堂效果、檢測教學目標的必要措施。
2.設計課堂訓練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具有目的性、針對性、概括性以及趣味性和差異性。根據(jù)課堂目標、學生學業(yè)水平和學習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具有趣味性、開放性的課堂訓練,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2)具有拓展性和應用性。學生的運用和解決問題能力是中職教學的核心目標,通過問題分析、實例應用等來強化課堂知識;(3)應具有操作性和創(chuàng)新性。通過情境化訓練、沙盤演習、企業(yè)見習等培養(yǎng)學生思維、想象、組織、策劃、管理、執(zhí)行力等職業(yè)能力,提升學生的合作、協(xié)助、奉獻等職業(yè)素養(yǎng),實現(xiàn)課堂的終極目標。
四、結語
學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基于“先學后教”的中職課堂教學,把學習的權利和責任還給學生,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讓課堂在互動中、在活動中進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智慧和學習潛能,使學生樂學、勤學、善學,學有所得,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02).
[2]張春木.嘗試“先學后教”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