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嫻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高等教育,然而高等教育目前正在朝著大眾化方向發(fā)展,在此過程中相繼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使得高等教育,教育理念、教育功能等積極創(chuàng)新,針對社會對于高等教育的多種需要,大眾化教育必須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的目標,使學生可以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始終不夠完善,沒有形成科學、規(guī)范的評價體系,無法通過評價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為了使工程管理專業(yè)學生可以得到針對性的提高,必須對課程教學過程進行優(yōu)化,對評價方式進行積極的改革。
關鍵詞 高等教育 教學過程 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66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higher education is develop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popularization. In this process, many problems are exposed one after another, which makes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ideas, educational functions and other positive innovations. In view of the various needs of society for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must be cultivated and applied The main goal is to make students bett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future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teaching evaluation is not perfect, there is no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an not be found through evalu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tudents, we must optim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reform the evaluation methods.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evaluation
1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目前,我院工程管理專業(yè)學生存在基礎知識不夠完善、缺乏時間動手能力、沒有設置明確的學習動機、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等方面的問題,導致知識學生培養(yǎng),效果始終難以提升。而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主要就是因為以下原因導致的:
(1)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工程經濟學涉及土木工程測量等多方面的課程,這些課程是學生學習工程經濟分析的重要基礎,涉及的內容也比較復雜,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才能使學生掌握最為先進的理論,并在今后工作中合理應用。但有時有些高校在進行課程安排時,并沒有合合理設置開設時間,導致難度大的課程在同一學期同時進行,這樣的課程開設順序反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更多的困難。[1]
(2)師資隊伍綜合素質不高。工程經濟學系統(tǒng)性較強,要求工程經濟學教師不僅需要對相關技術知識有清晰的了解,同時對于財會知識也需要加強學習,但是由于是課程設置原因,很多教師對這些知識掌握較少,并且沒有重視自身學習,導致現(xiàn)男友教師整體素質始終有待提升。從相關調查中可以看出,有些高校在安排課程時只是由經濟管理類教師擔任。[2]該類教師沒有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很容易對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另外,還有的高校安排工程管理類專業(yè)教師進行工程經濟學課程講授,此類教師雖然知識結構全面,但是對于工程實踐沒有過多的經驗。[3]因此,各高校需要更加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從根本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以滿足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需要,使教學過程得到良好的優(yōu)化。
(3)缺乏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工程經濟學課程包含理論知識和具體應用兩方面。[4]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可以對經濟觀念有全面的了解,具備從事項目研究的能力,并對工程經濟進行科學的分析。[5]然而,在目前的工程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理論教學更加關注,對于學生實踐相對比較輕視,導致學生很難在學習過程中有足夠的機會進行實踐,學生難以利用工程經濟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無法得到針對性的培養(yǎng)。因此,將案例教學在工程經濟學課堂中進行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4)教學方法不當。以往教師只是按照教材順序進行知識傳授,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后來在高校不斷改革的過程中,不同的課程時間得到有效的縮短,教師只是挑選重要的章節(jié)進行講授,但是課程內容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簡化,整體課程仍然存在較大的難度,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待提升。
(5)考核方式死板。高校對于教師的權利有一定的限制,規(guī)定專業(yè)所有課程考核都必須以平均成績?yōu)橹?,并在期末進行統(tǒng)一的考試,更有甚者直接規(guī)定期末考卷必須包括多種不同的類型,然而單項和多項選擇就足以對學生的知識理解和運用能力進行考察。工程經濟學知識,對于理解和運用非常關注,在試卷中設置的題型對于學生來說會產生一定的考試壓力,無法對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
2“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優(yōu)化與評價
2.1 改革目標
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將課程目標與教學過程相融合,依據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建立專門的培養(yǎng)體系,提高教師教學的實用性。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學生對主要課程更加關注和重視,充分認識到課程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得到穩(wěn)步的提高。并在此基礎上,研究課程教學過程評價的內容和方法,總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進行改進,使課程教學可以得到全面的優(yōu)化。
2.2 具體改革內容
在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對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進行明確,依據不同課程的教學內容制定精細化的目標,其中理論課程與課程設計最為關鍵,對主要課程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的優(yōu)化,制定科學完善的教學大綱,并嚴格按照該大綱進行教學實施。在課堂中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全面的優(yōu)化。針對課程設計需要更加關注,并進行科學、規(guī)范的設計,明確課題設計選題和設計任務書,對教學過程進行全方位的指導。
為了使教學過程可以得到全面的優(yōu)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對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進行轉變,使學生可以更加愿意參與課堂教學,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只是習慣性的進行知識傳授,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fā),鼓勵學生重視課前預習,并將收集到的資料在討論過程中與其他同學分享。在課堂中進行工程經濟案例分析,使學生可以以課文內容課本內容為基礎,以分組的方式對案例進行討論,并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fā),使學生可以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加愿意主動學習。
本學期本課程教學按照事先確定的改革思路和改革計劃積極開展工作,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成績考核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改革與實踐。內容上增加了“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增加了課外擴展性學習內容,豐富了學生知識面,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方式上采取分課題分小組交流研討完成文獻綜述,并結合案例法、大作業(yè)等多種教學手段,進一步延伸教學的范圍,并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
為了徹底解決以往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吸引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活動,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將案例引入課堂,例如,針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可以組織學生通過不同方式搜集資料,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學生可以成為課堂的主體,改變以往沉悶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可以更加愿意接受知識,學會運用知識。
由于教師很少有機會參與工程實踐,導致教師的實踐經驗明顯不足,為了使教師可以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學校需要為其創(chuàng)造參與實踐的機會,對教師給予最大的支持。同時,教師要通過多方努力,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工程實踐活動,從不同途徑收集工程方面的資料,多參與各種學會組織的學術活動,盡量爭取繼續(xù)學習和鍛煉的機會。使教師可以將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經歷與學生分享,為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提供針對性的指導,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實用性。
2.3 成績評定方法
以14級道路卓越班的43名學生為主要的考核對象,課程為專業(yè)選修考查課,學時為32學時,上課時間為3~11周??己朔绞缴弦詫W生整個課程學習過程中四個方面的成績進行綜合評價,即文獻綜述、期中測試、平時作業(yè)、大作業(y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給出具體成績,根據四個成績相加進行最終評定。完善教學過程中評價方法與內容,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模式,使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學習監(jiān)督,為作出客觀性的教學評價提供準確的依據,并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模式,全面強化學生學習效果。
在進行成績評定時,以平時作業(yè)和期中測試為主要的評定內容,各占30%的比例,在進行計分時總分為30分。大作業(yè)占據20%的比例,以財務評價中以清償能力分析等為主要的評價內容,需要學生獨立完成財務報表及相關文字說明,并對學生按照A、B、C進行等級評定,不同等級對應相應的分數。針對文獻綜述及研討,需要學生通過網絡技術自主查閱學習,并抄錄筆記,以小組方式進行討論,討論內容以技術與經濟關系為主。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對其進行環(huán)境、社會等方面的綜合評價,要求學生可以對不同評價的概念有清晰的了解,總體積分為20分,對學生進行三個等級的評價。
2.4 改革效果
通過研究不同課程,并進行課程設計,可以使課程體系得到全面的優(yōu)化,并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使課程教學實踐時間逐漸延長,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效果。特別是在主要課程設計方面,使不同教學內容可以緊密銜接,互不重疊,使教學時數逐漸縮短,同時充分發(fā)揮計算機技術的優(yōu)勢,為課程設計提供幫助,使學生可以改變以往的學習態(tài)度,對學習更加重視。
在教學評價方面,雖然增加了教師工作量和難度,但確實加強了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了解,實現(xiàn)了對學生學習情況全過程跟蹤評價的愿望,徹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并對教學效率提升產生積極影響。
3結論
在進行教學改革時,雖然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無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上交作業(yè),對課外查閱文獻沒有投入足夠精力的問題。主要就是因為學生對成績更加關注,對過程相對比較輕視,雖然能夠廣泛參與,但是其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方面還需要強化能力。通過本次考核改革的實施,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還需要在今后教學過程中進行針對性的改進。
參考文獻
[1] 詹朝曦,張向前.《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19.3(02):210-212.
[2] 周楠,閆淑榮.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大學教育,2018.1(10):87-88,91.
[3] 劉國買.基于CDIO的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9.21(06):164-167.
[4] 廖漢超,謝立輝.基于互聯(lián)網作業(yè)的教學變革之路——《工程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長沙大學學報,2018.32(02):114-116.
[5] 梁莎莎,陳金陵.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J].科技資訊,2019.14(04):8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