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甜海 張益杰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2-101-02
摘? 要? “定向運動”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奧林匹克項目,傳承悠久,傳入我國后深得民眾喜愛,多個城市進行了大力的推廣。本文基于小學階段體育教學現(xiàn)狀,著眼于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趣味性低、教學模式單一等特點,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和調查法等方法,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將“定向運動”融入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可行性分析。得出結論:1.定向運動進入小學體育課程符合發(fā)展趨勢,體現(xiàn)了體育與健康的課程的綜合性。2.融合定向運動的小學體育課堂,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師生間的溝通,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助。3.定向運動引進小學體育課堂,能夠豐富教育手段,豐富教育模式體系,最大化的開發(fā)學校資源,實現(xiàn)體育的價值功能。4.定向運動與安全教育相結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提升學生的生存技能。
關鍵詞? 定向運動? 小學? 體育? 課堂教學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教育事業(yè)蒸蒸日上,開展的如火如荼。但是,高效的生產(chǎn)效率和優(yōu)質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大多數(shù)人體力活動的減少,給國民健康問題提出了挑戰(zhàn)。二十年來,健康問題在我國青少年中尤為明顯,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下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關注焦點。經(jīng)過一系列政策的支持與幫助,體育設施、器材、教師資源等配套資源緊缺問題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縱觀體育課堂教學,學生“學而不會”、“愛運動而不愛體育課”、“課堂參與度低”等現(xiàn)象困擾一線體育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性的灌輸式教學展開的,這背離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學生在課堂上參與不積極,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體會不到體育的樂趣,亦不符合21世紀青少年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人才需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體育課程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健身性、綜合性。其綜合性顯現(xiàn)出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不僅強調身體練習,同時滲透德育教育,融合保健知識、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安全教育等相關知識。在小學體育課堂中融入“定向運動”,發(fā)揮該項目“智、趣、體”的本質,讓學生感受運動的樂趣,同時培養(yǎng)獨立自主、團結協(xié)作、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在發(fā)展體質中練習實際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效的與安全教育相結合,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二、定向運動的起源與發(fā)展
瑞典作為定向運動的起源國,剛開是軍隊中流行的體育活動,“定向”二字釋義為在地圖和指南針的幫助下,越過不被人所知的地帶。因此定向運動就是利用地圖和指北針依次到達地圖上所示的各個地點,以最短時間到達所有地點者為勝。定向運動通常在森林、郊區(qū)和城市公園里進行。定向運動按運動工具的不同可分為兩種:(一)徒步定向:如傳統(tǒng)定向越野跑;接力定向;積分定向;夜間定向;五日定向;公園定向等。(二)工具定向:如滑雪定向;山地自行車定向;摩托車定向等。按參加人數(shù)的不同可分為個人單項,個人雙項和集體項。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方案》(教體藝[2003]7號)中,就將“定向越野”引進進入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的主干課程,在推進素質教育、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新體育課程標準實施的大背景下,“學生為中心”“健康第一”“終身教育”等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而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是落實這些理念的重要舉措,定向運動以此為契機進入小學體育課堂也必然發(fā)展的趨勢。
三、目前我國小學體育課堂發(fā)展現(xiàn)狀
當前我國小學體育課堂暴露不少問題,第一,課堂趣味性不足,學生參與度低。通過查閱文獻,走訪一線教師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運動而不喜歡體育課”這一現(xiàn)象較為明顯。究其原因,多數(shù)體育課堂以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強調動作技能、運動技術的精細化,課堂上進行大量的技術練習,使得學生沒有較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且動作技術的大量練習顯得尤為單一、枯燥,因此滿足不了學生的實際需求。第二,課程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不密切。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學要密切生活實際,義務教育《體育與課程標準》也要求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理念。體育功能的效益最大化必然需要課內(nèi)、課外有效聯(lián)動,讓學生養(yǎng)成運動鍛煉的良好習慣,課程也必須練習學生生活實際,使得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動作、技能,在課后能有較好的延展。第三,教材固定、缺乏創(chuàng)新。學生是主體,教學應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應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現(xiàn)今小學體育教授主要以田徑、球類、體操為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慢慢的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引入較為新穎的運動項目走進小學體育課堂也已經(jīng)迫在眉睫。
四、定向運動進入小學體育課程的優(yōu)勢
(一)提升課堂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定向運動依托于地圖、指北針,是一項“體能”與“智能”結合的運動。學生需要學會識圖,要了解地圖上的標志代表的含義,如哪些是草坪,哪些是禁走區(qū)等,在學習中能夠有效增加師生間的溝通,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助?;谛W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于定向運動開展形式可進行適當改編,如探險游戲、尋寶游戲等。在點位上可以設置小游戲滿足學生游戲的需求,或者設置卡片游戲,古詩詞填空等形式,有效開發(fā)學生智能。教師在終點處可適當設置小禮物,以表揚、肯定學生在課上的努力,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同時,學生拿著地圖和指北針可以自行規(guī)劃路線,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二)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定向運動按參加人數(shù)的不同可分為個人單項,個人雙項和集體項。從個人來說,學生需要自己判斷方向,規(guī)劃路線,規(guī)劃打卡順序,在遇到困難,迷失方向時,也需要自己努力走出困境,這無疑是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精神的最佳選擇,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判斷、自我挑戰(zhàn),以此折射到學生生活的各個角落。從團隊定向來說,隊伍中的每個人都需要朝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在隊伍剛組建時,學生們需要進行分工,熟悉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在比賽中每個人都要盡全力完成自己承擔的責任而促使隊伍能夠順利到達終點,小小的隊伍,能夠讓學生體驗到一個人如何在團隊中發(fā)光發(fā)熱。
(三)結合安全教育,提升學生生存技能
學校教育不僅承擔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也承擔著對于學生安全教育的職責。在發(fā)生災難時,時間就是生命,如何通過對周圍地形的了解,對環(huán)境的判斷做出最科學、最安全的選擇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安全教育可結合定項運動,進行安全逃生模擬練習。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受災難來臨的緊迫感,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針對性的安全教育課程,因此定向運動與安全教育相結合,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生存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
(四)學校資源利用最大化,開展簡易
受制于學校設施資源,能夠讓學生選擇的運動項目較少,基于定向運動形式的多樣性,引進其進入小學體育課堂能夠最大化利用學校資源。平時的訓練可設定在籃球場,通過點位、規(guī)定路線的變換保證內(nèi)容不重復。學生進行一定時間的學習之后,可利用整個學校的設施進行布點,將學校的體育資源開發(fā)到極致。在定向運動教學之中,可以融合更多的學科、項目,體現(xiàn)課程的綜合性。
五、結論
(一)定向運動進入小學體育課程符合發(fā)展趨勢,體現(xiàn)了體育與健康的課程的綜合性。
(二)融合定向運動的小學體育課堂,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師生間的溝通,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助。
(三)定向運動引進小學體育課堂,能夠豐富教育手段,豐富教育模式體系,最大化的開發(fā)學校資源,實現(xiàn)體育的價值功能。
(四)定向運動與安全教育相結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提升學生的生存技能。
六、建議
(一)將定向運動引進小學體育課堂,成為體育教學的一大模塊,需要對運動參與、運動目標、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大目標領域進行細致詳細的規(guī)定。
(二)體育教師應進行定向運動項目的相關學習,在實施中,將學生安全放在首位。
參考文獻:
[1]劉陽,柳文杰.定向運動體驗式教學與應急安全教育融合模式研究[J].體育學刊,2019,26(06):108-112.
[2]夏浩鈞.定向運動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36(02):90-94.
[3]朱春明.學校定向運動教學的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2):107.
[4]曹丹,湯鐸.區(qū)域體育視域下高校定向運動課程資源現(xiàn)狀與開發(fā)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03):95-96.
[5]肖鴻宇.定向運動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0(01):87-88.
作者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