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炳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將閱讀訓練作為重點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擁有學習知識的動力。通過對問題進行合理的設置,引導他們進行閱讀學習,根據(jù)其年齡特點與理解能力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元解讀;有效途徑
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因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較重,教師往往在其中起到主導地位。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加深,教師應采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的展開。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在文章的導入階段對內(nèi)容進行精心的設計,良好的開端能成功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為主動的進行語文課程的學習。小學生因年齡較小,對所有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的心情,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他們這一特點,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通過對導語的精心設計,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進行《草船借箭》這一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通過對問題的引入,讓學生們對文章產(chǎn)生興趣。如,可以在授課前向他么提問“你們知道一個人是如何用3天時間造出十萬支箭的么?”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作答,之后在通過問題引入所學的課文中,讓他們在閱讀前便能對文章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他們對課文進行閱讀后,讓他們進行回答“諸葛亮是如何知道兩天后便會刮起東風的?”并對他們講述古人是如何通過觀察星象了解天氣的[1]。讓他們能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引導他們在課文中找尋問題的答案,使其能帶著高漲的情緒對文章進行仔細的閱讀,以此來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在教學中,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興趣是他們學習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在教學中,應合理的對問題進行創(chuàng)設,通過引導的方式,讓他們完成對課文的閱讀。在授課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應符合他們的認知,過深的問題會讓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打擊其學習的積極性,過淺的問題則無法讓他們進行深入的思考,無法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問題的設置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依據(jù)教學大綱與對學生的理解,對問題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設,讓他們能夠更好的進行語文學習。例如,在進行一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他們能借助拼音讀完一段話即可,在二年級的教學時,便要要求他們不僅能讀完一段話,還能對這段話進行了解,帶有感情的進行朗讀[2]。三年級時,便要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讓他們閱讀一篇文章,理解話與話之間的含義,能從文章中了解作者當時寫作的心情等。通過這種一步步遞進的方式,讓他們能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語文技能,使其能不斷的進步。
三、精講多讀
在教學中,學生最反感的便是教師一味的講述,對其進行“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會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讓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做到精講多讀,將課堂交還與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以此突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傳授他們理解課文的方法,但不直接對他們進行意識的灌輸。在講述的過程中,應注重對重點與難點的講述,但在這一過程中,應通過引導的方法讓他們對問題進行理解。對那些簡單的段落,讓他們反復去朗讀即可。在閱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學會放手,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自讀對文章進行了解[3]。如果他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疑問,可以通過引導他們進行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問題進行組內(nèi)討論并解答。通過這種方法能有效的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使教學任務能更為高效的完成。
四、創(chuàng)設意境,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為他們進行意境的創(chuàng)設,能使他們更好的了解文章的主旨,對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進行《田忌賽馬》一文講述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在課前先讓他們考慮若自己有上中下三等馬,要與對手進行比賽,已知對手的出馬順序,如何輕松取勝。讓他們先置身與文章的意境之中,使其先對文章中所講述的問題進行思考,之后讓他們帶著問題對文章進行閱讀,從而更好的對文章進行理解。如,在進行《金字塔》一文的講述中,可以通過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手段,在網(wǎng)絡上為他們搜集金字塔的圖片,在上課時通過多媒體為他們進行展現(xiàn),讓其能更好的了解金字塔的形狀,直觀的感受金字塔的樣貌,從而對文章進行更為良好的閱讀與理解。通過這種方法,為他們創(chuàng)設意境,能讓其更好的理解作者想在文中表達的情感,從而更好的進行閱讀課程的學習。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訓練中,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前導語,讓學生能更好的融入教學的環(huán)境中來。在問題設置的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將問題進行由淺入深的設計,使他們能更好的進行作答,在教學中要對情境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設,讓其能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多種手法,找尋最為理想的教學途徑。
參考文獻:
[1]崔艷紅.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20,03:6.
[2]孟令軍,辛琦媛,倪晶.誤區(qū)與紓解:小學語文閱讀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0,02:183-185.
[3]應苗.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情境教學策略[J].語文知識,2017,06:53-54.
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zhèn)耳鄉(xiāng)小學 44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