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麗
摘要:語文課堂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尤為重要。把愛播撒學生心靈,能提升孩子自主學習的動力;通過建立“比、趕、爭、超”的獎勵機制,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保障;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把學生自主性學習落到實處。
關鍵詞:語文課堂自主性學習;獎勵機制;質疑問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語文課堂中只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才會愿學、樂學,學習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才能得到訓練,語文素養(yǎng)才能得到不斷提升。如何提高這些孩子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自主性,我認為:
一、愛心播散孩子心靈,提升孩子自主學習的動力
著名教膏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是人和人的心靈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學生到了五年級,已經(jīng)不再是一片潔白無瑕的白紙,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是非觀念,教師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才會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只有以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在情感上與教師產(chǎn)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我還利用休息時間和課余時間,走近學生,了解他們的愛好、個性特點和精神世界,讓他們愿意與我交流,傾吐心聲。對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我一視同仁,把每個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我的陽光雨露。其次,當學生犯錯或出現(xiàn)問題時,我總是沉下氣來,控制好自己情緒,找出事情的根源,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力量,去感染、熏陶學生,尋求解決的辦法。我們班一個叫黃煜鵬的小男孩,聰明、懂事,但作業(yè)拖拉,書寫又慢有馬虎,第一次測試時,他的作文只草草寫了四行,我大為震驚,如此聰明的一個孩子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通過詢問、調查,才知道他考試時不僅書寫慢,還總是邊擦邊寫,有時期末測試還會出現(xiàn)作文空題現(xiàn)象,在家作業(yè)時,也總是拖拖拉拉,每天做作業(yè)到很晚。我首先取得家長的支持,每天的家庭作業(yè)要求家長必須規(guī)定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另外,當孩子課堂練習時,我除了表揚孩子做題正確率高,做題速度有進步外,我還教給孩子做題的方法,耐心幫助孩子提高做題速度。上學期期末時,孩子沒有再出現(xiàn)過做不完題的想象,而且成績都在85分以上。我相信只要把愛播撒到學生心間,一定能受學生的歡迎,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學生在他的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性自然就提高了。
二、建立獎勵機制,激發(fā)孩子自主學習的欲望
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睂W生進入五年級后,更多的孩子不太愿意在同學和老師面前表現(xiàn)自己,有的是默默的旁聽者,有的卻由于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不夠專心,有的缺少信心,害怕失敗。針對孩子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在課堂中建立了“比、趕、爭、超”獎勵機制。首先我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分配小組時,注意好、中、差的搭配,并制定出加分、扣分細則。
三、(用“問題”貫穿課堂)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保障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該星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引路人。但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習慣于抓住課文的重點,通過“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來使學生掌握知識。這樣不僅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局外人,無法使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們必須突破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鼓勵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有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解疑的內(nèi)驅力,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落實課前預習,培養(yǎng)質疑問難習慣。
學生課前預習,教師要有問題指導。如在給學生提出預習要求時,略讀課文的課前問題,精讀課文的課后問題是學生理解課文的導向依據(jù),“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是對學生預習最基本的要求,學生在讀通課文后,預習時,要求學生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帶著問題讀課文,標注出自己的疑問。學生再帶著疑問到課堂,教師給予及時肯定和表揚,通過引導鼓勵學生解決疑問,在不斷的探索,探究中,獲取知識。課堂中強化學生以能問、善問為榮,讓學生養(yǎng)成樂問、愛問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樣,課堂的自主學習性就能得到了提升。
2.指導課堂質疑,夯實質疑問難習慣。
如果在課堂中學生能不斷提出疑難困感,課堂上在老師的調控下再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主觀性,增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進而確保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落到了實處。
孩子進入五年級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大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在課堂上與老師互動,課堂變得沉悶起來。老師應該靈活使用疏導,指引、點撥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質疑的興趣,激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質疑中興趣被激起,思維自然會很活躍,這樣也就點燃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在討論解決疑問中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投入,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把學生自主性學習落到實處。
1.變教師的講為學生的說
課堂上,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主要采取以學生個人說的方式進行,比如,多媒體出示課文的作者簡介是,我會問“從以上信息中你了解了什么?”出示閱讀要求時,我會問學生“從以上要求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以點名的方式請學生回答,學生人人都有被點到的可能,再加上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的獎勵與肯定,課堂中注意力集中多了。每講解一個問題,都是讓學生先自主說,或者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步解決,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參與度提升了不少,逐步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這種方式,還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概括能力。
2.課堂中學習形式更加多樣化
課堂教學,教師的課堂不應該只圍繞“講、學、練”來進行,我們可以利用多種方式來理解和掌握課文內(nèi)容:比如我在教授“民間故事”這一組課文的內(nèi)容時,我就讓學生以“演一演”方式進行,如《獵人海力布》中“海力布勸說鄉(xiāng)親們離開村子這一情節(jié)”;《牛郎織女》中“王母娘娘來帶走織女”這一情節(jié)等。課后還讓學生收集排練一些民間故事,學生有的演《八仙過?!?,有的演《田螺姑娘》;在上路一些語言文字較優(yōu)美的文章后,我又以“小小朗誦家”的形式進行;在比如上到“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是,通過學生的預習,我讓學生以“表演、說唱、講述”等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不斷探究“三學一反思”教學模式,設計切合實際的教學過程
學校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摸索出的“三學一反思”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課前預學,課堂中的“自學、共學、延學”,把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主體性落到實處。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本班學生特點精心設計每篇課文的教學過程,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進行適當引導、點撥,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活起來。教學中,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課堂是否真正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是否真正做到“教師少出鏡,學生多出彩”。只有在不斷的探索、研究中,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過程,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課堂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語文課堂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營運能力,要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教學的藝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來,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