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音樂欣賞聆聽時,要充分理解什么叫做音樂欣賞聆聽教學,音樂欣賞聆聽教學是充分利用學生的聽覺進行的教學,讓學生在聽覺的作用下對歌曲進行感知、體驗,形成具有個性化的理解形式。讓學生在充滿音樂的氛圍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達到藝術熏陶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關鍵詞:小學階段;音樂;欣賞聆聽教學
引言:
在新課標要求要求下,小學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根據(jù)不同的學生,應當從不同的層次選擇方案教學,借助多種教學設備開展教學,以此來幫助學生建立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讓學生的欣賞能力以及聆聽水平都得到提升。
一、媒體應用、營造濃郁聆聽氛圍
根據(jù)《義務教育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聆聽中對歌曲充分了解并感知音樂,最終形成音樂審美觀。小學音樂并不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家,而是讓學生能夠在音樂聆聽中感知音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展設計教學時,應該以學生的興趣為重點,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濃郁的聆聽氛圍,并在教學方法上選擇多樣化教學。對教師而言,多媒體技術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它能夠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聆聽氛圍,讓學生感受全新的聽覺體驗。多媒體教學是教學課程中必不可少的輔助設備,所以教師要合理應用多媒體設備,幫助學生開展欣賞聆聽教學,讓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提升[1]。另外,音樂教學本身就是聽覺的享受,音樂也是藝術的一種,是欣賞藝術。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新穎的導入形式對課堂進行科學預設,猜想出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并且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用音樂來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充滿音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多方面需求,更能夠體驗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
例如,在開展人教版音樂三年級上冊《放馬山歌》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放馬山歌”的背景,即:《放馬山歌》是牧民上山放牧時唱的歌,是流傳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然后,教師可以根據(jù)這首歌的歌詞,巧妙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放馬山歌》,先讓學生觀看。學生觀看完之后,教師再將《放馬山歌》的大致要點給學生講解清楚。教師可以問學生:“在聽完《放馬山歌》這首歌之后,你們對這首歌的節(jié)奏、旋律有什么看法,請大家積極討論?!?,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分配讓學生討論的方式給他們營造濃郁的氛圍,讓學生借鑒他人的想法,不斷更新自己的思路,將自己的看法給大家說出來,最終小組可以結(jié)合大家的想法,再告知教師。之后,教師給學生演唱《放馬山歌》這首歌,讓學生欣賞聆聽,通過以上方法給學生營造濃郁的聆聽氛圍,促進學生欣賞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師可以開展互動活動,比如:讓大家自由組隊一邊表演一邊歌唱,最后教師給大家評分,對學生的表演進行評價,然后從中選出前三名給予適當?shù)莫剟睢M瑫r,對于學生的表演,教師應當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她們不斷提升,不斷去改進自己身上的不足。
二、示范指導,培養(yǎng)良好聆聽習慣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但是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教師教育學生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教師忽略了對歌曲的欣賞與聆聽,教師的教學方法十分單調(diào),導致教學內(nèi)容十分枯燥乏味,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學生對欣賞音樂以及聆聽音樂喪失了興趣。因此,在現(xiàn)代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弊端,要對以往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進行反思與改正,深刻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以及觀念的危害。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在音樂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各種不良行為,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與改正,但如果教師一旦放縱學生,擴大不良行為,教師要想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是難如登天的,小學生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聆聽的習慣是重要的,它對于學生感知歌曲節(jié)奏內(nèi)涵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現(xiàn)代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掌握整體音樂知識點,并在此基礎上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以及循序漸進的幫助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與聆聽習慣。同時,教師要明確示范指導的過程,讓自己的示范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學生,讓他們產(chǎn)生靈感,幫助他們主動學習,激發(fā)他們的靈感以后,讓他們可以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聆聽習慣[2]。
三、趣味訓練,拓展多元聆聽渠道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音樂訓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和表現(xiàn)力。在實際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訓練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學生在這種長期的訓練過程中,不僅能夠使聽覺更加敏銳,能夠讓學生對音樂更加上心,對學生音樂的感知力有著極大地促進作用,更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認知需要不斷的鞏固與加強,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設計課堂活動,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對音樂的認知能力有限,思維穩(wěn)定性較弱,所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是教師進行訓練活動的重要依據(jù)。因此,教師在開展活動時,必須要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征的訓練內(nèi)容,其中訓練任務要具有趣味性、靈活性。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一定要注重對于訓練力度的把握,不可太強,也不可過于輕松。在進行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聆聽語段,獨具特色的音樂,讓學生找出音樂中的特點,讓學生在聆聽音樂后并找出特點再進行表演,這樣多方面、多角度的訓練才能夠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力,讓學生在音樂課堂獲得更多的能量,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3]。例如,在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可愛的家》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可以根據(jù)網(wǎng)上流行的娛樂游戲歌詞接唱,讓學生根據(jù)歌詞上一句唱出下一句,也可以讓學生根據(jù)節(jié)奏唱出歌詞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來進行教學。不同的教學活動有著不同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互相比賽的同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在進行節(jié)奏歌唱環(huán)節(jié)時,教師應讓學生分組以小組的形式參與比賽,猜錯的小組扣一分,并且接受相應的懲罰;答對的小組加一分,并且可以拿到一個小獎勵。這樣,學生的興趣會提高,積極性會更強,這樣能夠創(chuàng)造濃郁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4]。
結(jié)束語
一堂高效而有趣的音樂課,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愉悅感,更多的是讓學生獲得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高效而有趣的音樂課堂,首先要求教師在開展課堂時要解放自己的思想,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思維模式,充分利用現(xiàn)代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造濃郁的聆聽氛圍,打開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與示范作用,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課堂高效的有效途徑。同時,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與示范能夠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聆聽習慣,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讓自己可以學習教師身上的優(yōu)點,首先學會做人,再學到技能,從而使得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進而使音樂教學自然而然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崔鑫. 小學音樂欣賞課的實踐性教學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8.
[2]謝旻霖. 小學音樂欣賞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行動研究[D].泉州師范學院,2018.
[3]王穎. 小學音樂欣賞課堂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探究[J]. 黃河之聲,2018(06):111.
[4]齊碩.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探討[J]. 才智,2018(1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