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其現(xiàn)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僅注重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還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但是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仍然存在著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學習方式被動等問題。所以本文主要是從樹立生本教學理念,豐富課堂教學方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完善課堂教學評價等幾個方面來探究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歷史生本課堂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生本課堂
初中歷史的生本課堂主要是指以學生為本的課堂,這里的以學生為本包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科學客觀的評價,樹立學生學習歷史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這里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又包括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yǎng),搜集史料史證的能力,對歷史事實的理解,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等。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探究。
1 樹立生本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下的初中歷史教學主要是老師進行灌輸式的講授,而對于一些歷史事件,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這樣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就會死記硬背歷史事件的相關知識,這樣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所以老師要樹立生本教學理念,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以更加直觀的教學方法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增強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三國鼎立》時,我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有的學生閱讀過《三國演義》這本經(jīng)典名著,有的學生看到過相關的影視資料,也會有一些學生對歷史事件不了解。所以我會在高效備課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然后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接著通過微課的形式為學生呈現(xiàn)《三國演義》的經(jīng)典片段進行課堂教學的導入,最后引導學生在學習完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后查閱相關資料,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好的提高核心素養(yǎng)。
2 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
初中歷史教學涉及的相關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只是使用單一式的教學方法會使得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老師要不斷豐富課堂教學的方法。首先,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將相關的歷史知識以更直觀形象的影視資料呈現(xiàn)出來,拓展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思考和理解;其次,老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故事情境,為學生講授教學內容的相關歷史故事,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時空觀念。
例如,在學習《鴉片戰(zhàn)爭》時,開啟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但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較遠,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能從教材中去體會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偉大壯舉,鴉片戰(zhàn)爭對我國的破壞摧毀,對學生沒有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影視資料,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我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勇氣和決心;然后為學生講授鴉片戰(zhàn)爭對我國的深遠影響,是我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樣將遠離學生生活的鴉片戰(zhàn)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呈現(xiàn)出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加深對歷史事件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
3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樹立正確歷史價值觀
生本課堂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但是以學生為本并不僅僅是老師的教學過程,還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轉變,化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究。而這里的主動探究包括學生的自主學習,查閱相關資料,對所學的歷史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還包括學生的合作探究,使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歷史事件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例如,在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意味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而對于具體的成立背景、過程和歷史意義是需要學生們掌握的;我會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新中國的成立與我們現(xiàn)如今的國慶閱兵進行對比,感受這些年我國發(fā)生的巨大變化,祖國越來越強盛,人民越來越和諧;然后引導學生自主預習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最后我會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總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4 完善課堂教學評價,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初中歷史生本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完善的教學評價進行引導,如果教學評價只關注最后的歷史成績,就會使得教學過程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全面發(fā)展。所以對于教學評價首先需要使得評價主體多元化,將教師、學生、家庭的評價結合起來;其次評價內容要全面化,對學生的歷史觀念、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等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在初中歷史生本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從教學的觀念上,教學方法上,教學評價上不斷進行完善;同時需要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歷史教學中來。
參考文獻:
[1] 林江平.初中歷史教學構建生本課堂的三維路徑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9(19).
[2] 陳毅生.生本課堂視角下的初中歷史導學案開發(fā)設計探微[J].西藏教育,2019(02).
[3] 婁方福,張旭.初中歷史教學建設生本課堂的三維途徑[J].貴州教育,2015(13).
(作者單位: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楊林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