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保田 張小英
摘要:有很多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感到困惑,經常談到英語教學中的一些窘相。比如生源差、小學與初中英語教學脫節(jié)、教材內容的取舍問題、以及學生學習興趣淡等。教師們在英語教學工作中付出了很多但收獲甚微,工作難見起色。本人在這里整理了其中一些問題并提出自己的淺見。
關鍵詞:英語教學;生源差;語言環(huán)境
從大學畢業(yè)后,我一直在農村中學從事英語教學。剛升始上班時,我充滿了熱情,腦袋里有很多設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發(fā)現我的很多想法與現實是脫節(jié)的。在我們偏遠的農村中學,英語的教學面臨著很多問題。本文淺談一些問題與應對之策。
第一,教學資源的分配不均導致農村中學生源差。有些好的學校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那就是好的教師和好的學生都往好的學校走,農村中學留不住好學生和好老師。從客觀上來講,我們不得不承認縣城和市里的中學師資、教學硬件設施以及人文環(huán)境都要比鄉(xiāng)鎮(zhèn)中學好得多。正因為這樣,好些學生小學剛畢業(yè),只要經濟過得去的家庭,其家長就想辦法把孩子送到縣里市里好的中學去。有些好學校專門有負責招生工作的直接到農村的小學把尖子生給挖走。所以,小學基礎好的學生留在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就不多了。
第二,小學英語教學與初中英語教學不能有效銜接。
由于實行義務教育以來,小學畢業(yè)不再有升學考試,所以小學英語教學幾乎沒有什么壓力,導致小學英語教學水平偏低,不能與初中英語教學相銜接。小學英語師資缺乏,有的小學開設了英語課,有的小學沒開設英語課。所以初中英語教學對象參差不齊,需要在從未接觸過英語的學生身上花更多的時間。再加上初中學科多、學習任務重,學生壓力也很大。
第三,現行教材不能很好的服務于農村英語教學。初一年級的新目標英語上冊教材內容太多,加上預備篇的三個單元,一共十五個單元。教師們都感到教學時間緊,學生們接受起來也很吃力。新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淡化語法知識的講解,但是考題中又擺脫不了很多細微而繁雜的語法點,這使教師很難駕馭教材。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教材中的很多語言情景脫離農村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體驗,教學中創(chuàng)設語境存在困難。
第四,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濃。剛接觸英語的時候,學生興趣較高,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逐步減退。我總結了一個規(guī)律:在我們農村中學,初一年級學英語的學生比較多,到了初二年級不到二分之一學生在學英語,到了初三年級學英語的學生不到三分之一。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的家庭不重視孩子的學習,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來混個初中畢業(yè)就行了,初中畢業(yè)后出去打工也用不到英語。還有當下社會上宣揚的讀書無用論,很多大學生都找不到好工作,打擊了學生的讀書熱情。更何況對于農村家庭來說,培養(yǎng)一個大學生成本實在太高了。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自然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淡。
基于以上幾點,我認為要想提高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水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對于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采取適當措施,多劃撥款項,搞好農村中學的硬件設施,想辦法提高農村學校教師的待遇來留住好的教師。我認為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最好實行九年一貫制,讓教育資源能得到很好的協(xié)調,使普九階段的學校能產生共鳴。同時,劃片招生也是實現教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重要舉措之一,應該按照就近上學的原則,不要只為了打造名校就把優(yōu)秀的學生都挖走,而忘了其它學校的發(fā)展。
第二,小學和初中英語脫節(jié)的問題,要靠教育行政部門給農村小學補給英語教師,使得鄉(xiāng)村小學把英語課開設起來。二十六個英語字母,基本的課堂用語和一些打招呼的問候語應該讓農村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掌握好,并且積累一定量的詞匯。這樣進了中學學起英語也沒那么吃力,中學英語教師也沒那么頭疼。各小學還要適當的組織英語科的簡單考查,讓小學生從一開始就重視英語學習。不要讓孩子認為英語課是玩耍課,它應該有讓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
第三,其實我們現在用的新目標英語教材前面的三個預備單元就是編排的小學和初中的銜接單元。但是很多農村小學沒有上英語課,進入中學后,教師們最少要花一個月的時間來教學生們本來在小學階段就應該掌握的內容。所以出現了教學時間緊,教學內容多,學生們學習壓力大的情況,而且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會逐漸減退。所以我認為現在的教材應該把預備單元的內容刪掉;還有就是考題要貼緊課程標準,不要過多考查語法:對于某些單元中出現的語境,我們農村學生沒有那樣的語言環(huán)境,我認為可以適當刪掉個別單元的內容或者替換成貼近農村環(huán)境的話題。
第四,徹底改變讀書無用論的觀點。我們應該跟學生講事實、擺道理,舉一些身邊的知識改變命運、提高素質的例子。還可以講一些古人所講的道理,跟他們講清楚部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高不成低不就。要打消“鐵飯碗”的念頭,很多事業(yè)單位都是聘任制,沒有真正的“鐵飯碗”。要讓家長、學生們從長遠的目光看問題,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做好家長、學生的思想工作是提高教學水平,也是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水平的關鍵。
改變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這是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的關鍵,主要靠英語教師來操作。在課堂上課時,初中學生喜歡有趣味的活動,長篇大論是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的,并且學生的注意力也是有時間限制的。
因此,老師除了知識點的準備之外,認真考慮設計課堂活動也是很有必要的。初一的教材內容本身就比較生動活潑。所以上課時要多鼓勵學生舉手發(fā)言,進行學生間的配對對話練習,結合課本內容組織一些小范罔的調查、猜謎、競賽,或者英語書寫,英語手抄報比賽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要努力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有機會講、敢講,比如堅持讓學生做值日報告,使學生慢慢去感知學習英語的興趣。但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呈現語言材料前,應想辦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穎可信的情境,由此吸引學生注意。要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教師在給學生設計對話練習和作業(yè)時,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對話練習和作業(yè)。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著“果子”,這樣學生才會對學英語感興趣。還有,給學生布置的任務要檢查督促、落實到位,不要讓學生養(yǎng)成懶散的習慣,這對養(yǎng)成學生的自覺性有很大幫助。另外,把全班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選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一個組長就管兩三個同學。教他們讀單詞、短語,監(jiān)督他們聽寫、背書。通過幫扶活動,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能起到較好的效果。抓好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要靠社會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期待農村英語教育事業(yè)能快速的與城市英語教育事業(yè)相得益彰,各放異彩。
參考文獻:
[1]吳菊仙.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之問題現狀及改進措施[J].校園英語.2017(13).
[2]高文君.對我國農村地區(qū)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