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爽
摘要:教育和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緊密相關,高校當中資助工作的實施,能夠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推進教育公平的實現。但是當前高校資助政策和資助體系上還不夠完善,資助難以充分發(fā)揮實際效果,甚至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并沒有得到資助。大數據的運用,能夠使高校資助更具精準性。
關鍵詞:大數據;精準資助;資助體系
高校精準資助是精準扶貧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高校對學生資助力度不斷加大,但是資助的精準性和公平性也受到了一定質疑。大數據在資助中的運用,能夠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精確分析,實現精準資助。
1 建立信息數據庫
高校可以對學生的信息進行建檔,在資助時對學生在生活中產生的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建立和學生相關的完整、科學數據信息,其中主要包括家庭信息、個人信息、消費信息、成績信息等,信息和信息之間形成數據鏈。通過運用大數據構建完善信息系統,了解校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配資助資金,而不是一味運用平均分配方式。如根據學生的用餐情況,可以將其分為特別困難、困難、一般困難及不困難幾個等級。用餐情況包含用餐金額、用餐次數以及用餐金額的實際波動等內容。大數據能詳細呈現貧困生在食堂用餐的具體趨勢,且能體現出貧困生食堂用餐次數在一定程度上高于一般學生。信息數據庫的應用為大數據的分析提供了較為豐富的資源,進而為學校精準資助提供有效參考。因此在實現精準資助過程中應注重對數據庫的構建。
2 對資助進行動態(tài)化管理
精準資助為了實現精準,需關注執(zhí)行、決策以及監(jiān)督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過程中,獲得個人信息也變的更加便利,高校能夠對學生的個人信息、消費情況、經濟水平有所掌握。但是這幾部分數據會在不同情況下發(fā)生變化,呈現出動態(tài)化。因此高校在進行精準資助過程中需要對學生一個月的消費金額以及消費名目有簡單了解,認識到不同消費名目在學生整體消費中的所占比例,并且對消費用途進行分析,進而對資助對象是否精準做出判斷。資助動態(tài)化是精準資助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及時發(fā)現和糾正在資助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運用針對性解決措施,進而將資助失誤概率下降到最低,這也是實現精準資助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3 體現資助差異性
由于學生的致貧原因有所不同,因此高校在進行精準資助過程中,可以使用大數據對不同致貧原因進行建檔,如建檔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養(yǎng)、殘疾等特殊困難學生群體,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其安排到學校中的不同勤工儉學崗位上,讓學生在充分發(fā)揮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的同時,獲得較好鍛煉機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庭負擔,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在此情況下,更能實現對學生的精準資助。除了運用這種方式之外,也可以根據區(qū)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資助。來自不同區(qū)域的學生經濟發(fā)展整體水平會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區(qū)域可以采用不同分類標準。在此過程中需運用大數據的聚類分析以及語義分析功能,將學生電子檔案變?yōu)閿祿问?,進而使貧困生檔案更具規(guī)范性和智能性,實現對資助資金的合理分配。
4 利用大數據構建評估機制和反饋機制
大數據在高校精準資助中的運用,能夠篩選、挖掘、分析數據資源,發(fā)現數據的規(guī)律性,進而實現對學生更全面的了解。就當前情況來講,人們對于大數據的認識尚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大數據提供的答案并不是最終答案,需通過評價機制和反饋機制提升數據的精準性。
精準資助的有效實施需在實踐中探索規(guī)律,并且運用科學方式開展對資助的綜合評價,進而促進資助實效性的提升。資助評估會對資助工作效果和影響所判斷,對資助實效性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評估的實現需目標管理的支持。就目標管理來講,主要可以分為微觀、宏觀兩個方面。微觀主要是指高校學生在經濟情況、心理素質等方面的改善情況,宏觀主要是指自主政策體現的公正性,目標的確定才能使工作在實施時更具針對性。反饋機制主要是利用大數據將資助金額的實際運用情況進行反饋,考察資助是否對貧困學生有實質上的幫助,同時反映學生在獲得資助后的整體發(fā)展情況。
5 對資助發(fā)揮的育人功能進行強化
資助是推進教育有效實施的一種手段,實現育人才是資助的最終目的。大數據在高校中的使用,不僅能夠使資助更具精準化,也能發(fā)揮育人作用。因此高校應該對資助育人功效進行強化,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在具體實施時可以將貧困生在高校中的表現制作成數據庫,其中主要指考證信息、學習成績、評優(yōu)評獎、違紀處分、技能大賽、實習就業(yè)、勤工儉學等,然后再利用大數據進行系統分析,實現對學生獲得資助后發(fā)展情況的全面掌握。基于對這些數據的掌握,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實施其它幫扶工作,如開展心理輔導、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就業(yè)指導等,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充分發(fā)揮資助育人實效。
6 結語
總之,高校開展學生精準資助過程中對大數據的引入,能夠使資助更具精準性,構建資助新模式,是資助工作的創(chuàng)新,也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大數據的運用能夠高資助工作效率、優(yōu)化資助配置。因此高校在進行資助過程中,可以將大數據作為手段,樹立精準資助科學理念,推進資助的順利實施,保證資助的精準性、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劉暢.大數據在高校精準資助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8(29).
[2] 王璐,劉亦嘉.高校學生精準資助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18(03).
[3] 施紅星,董麗娟.大數據和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資助工作探析[J].時代青年·視點,2018(03).
[4] 朱夏輝.大數據分析助力高校經濟困難學生隱性資助工作[J].文教資料,2018(30).
(作者單位:唐山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