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連
【摘要】幼兒園教育,不只是人們所說的傳遞知識和推進學習,其實也是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的教育過程,更是以人際交往為中心的過程。這樣一種“社會活動”,過程中會發(fā)生很多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也有其他不一樣的互動。師幼互動主要發(fā)生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之中,對幼兒身心健康及教育目標有重要影響。師幼互動在語言活動中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老師通過互動與幼兒進行對話,其中提問行為是其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師幼互動可以促進良好的師幼關系,使幼兒主動思考,促進幼兒全面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師幼互動;研究
一、小班語言活動中師幼互動的類型
本研究采用的是事件取樣法,只要有一方向另一方開啟互動就記為師幼互動行為,鑒于此,將師幼互動分為教師開啟的和幼兒開啟的師幼互動。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園語言活動中師幼互動的類型分為教師開啟的和幼兒開啟的兩大類,教師開啟的師幼互動包括提問型、詢問型、陳述型、指令型等;幼兒開啟的師幼互動包括詢問型、請求型、告狀型互動。通過觀察,得到語言活動中不同發(fā)起人開啟的不同類型的互動,并將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
二、小班語言活動中師幼互動內容
在整理中將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中師幼互動內容分為教師開啟的互動內容以和幼兒開啟的互動內容,其中教師開啟的互動內容有:提問、陳述、表揚、指導活動、約束紀律、詢問、分享、示范等;幼兒開啟的互動內容有:發(fā)表想法、陳述、引起關注、告狀、表達感情、尋求幫助、請求、咨詢等。
三、語言活動中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
語言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把幼兒當作活動的對象,以教師為中心,從而忽視了幼兒主體性。觀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活動中主要以教師問,幼兒回答這樣單一的形式進行語言交流,教師總是首先開啟互動,故教師講話時間明顯多于幼兒講話時間。導致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幼兒大多數(shù)情況都是被動講話的。可知在語言中幼兒的主體地位沒有被確立,幼兒處于被動地位,這樣不利于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阻礙了幼兒表達和思考等能力的發(fā)展。
(二)教師隨意打斷幼兒表述
在語言活動中,教師打斷幼兒表述的現(xiàn)象很多。在觀察時發(fā)現(xiàn),幼兒在人際互動中希望把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告訴他人,一般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但缺乏邏輯性、連貫性,特別是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常用簡單句。所以在語言活動中,教師隨意打斷幼兒表述不利于幼兒口頭語言的發(fā)展,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幼兒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
(三)教師不注重與幼兒的情感交流
教師在活動中用重復的語言接受或表揚幼兒,語調、表情不夠豐富,也比較少關注幼兒的情緒。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回答只做簡單的回應,對于連續(xù)幾個幼兒答案重復,也沒有做出轉換提問或者做補充說明;對不同答案的,沒有歸納總結,有時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會忘記或忽視。不注重與幼兒情感交流不利于建立積極的師幼關系,也不利于幼兒主動講話。
(四)提問方式不恰當
在幼兒園語言活動師幼互動形式主要是一問一答:教師提問,幼兒回答。但是教師要注意提問的方式,簡單的讓幼兒回答是不是,對不對,可不可以這一種征求式提問比較固定,不利于幼兒思考,沒有問題意識。還有一種就是詢問幼兒所看到的內容,以上幾種提問都不適合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提問是師幼互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單一的提問方式不利于幼兒思考問題,幼兒主動性講話也受到限制,不利于師幼互動的開啟。
四、改善幼兒園語言活動中師幼互動行為的對策及建議
(一)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加強幼兒的主動性
幼兒是語言活動中的主體,教師要在活動中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下主動參與活動,積極表達,激發(fā)幼兒言語興趣,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幼兒,而不是控制整個活動,減少命令要求,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盡可能給幼兒更多機會表達,積極引導幼兒主動說,敢說。學習新內容時,設計教學活動以幼兒為主,注意互動的形式,以教師觀察、傾聽為主,對幼兒的回答帶積極情緒回應。盡量讓幼兒開啟互動,主動講話,主動思考問題,給更多時間幼兒表達。
(二)豐富語言教學的形式和內容
語言活動在幼兒園要豐富多彩,才能激發(fā)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不能只是簡單的一問一答的形式,可以通過小組談話、讓幼兒相互分享、表演游戲、故事欣賞、繪本閱讀等活動來引導幼兒學習口頭和書面語言。教師在組織語言活動時,需要注意內容是否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征,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順序層層相接,這樣可以發(fā)揮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和發(fā)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幼兒語言運用的能力。不僅需要豐富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也需多元化。
(三)教師使用多種提問方式
在師幼互動中,提問可以說是最直接和常用的交流方法,這關系到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還有對幼兒的情緒行為及師幼關系也有很大影響。教師在活動中如果只是簡單的針對問題提問,那幼兒學習的語言表達的機會就越少。所以在不同活動中提問方式和互動模式應該多種多樣。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幼兒的反應,從中反思教師的教育行為,靈活應對活動問題,調整教育策略。注意轉換提問方式,當幼兒回答不出時可以提示一下或用表情手勢來回應,幫助幼兒發(fā)散思維,針對回答作以總結補充,還可以繼續(xù)追問,引發(fā)幼兒進一步的思索。
參考文獻
[1]張梅芳. "幼兒園戶外活動中師幼互動行為研究." 華夏教師 2(2016):99-100.
[2]張驛清. "幼兒園小班師幼互動中教師行為策略研究." 新作文:教研 4(2018):27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