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菱
摘要:本文通過對日常課堂的觀察,探討了以思維發(fā)展為導向的Fun time 板塊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即利用整合板塊、聯(lián)結生活、活化課堂等途徑,來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關鍵詞:Fun time;教學優(yōu)化;思維發(fā)展
Fun time是譯林版《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的第二(三)個板塊,它是Story time的延續(xù)與拓展,是Grammar time的練習與鞏固,承擔鞏固詞句、發(fā)展語言的功能。
正確、全面解讀Fun time是有效教學的前提。Fun是活動的基礎,語言是活動的支架,要讓學生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感覺、實現(xiàn)語言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設計的活動要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要進行有意義的交流。
1 整合教材,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
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作適當、合理的補充、刪減、替換,以滿足本班教學的實際需要(教育部,2012)。Fun time作為句型操練板塊,教學內容相對較少,因此,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板塊教學內容整合,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情提出相應的教、學需求,增加教學內容的連貫性,促進思維的條理性。
作為單元的第二課時,以及Story time的拓展延伸,學生需要在趣味性的操練中熟練掌握本單元重點句型,教師可以適當添加與單元話題相關的語料,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引領學生進入深刻的思維活動中。
以譯林版《英語》六上Unit 4 Then and now的Fun time(Make and say)為例。該板塊是一個“做一做,說一說”的操練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運用一般過去時和一般現(xiàn)在時講述過去和現(xiàn)在的自己。本單元Story time側重講述Mike一家人特別是成年人在通信、自媒體、購物等方面發(fā)生的變化,而在新時代成長的學生從小就接觸手機、平板電腦等高科技產品。因此,教師以故事中Mike的兩幅插圖為例,借助板塊提供的語言支架,引導學生分別從年齡、外貌、能力、愛好等方面歸納,以下是其中一位學生的介紹:
S:Six years ago,I was six years old. I could read and draw,but I couldn’t write. Now I can write emails to my e-friends on the Internet. I can make friends and do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too. I can read and watch news on the mobile phone. I can do many things.
學生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五上Unit 6 My e-friend中的已習得語言,在前后教材的基礎上添加語料進行發(fā)揮,使課堂成為學生講述自我成長經歷的“脫口秀”舞臺,把教材固定的“范式表達”轉化為教學靈活的“個性表述”,不光有效地內化了單元語言知識,更不斷推進了思維向深處生長。
2 聯(lián)結生活,發(fā)展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關注學生的課堂生活,賦予課堂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是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要面對生活實踐,學生獲得的語言知識只有回到感性的、生動的、豐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滿足他們在語言、情感等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教師要學會善于處理教材,以教材為依托,聯(lián)系生活,搜索生活中的鮮活素材,努力找到生活與教材有效的契合點,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訓練。
以譯林版《英語》五下Unit 3 Asking the way的Fun time(Ask and answer)為例。本單元話題是問路和指路,這個板塊主要操練句型“How do I get to…? Go along …Street. Turn… at the …traffic lights. Then, …/ It’s on your …”,其中,“問路”功能是本單元的重點,在教師教學這個板塊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教材上的圖片清晰、路名很有趣,但如果直接拿該圖來問答的話,學生之間缺乏信息溝,如果過分忠于“教材”、專注“功能性”,學生的對話語言會顯得直白、單一。
3 活化課堂,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英語課堂教學必須注重發(fā)揮學科的思維功能,鮮活的學生思維是優(yōu)化英語課堂的核心。教師在處理教材內容時,要在不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的前提下,運用改良過的操練形式,引導學生不拘泥于狹隘的方式,誘導他們轉換角度,多層面思考,突破單一的思維模式,能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思考問題,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以譯林版《英語》四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Fun time(Read and say)為例。本部分是一篇趣味閱讀,文字以充滿趣味的版式排列,學生在課堂上將書本翻來覆去顯得興趣盎然。其內容是小男孩Tom用“…can…”和“…can‘t…”為主要句型,介紹自己及弟弟妹妹能做的和不能做的運動項目。教師可先讓學生通過閱讀材料進行對話,運用單元目標語A:Can …?B:Yes, …can./No, …can’t.進行問答操練,然后讓學生模仿教材介紹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之后再嘗試形成小語篇形式的文字。這樣的訓練形式從口頭到筆頭是一個升華過程的體現(xiàn),四年級的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了提升。盡量避免出現(xiàn)學生剛閱讀完文本,教師就提出一連串的考核性問題“What can … do?/Can …?”這樣會讓原本充滿趣味的素材變得寡味。
因此,操練的形式要根據(jù)學段的特點,教學的目標,體現(xiàn)出learn while play的教學理念,不要模式化,可以進行適度變化,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Fun time的教學還有更大的研究空間,在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不同學段Fun time的板塊特點和功能,對這個板塊進行充分運用和適當拓展,多維度地實施好Fun time,將關注點從語言本身上升到學生的思維訓練上,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讓思維與語言同步,實現(xiàn)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楊敏,顧云.活化Fun time板塊的技巧舉隅[J].小學教學設計,2015.
[2] 趙雨生.譯林新版《英語》四年級下冊Fun time板塊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英語教師,2016(03).
[3] 王丹鳳.小學英語教學應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J].中小學教材教學.小學版,2013.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東北塘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