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芬
摘要: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正是這個組織的直接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處于核心地位。班主任又是學校進行各項工作的骨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所以,班主任既要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又要管理班級,做好育人工作。總而言之 ,就是要求班主任提高自己的各種專業(yè)素質,成為一個有教育智慧的班主任。
關鍵詞:新課改;專業(yè)素養(yǎng);教育智慧
作為學校中堅力量的班主任,成為一個有教育智慧的老師,更是一個義不容辭的發(fā)展目標。下面淺談一下,如何做一名有教育智慧的班主任的有關認識。
1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
班級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班主任是實施德育工作的直接責任人。班主任德育工作要注重工作策略的選擇與運用。這些策略包括:
(1)建設良好班風。班級是班主任進行德育工作所依靠的力量和組織保證。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對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都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第一要務是做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千方百計建設良好班風,始終使自己的班級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狀態(tài)。一旦良好班風形成,班級德育工作就會事半功倍。這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上臺階的第一秘訣。
(2)預防重于治理。針對班里暴露出的問題,我們應當轉變觀念,變“以治為主”為“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在管理班級中,我常抓住工作的主動權,這樣才做到未雨綢繆,見微知著,明察秋毫,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有預見性地開展工作,因勢利導。防患于未然。比如:在學生即將踏入青春時就把科學的性知識告訴他們,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性心理、性道德。讓他們認識早戀的發(fā)生。此外,“積小善可成大善,積小惡可成大惡”。我們要有敏銳的洞擦力,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行為上出現(xiàn)不良苗頭,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要防微杜漸,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否則等到壞習慣已經在學生身上扎根,再想改變時就會事倍功半。
(3)身教重于言教。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時刻做學生的表率。
2 學困生轉化的方法
轉化學困生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現(xiàn)全面育人的重要保證。為此,我根據(jù)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努力地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
(1)關心和愛護學困生,讓他們樹立自信心。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边@是做好學困生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愛護學困生是打開他們的心扉的金鑰匙。學困生更需要溫暖、信任和熱愛,所以教育要講究藝術,做到愛中有嚴,嚴中有愛,耐心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認識,不能把他們當作后進生看待,任何一個后進身上都可以找到閃光點,對他們的缺點要樹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熾熱的愛去點燃他們心靈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上進心,激勵他們一步一步地自我完善,使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
(2)多方協(xié)作,共同轉化學困生。轉化后進生,班主任不能一人唱獨角戲,而是要聯(lián)系學生、家長、任課教師等方面共同努力。我開展了“班級互補活動”,在安排座位時,我盡量讓好學生和后進生坐同桌,幫助后進生。我還經常和家長互通情況,共同尋找教育孩子的方法。與任課教師溝通,向他們了解學困生生的情況和堂上表現(xiàn),并對癥下藥,尋找轉化的方法。
(3)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困生對學習的興趣。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加強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具體的問題,提高學習成績。
(4)抓反復,反復抓。要改變學困生的思想也非一日可成,一般都會出現(xiàn)反復的規(guī)律,出現(xiàn)反復要正確對待,要有耐心,反復教育,要求他們逐漸提高,一步一個腳印,使他們看到希望,看到進步,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師德修養(yǎng),改進教育方法,提高育人藝術,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是轉化“學困生”的重要措施。
3 教育的重點在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和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有一個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人的智慧發(fā)展是不均衡的,總有智慧的強勢和弱勢。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在這方面是“特短”的人,可能在另一方面是“特長”。這正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币虼?,我們不能對學生的某些短處耿耿于懷,而應把眼光放在學生的長處上。
教育的重點就是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學生的強勢,揚其所長,避其所短,使每個學生都能熠熠閃光。秘訣就是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
4 班主任在班級的管理中手段要多樣化,不要墨守成規(guī),要充滿教育智慧
(1)破窗理論與襪子效應。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筑物的窗戶玻璃,又得不到及時修復的話,別人就有可能受到某種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玻璃。其結果是: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這就是犯罪學家凱琳著名的“破窗理論”。從學生自身來說,也要及時發(fā)現(xiàn)和修復“玻窗”,完善自身。
如果對“破窗理論”換個角度理解,稱之為“襪子效應”:一雙潔凈的襪子,促使人們去換一雙新鞋;而鞋的更新會引起人們更新褲子的愿望;而褲子的更新之后,上衣就成了人心中的痛;上衣的改變會使得人面部的潔凈;……不久,一個人的形象就變好了。
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善于發(fā)現(xiàn)班級中的亮點,尋找一些貼近于學生學習生活的教育素材。比如說:樹立一些良好的各種榜樣,或是學習品質優(yōu)秀;或是道德品質過硬等等。通過這一雙雙“潔凈襪子”,來促使班級多方面的轉化,使班級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
“破窗”和“襪子”是一個班級和個人不可避免的兩個相對的事物,“破窗理論”強調的是發(fā)現(xiàn)外在實際缺點,從外在的環(huán)境育人,“襪子效應”強調的是挖掘內在心靈的亮點,從內在的心理育人。這兩者雙管齊下方得奇效。
(2)管理學生要建立一個好制度。一個班級,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3)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如果老師在教育活動中無法踐行公正,做到無私,就會傷害學生對老師的美好感情,破壞師生關系。
(4)放下老師的架子。與學生共學、共事、共修養(yǎng)。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師是創(chuàng)造真善美活人的藝術雕塑家?!薄坝H其師”才能更好的“信其道”。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當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做一名有教育智慧的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 孟凡秀.班主任如何面對問題學生[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04).
[2] 徐長寶.班主任要更多地關愛問題學生[J].青海教育,2013(01).
(作者單位:廣東省四會市四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