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麗莉
摘要:以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為平臺,以閱讀教學中的讀前、讀中和讀后三個階段為框架,探討合作學習策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施和運用。合作型讀前活動的形式主要包括收集整理主題知識和討論交流主題知識,讀中活動則主要采用互惠教學這種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讀后活動則推薦采用課文復述、表演改編等形式。
關鍵詞:合作學習;英語閱讀;策略實施
英語閱讀教學一般采用“三階段閱讀教學模式”,即在閱讀教學中一般要設計讀前、讀中和讀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筆者以閱讀的三個階段為框架,探討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常用的一些合作型閱讀教學策略。
一、合作學習策略在讀前活動中的運用
以下是筆者在實踐中常用的兩種合作型讀前活動形式。
(一)收集整理主題知識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去收集、整理相關的主題知識。收集能擴大學生的課外英語閱讀途徑,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意識;整理能培養(yǎng)學生獲得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通過小組合作來共同完成任務,能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學會交流和溝通,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二)討論交流主題知識
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討論文本中的某一部分內容,如標題、插圖等,引導學生預測文章,為閱讀做好準備。教師可采取啟發(fā)式引導,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回憶已有的關于短文內容的知識。小組討論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情感交流的平臺。
二、合作學習策略在讀中活動中的運用——互惠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
互惠教學策略是美國現(xiàn)下流行的一種合作學習方法,它的大致步驟如下:(1)學生閱讀文章中選定的一部分。(2)教師鼓勵學生用一些閱讀策略,如選擇性下劃線等,來幫助自己完成接下來的小組任務。(3)作為總結者的成員要概括出所讀文章部分的中心意思。(4)提問者提出關于這個部分的相關問題,包括:不明顯的信息,令人迷惑的信息,與學過的其他概念的聯(lián)系,人物角色的動機,等等。(5)回答者將會解釋讓人迷惑的部分并力圖回答剛剛提出的問題。(6)預測者能夠提供對作者接下來寫作內容的猜測,如果是文學節(jié)選,預測者可能會預測故事接下來要發(fā)生的事。小組組員的角色向右順移,學生重復以上任務步驟,依次循環(huán)完成整篇文章的閱讀。
三、合作學習策略在讀后活動中的運用
讀后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采取各種形式的活動促進學生對語言的內化和遷移,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多種形式的合作型讀后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
(一)訓練對話
背誦課文是當前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口頭輸入方式,能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可是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因為他們普遍覺得機械背誦非??菰锓ξ丁榱私鉀Q這個問題,教師可將課文內容編制成有趣的對話,也可鼓勵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自編對話,以Pair work 的形式鞏固學習課文內容。用 Pair work 代替單純的課文背誦,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增進課堂互動,并且學生也樂于接受。同時,在大班授課中采用 Pair work 的形式能增加學生在課上操練英語的機會,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中心從教師向學生轉移。
(二)課文復述
復述要求學生通過運用分析、理解、記憶和歸納等一系列思維活動來整合教師所講的課文內容,最終以口頭的形式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而且能夠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復述課文要求學生能夠整段輸出語言,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可以同時給學生一些線索或提示,為學生降低難度,或者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四人一組,在組內先輪流復述課文內容,然后再鼓勵學生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復述。因為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任務的焦慮程度遠低于獨自面對全班同學完成任務的焦慮程度,所以教師采用小組內合作復述課文的形式,就能顧及學生的學習情感,繼而讓學生更有自信地學英語。
(三)表演改編
有效的閱讀活動能幫助學生轉換、重組信息,并激活學生的思維。在讀后活動中,筆者要求學生課后利用課文材料編寫劇本,通過表演形式呈現(xiàn)課文。當筆者布置任務時,學生明顯被這個新穎而獨特的任務所吸引,對活動充滿了期待。在第二天課堂反饋表演時,很多小組都躍躍欲試,學生的熱情很高。于是,筆者連續(xù)三天在英語課前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閱讀過程是讀者和作者的交流過程,也是讀者主動獲取信息、體驗作者思想情感的過程。自編自導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通過表演能直接體驗文本中角色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本,體會文本的思想內涵。
(四)小組辯論
小組辯論是一項具有一定難度的任務,學生要運用具有說服力的語言來使對方信服。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往往能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動機,而允許他們與同學互動能夠促使他們的內部動機更加高漲。這種合作性的學習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潛在動機,因為它們直接滿足了學生的關聯(lián)需要;同時,它們也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因為它們能夠讓學生進行知識的社會建構。小組辯論使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機會,在一個寬松的準備環(huán)境中,學困生也能聽懂并跟著說。
(五)讀后續(xù)寫
閱讀理解訓練可以在三個層面進行:字面理解層(literal comprehension)、推斷性理解層(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評價性理解層(evaluative comprehension)。推斷性理解是指讀者從字里行間推測話語隱含的意思,是對文本的較深層次理解。讀后續(xù)寫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推斷能力。
縱觀合作型閱讀教學的不同階段,每個階段都具有不同的目標,需要合理運用恰當?shù)牟呗?,但總體目標始終是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FARRELL T S C. Planning Lessons for a Reading Class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2]熊金霞. 英語閱讀練習設計與閱讀策略培養(yǎng)[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10).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