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雪輝
摘要:小學階段應該盡可能養(yǎng)成學生“樂于表達”的習慣。在教學指導上要結合小學生實際,引導學生有興趣地寫,有話題可寫,寫得有真情實感。
關鍵詞:寫作指導;興趣;積累;真情實感;評價
分類號:G633.3
前言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習作要做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要想學生達成“易”,做到“樂”,教師必須在習作指導上下足夠的功夫。教師要認真?zhèn)浜米魑闹笇дn,結合學生實際鉆研教法,讓學生樂動筆易成文。
1.從興趣出發(fā),引起共鳴,從心理上降低寫作難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保◥垡蛩固梗?,學習興趣是學生形成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zhí)著的追求。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tài)下,饒有興趣的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向導。從學生熟悉的內容出發(fā),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出發(fā),以趣促趣。如指導“我們的校園”習作時,教師利用拍攝技術從不同角度拍出校園的美,讓學生從屏幕中看到熟視無睹的地方是多么不一樣,從而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美。學生們通過教師展示的畫面,對自己的校園有更深的認知和感悟,因而寫起來就更有情感更有血肉。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指導學生愛上習作的關鍵。
2.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從內容上降低選材的難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寫作最怕的就是不知寫什么的問題。所以,寫作素材的積累很重要。而素材的積累基本源于生活。葉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話》中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則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潑潑流個不歇?!币龑W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小學生的作文要達到內容豐富,就得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熱愛生活,細心觀察,用學生獨特的視角去捕捉生活。把用眼看到的,用觸覺感受到的,用心揣摩的一切事物用筆記錄下來。老師還應該要求學生擴大閱讀量,從閱讀中積累素材。好的作品,特別是名著,是學生寫作的優(yōu)秀藍本?!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泵澜绮┐缶?、廣袤無垠,借鑒經(jīng)典,從經(jīng)典中學習寫作方法,讓學生有法可循,閱讀帶動了寫作,學生對寫作文不再存有畏難情緒;閱讀拓寬領導學生的知識面,為自己的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更廣闊的空間,學生寫作的興趣逐漸培養(yǎng)起來,逐步進入了良性循環(huán)。
3.引導學生寫真情實感,從感悟中降低寫作難度。
在《語文課程標準》引導下的作文教學改革,就是“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說空話,假話,套話”,在內容上,情感上貫穿一個“真”。就如,寫父母就是光芒萬丈其愛融融;寫老師就是嘔心瀝血蠟炬成灰。這樣寫出來的文章都一個基調,沒有學生自己的立場,沒有自己的情感,沒有自己的視角,成了純粹的虛假文字,為作文而作文。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引導學生敢于表達,要多一些開放,少一些拘束,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鼓勵他們說真話,說心理話。
4.注重習作教學的有序性與連貫性,從教法上降低習作難度。
每一單元作文指導,不是一單元兩節(jié)作文課的事,而是貫穿整個單元的學習與積累。單元的習作指導必須結合課文內容設計,有序有目的的進行。以三年級第一冊第一單元習作“我的課余生活”為例:課文在第一課課后安排了“綜合學習”環(huán)節(jié):把自己的課余生活畫出來或整理成表格,用資料收集的方式整理“我的課余生活”。第二課后有一項“交流”:把“綜合學習”中整理出來的內容跟同學們分享,用口頭表達的方式說“我的課余生活”。第四課后習作前又有一項“口語交際”,交流大家的課余生活,并說說從中得到什么感悟。其實,這就是習作指導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了,先說再寫,能敘述出來的,寫起來就沒難度了。對于這個板塊,教師要抓住要點,引導學生在眾多的課余生活中選擇一個最喜歡的活動說,或選擇玩得最高興的一次來說,并要求學生說清楚經(jīng)過結果以及自己的感受。之后的習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只要把自己說的內容根據(jù)一定的框架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完整的習作。再把寫好的作文讀給同學聽。新課程標準對三年級學生習作的其中一項要求:樂于分享自己的習作。這方面我們要從一開始就要求學生這么做,分享習作,可以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愿望,并且寫好的自我要求。
5.降低評價“標準”,提升學生習作的積極性。
對于學生來說,作文的分數(shù)(等級)是習作的最大動力。習作的易與樂的堅持都是以習作的積極性為前提,而這份積極必須建立在教師“終極評判”的基礎上。在教師不能以自己的是非標準衡量學生,更不能把自己的是非標準強加于學生。我們不能憑著自己的角度就否定學生的寫作,甚至把學生的習作批得“滿目瘡痍”,打擊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對學生習作的評價也多以鼓勵為主,當學生的作品擺在我們眼前時,我們應該帶著欣賞的目光去看,重視學生的寫作材料準備過程與寫作時付出的努力。只有改變作文評分標準,改變教學“終端”的“評判”標準,讓學生覺得習作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事,學生自然就不再排斥作文,自然而然愛上寫作了。
結束語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的有序性系統(tǒng)性的教學活動,只要教師積極鉆研用心指導,讓學生易下筆樂動筆就不再是難事。要從“作文”的目的和“發(fā)展人”的角度去思索,站在一個新高度去認識,講究靈活互動的方法和策略,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作文的興趣,讓學生樂在其中,這樣才能實現(xiàn)質的飛越。
參考文獻
1.梁玉霞:《不可輕視的作文評語》,《學生作文個性化,我的責任》,選自《教學的幸福,教學的夢》【M】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 江蘇美術出版社 2011.5;
2.龔琦:《淺析作文教學方法》,選自《黑河教育》【J】教法百家;
3.向成勇:《作文教學要把“積累”觀》【M】,選自語文學刊2005年第十期;
4.趙德順:《試論新課改下的作文教學》【N】,選自《希望月報》2006年14期;
5.《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秦訓剛、宴渝生主編?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