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升 李彬
患者 男,61歲。主因“胸悶、胸痛5年,加重2 h”于2017年11月14日入滄州市人民醫(yī)院就診?;颊哂?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胸悶、胸痛不適,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后診斷為“冠心病,心肌梗死”,給予藥物保守治療后好轉(zhuǎn)出院,具體不詳。2 h前患者無明顯誘因突發(fā)胸悶、胸痛,自覺程度較前加重,伴煩躁、大汗、頭暈、乏力,自行含服“消心痛”及“速效救心丸”后癥狀不緩解,急診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收入院。既往高血壓病史20年,血壓最高達200/130 mmHg(1 mmHg=0.133 kPa),治療情況不詳。入院查體:血壓155/95 mmHg,雙肺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率88次/分,律齊,心音正常,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雜音;腹部無壓痛,肝脾未觸及,雙下肢無水腫。入院時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心率56次/分,Ⅱ?qū)?lián)Q波、T波低平,Ⅲ、aVF導聯(lián)QS型,ST段抬高0.3~0.5 mV;Ⅰ、aVL、V5~V6導聯(lián)ST段壓低0.2~0.4 mV。超聲心動圖示:左心房內(nèi)徑33 mm,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53 mm,室壁運動及收縮幅度未見明顯異常,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64%。實驗室檢查示:高敏肌鈣蛋白>50 000 pg/ml,肌酸激酶2382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76 U/L,肌紅蛋白274.8 mg/ml。入院診斷:(1)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級(Killip分級);(2)高血壓病3級(很高危)。入院后給予負荷劑量阿司匹林300 mg及替格瑞洛180 mg口服。
完善準備后即行急診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示:冠狀動脈呈右優(yōu)勢型,左主干未見明顯狹窄;左前降支中段100%閉塞,遠段可見來自左回旋支的側(cè)支循環(huán);左回旋支中段局限性不規(guī)則狹窄85%;右冠狀動脈近段100%閉塞(圖1 A)。向家屬交代病情后即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shù)前經(jīng)右側(cè)股靜脈入徑植入臨時起搏器至右心室,起搏心率60次/分。手術(shù)經(jīng)右側(cè)橈動脈入徑,使用6 F JR 4.0指引導管送至右冠狀動脈口,送入BMW導絲至右冠狀動脈閉塞處,反復嘗試無法通過,更換Runthrough NS導絲后順利通過閉塞段送達遠段;送入2.5 mm×20.0 mm球囊(Maverick,波士頓科學公司,美國)至右冠狀動脈閉塞處進行預擴張,擴張后可見原閉塞處局限不規(guī)則狹窄85%,管腔粗大,該處可見血栓影,遠段恢復心肌梗死溶栓治療試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級Ⅲ級;于冠狀動脈內(nèi)推注替羅非班10 ml后擬送4.0 mm×14.0 mm支架(Excel,山東吉威醫(yī)療公司,中國)至右冠狀動脈近段病變處,但支架不能通過右冠狀動脈近段成角處;再送入預擴張球囊重新擴張病變處,反復嘗試支架仍不能到位,且回撤支架困難;回撤時支架脫載于升主動脈竇內(nèi),此時導絲仍位于支架內(nèi),遂沿導絲送入1.5 mm×15.0 mm球囊(Maverick,波士頓科學公司,美國)穿過支架,擬以低壓力擴張球囊固定并回拉支架至指引導管內(nèi),在將支架及整個輸送系統(tǒng)回撤至右側(cè)鎖骨下動脈時,因球囊選擇過小而未成功,且支架完全脫離輸送系統(tǒng),并沿血流漂至右側(cè)尺動脈的一個分支內(nèi)(圖1 B)。遂決定首先曠置脫載支架,繼續(xù)處理罪犯血管,考慮選擇支架通過性較差及操作粗暴是支架脫載的主要原因,故未更換強支撐力指引導管,并沿原輸送系統(tǒng)成功置入4.0 mm×10.0 mm支架(Tivoli,易生科技有限公司,中國)1枚,并使用4.0 mm×8.0 mm后擴球囊(Quantum Maverick,波士頓科學公司,美國)以18 atm(1 atm=101.325 kPa)擴張支架。造影示右冠狀動脈近段支架處無殘余狹窄、夾層及血栓形成,遠段TIMI血流分級Ⅲ級(圖2 A)。此時決定應用圈套器技術(shù)取出脫載支架,選擇距離脫載支架最近的右側(cè)肱動脈為入徑,逆向穿刺并送入6 F鞘(泰爾茂公司,日本;圖2 B),將廢棄的BMW導絲對折自制圈套器(圖2 C),沿逆向穿刺鞘送入圈套器并套住支架,回撤并固定于穿刺鞘頭端后連同穿刺鞘一起撤出體外(圖2 D)。術(shù)后繼續(xù)給予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抗凝藥物低分子肝素4100 U、每日2次皮下注射;調(diào)脂藥物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口服;降壓藥物馬來酸依那普利20 mg、每日1次口服?;颊哂?2017年11月22日好轉(zhuǎn)出院。隨訪2年未再出現(xiàn)胸痛。
圖1 右冠狀動脈造影 A.右冠狀動脈近段100%閉塞;B.脫載支架位于右側(cè)尺動脈的分支內(nèi)
圖2 支架脫載及取出過程 A.右冠狀動脈支架置入后效果理想;B.逆向穿刺肱動脈示意圖;C.BMW 導絲對折自制圈套器示意圖
支架脫載是指支架釋放前出現(xiàn)支架與球囊分離,致使支架嵌頓、脫落于冠狀動脈或外周動脈內(nèi)的并發(fā)癥,可導致血管栓塞、破裂等嚴重臨床后果[1]。支架脫載的原因多包括患者因素、器械因素和術(shù)者因素三部分。本例患者支架脫載的原因如下:(1)患者冠狀動脈病變部位成角嚴重,支架通過困難的風險被忽視;(2)術(shù)中選擇的Excel支架硬度較高,雖然對血管壁的支撐性較強,但通過性相對較差;(3)反復嘗試可能造成支架與球囊間的黏合松動;(4)支架回撤時與指引導管頭端的同軸性較差,導致支架近端邊緣架絲突起,形成“毛刺”。
支架脫載后所處的位置不同,其處理策略也不盡相同:位于冠狀動脈內(nèi)時,多選擇取出或就地釋放;位于外周血管時,多選擇取出或曠置??傊?,無論支架位于何處,將其從體內(nèi)取出都是最佳方案。取出脫載支架的常用方法包括:小球囊擴張回拉法、雙導絲纏繞法、圈套器等。對本例患者首先使用了小球囊擴張回拉法,但因為選擇的球囊直徑較小而失敗,同時使支架完全脫離了導絲及其他所有的輸送系統(tǒng),從而證明小球囊擴張回拉法的不確切性。而后支架隨血流飄動進入尺動脈,并固定于其一支分支內(nèi),故無法常規(guī)經(jīng)遠心端入徑取出,一方面橈動脈已經(jīng)被穿刺,同時穿刺尺動脈可能影響手部的血供,另一方面即使經(jīng)尺動脈入徑,因為方向相反,也無法拉出支架。此時,經(jīng)近心端入徑是理想的選擇,肱動脈為最佳選擇。而常規(guī)的圈套器相對較粗且很長,操作不便且對血管的損傷較大。筆者測得脫載支架與肱動脈穿刺點之間的距離為10~15 cm,發(fā)現(xiàn)使用泰爾茂穿刺鞘十分理想,同時利用廢棄的BMW導絲對折與穿刺鞘配合制作了簡易的圈套器,順利將支架取出。自制圈套器取出支架的病例在既往文獻中也有報道[2],該圈套器的制作方法簡便,患者的創(chuàng)傷小,費用低,效果理想。
總之,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shù)中,可能遇到各種復雜的情況,在規(guī)范操作的基礎(chǔ)上拓寬思路,隨機應變,甚至就地取材,處理各種問題時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