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蘇東坡政治生涯幾經(jīng)起落,多次受到不同政敵的排斥打擊,一生坎坷不平,但在逆境中他沒有悲觀失望,面對種種迫害,既未逆來順受,也未否定人生,而是以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接受種種不幸,留給世人一個昂揚向上的偉大形象,其逆境中奮斗的精神是中國文化的一筆豐富遺產(chǎn)。
關(guān)鍵詞:蘇東坡;逆境人生;樂觀;豁達
提到蘇東坡,是從他的詩詞開始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道出了骨肉離情和人生哲理;“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描繪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圖;“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洋溢青春樂觀的精神。
讀過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后,被蘇東坡命運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他曾經(jīng)遭遇過很多的坎坷,經(jīng)受過深重的磨難,而在逆境中蘇東坡一直保持著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無論處在何時何地,他總是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登山覽勝,臨淵賦詩,很多流芳百世的詩詞都是他在逆境中創(chuàng)作的。由此我對蘇東坡在喜歡之余多了一份敬仰,其逆境中奮斗的精神將永遠值得后人學習。
一、 逆境人生
蘇東坡(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在青少年時期,就對現(xiàn)實人生充滿美好的期望,有很高的政治抱負。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積極入世,嘉祐元年(1056),二十歲的蘇東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得主考官歐陽修、梅堯臣的賞識,高中進士。嘉祐六年,蘇東坡應中制科考,優(yōu)人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當蘇東坡出蜀進京時,學識修養(yǎng)已相當成熟,且思想通達,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圍中如魚得水,但蘇東坡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張改革但不贊成王安石變法,因而與變法派和保守派都有矛盾,一生遭受很大的政治磨難。
統(tǒng)觀蘇軾的一生,正像他對自己坎坷曲折的人生際遇自嘲的那樣:“心似已槁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保ā蹲灶}金山畫像》)在他將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貶謫中度過的,他的一生始終游走在入世、出塵和被世所遺的崎嶇小路之間,顯得十分艱險。
二、 樂觀態(tài)度
盡管蘇東坡一直身處逆境,但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和樂觀向上的精神,在蘇東坡的眼里,“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這份氣度,這份胸襟,讓蘇東坡在最危險、最艱難、最應該悲觀的日子里還能笑得出來,而且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的笑。
當他被貶官黃州時,朝云生了—個兒子讓他題詩,他嬉戲道:“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生,唯愿孩子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當時他失去了薪俸,帶著一家老小十數(shù)口在田地里務(wù)農(nóng),生活非常簡樸,開始緊緊縮編地過日子。他把錢藏在瓦罐中,每天只能取出—百五十文,然后立刻將瓦罐收在天花板上。
蘇東坡豁達樂觀的一面充分體現(xiàn)在他當時身處逆境時的作品中:貶到杭州,他沒有有抱怨,反而高興地欣賞西湖美景:“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貶到黃州,他有悲憤,有感傷,但更多的是悲憤而笑的自嘲和隨境而適的曠達:“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辟H到惠州,在那荒涼炎熱之地,他卻要說出荔枝的美味,而更能體現(xiàn)他的隨遇而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辟H到譫州,他沒有怨,沒有悔,而只是能感到禍中得福,真是胸襟闊大,寵辱不驚:“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痹诿苤?,他體驗的是“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文化荒漠的南方,他看到的是“嶺南萬戶皆春色”,以至于“雞犬識東坡”,感慨“不辭長做嶺南人”。即使是濕熱化外的海南,他也發(fā)現(xiàn)“唯有一幸,無甚瘴也”的慰藉?!叭f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彪m是贊歌女柔奴,其實更是詩人的自況。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蘇東坡在逆境中以超脫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名篇,奠定了他在北宋文學史上首屈一指的地位,而最能集中體現(xiàn)他那無人能及的豁達,樂觀這點的,還是他那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數(shù)十年貶謫生活,不但沒有壓垮蘇東坡,反而把他鍛煉成為從容樂觀、胸懷曠達的偉大作家,真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賦當滄桑始到工?!币苍S正是這些境遇變遷,鑄就了一個曠世奇才,一個令人心想神往的人格典范,一個婦孺皆知的豪士雅客,一個熱情奔放、從容自如、樂觀曠達、才華橫溢的文學大家。
三、 豁達胸懷
蘇東坡快樂哲學的源泉在于透悟人生,洞悉自然,寬容他人。他曾對弟弟說:“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里,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p>
蘇東破的一生飽經(jīng)憂患,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并沒有變得尖酸刻薄。他對人是友善的,從不從壞處想人,終其一生他頂多是不喜歡某些人,但絕沒有恨。卑鄙小人、無恥政客的中傷、流言、攻擊、陷害,他不屑反駁與回擊,只是莞爾一笑。即使對昔日迫害他的政敵,蘇東坡也表現(xiàn)出寬容和關(guān)懷。
蘇東坡一生屢遭政治陷害,對他下手最狠辣的大概莫過于章敦這個人。貶東坡于嶺南、海南,想把東坡置之死地的正是此人。等到東坡終于得以北歸,章敦被貶嶺南,以一般人的見識,東坡這時即使不幸災樂禍,至少也可拍手稱快,但東坡卻不是這樣。這一點從章敦的兒子章援寫給蘇東坡的一封信和蘇東坡的回信可以看出。章援的信凄凄哀哀,誠惶誠恐,他為了老父親向蘇東坡求情。他以為北歸的蘇東坡定能拜相,而拜了相的蘇東坡大概不會忘記他父親昔日的種種迫害,所以他滿紙淚水地寫信求情。蘇東坡抱病回信,信中說:“軾與丞相定交四十余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所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但已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痹谛胖校瑬|坡不僅把章敦認作老友,從而打消章援怕他向其父報復的顧慮,而且讓章援轉(zhuǎn)告其父如何儲藥養(yǎng)生。
“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這個結(jié)論也許最能表現(xiàn)他的特質(zhì)。”蘇東坡在逆境中以豁達的態(tài)度譜寫的作品代代相傳,受到廣泛的喜愛。蘇東坡更以其面對逆境時那種從容坦蕩、豁達超脫,狂放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贏得了后人的尊敬和認同。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在面對挫折和磨難時,我們也可以從中吸取積極的處世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蘇軾,李寶岑.蘇東坡詩詞名篇譯解[M].鎮(zhèn)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09.
[2]林語堂.蘇東坡傳[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李寧,湖北省襄陽市,襄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公共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