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馨
【摘 要】達米恩·查澤雷的影片《愛樂之城》在各大頒獎典禮上橫掃各項大獎,使具有鮮明復古特征的歌舞電影受到大眾熱捧。本文側重于探討達米恩·查澤雷的歌舞電影《愛樂之城》的視聽語言。通過分析影片的視聽語言,進一步探討在好萊塢歌舞電影專業(yè)流水線團隊背景下達米恩·查澤雷歌舞電影的特別之處以及對中國歌舞電影提供的借鑒。
【關鍵詞】達米恩·查澤雷;歌舞電影;中國電影;視聽語言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4-0139-02
一、達米恩·查澤雷的歌舞電影
達米恩·查澤雷,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美國電影導演、編劇、制片人,出道第一部電影是《公園長凳上的蓋伊和艾德琳》,因《爆裂鼓手》和《愛樂之城》這兩部電影而在好萊塢名聲大噪。歌舞電影已經(jīng)不像鼎盛時期那樣普遍了,雖然每隔幾年我們還是能看到歌舞電影的身影,但這些屈指可數(shù)的歌舞片都十分普通,難以再現(xiàn)歌舞片大熱時代的樸實與浪漫。
《愛樂之城》的導演達米恩·查澤雷采取早期好萊塢傳統(tǒng)歌舞電影的拍攝方法和技巧,以導演自己生活的城市洛杉磯為影片背景城市,講述了一個浪漫、通俗的愛情故事。男女主角的服裝、影片的布景、內景的布光方式都帶有懷舊的色彩。本部歌舞電影也不單單只是舞臺劇的形式,而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延長影片的敘事內容,將傳統(tǒng)的音樂劇電影拍攝方法與爵士樂以及現(xiàn)代演唱會相結合,在繼承早期歌舞片的基礎上,融入了爵士樂和現(xiàn)代演唱會的多種元素。
二、《愛樂之城》的影像特征
(一)電影視覺的美學藝術
1.高飽和度的服化道設計豐富畫面色彩
色彩是達米恩·查澤雷影片中的一個重要美學元素,通過主觀的色彩和符合影片情境的不同顏色的服裝推進劇情發(fā)展,比如電影里服飾的顏色都是高飽和度的純色,女主角以好萊塢老牌經(jīng)典歌舞電影中的女演員為靈感,男女主第一次約會時的對手戲中女主角穿著翠綠色連衣裙,則是借鑒了歌舞片《一個明星的誕生》中女主角的服裝造型。女主角服裝造型的配色也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而變化,飽和度也進行由高到低的轉變,并且服飾的設計也更干凈利落、落落大方。電影通過服裝的巧妙變化暗示了女主角心境的變化——從小女孩到城市女性的變化。男主角和女主角每一場對手戲中的服飾安排也用心良苦,暗示了人物的一種內在聯(lián)系,如白色連衣裙與純黑色西裝的搭配,體現(xiàn)了情侶間的一種無言的默契。達米恩·查澤雷也把色彩大膽地運用在人物的打光設計與室內的光線配色上,比如達米恩·查澤雷在影片《愛樂之城》和《爆裂鼓手》中都大量利用了頂光,主角的服裝、燈光的布局都更為形象,更有層次感。在室內布光方式上,達米恩·查澤雷參考了早期美國歌舞電影的布光方式。在《愛樂之城》的后半段,圓形構圖與油畫背景的結合增強了電影畫面的層次感,巧妙的配色與層次分明的圓形構圖完美結合。
2.舞臺虛擬化的后期處理延伸畫面空間維度
影片為了體現(xiàn)結局的“遺憾感”,利用蒙太奇拍出了女主幻想與男主在一起生活的不同場景,并在結局處利用了音樂劇電影中常用到的不同場景的轉換技巧。《愛樂之城》的特別之處是平行蒙太奇手法的運用,一邊是女主坐在臺下聽男主彈鋼琴,另一邊是幻想中兩人早已戀愛結婚生子,把幻想和現(xiàn)實自然地結合起來。在影片的敘事空間上,《愛樂之城》的電影鏡頭不僅僅只是對著當下某一個時空的故事,而是將鏡頭延伸到不同的時空下,通過鏡頭的多重剪接和后期的蒙太奇處理,讓影片的敘事空間不斷橫向延伸,不再僅僅只是縱向的現(xiàn)實空間,賦予了影片虛擬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層次感。在虛擬舞臺的空間敘事中,影片將洛杉磯這座城市作為敘事背景,并將其延伸成一個虛擬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舞臺。電影畫面的構圖、電影場景的布光、男女主相呼應的服裝,以及舞蹈音樂等元素也促使了這種空間的不斷延伸,同時,這種空間的延伸也延伸了電影里的情感元素。而配樂伴隨著場景不斷變化,二者遙相呼應,以及后期構圖夢幻感的增強,給觀眾帶來了多樣化且具有層次感的觀影體驗,也突出了電影里的主人公們不斷延伸變化的情感走向。
(二)電影中獨特的音樂元素表現(xiàn)
影片《愛樂之城》的主題曲是經(jīng)典的爵士藍調風格。在電影領域,存在一些在電影情節(jié)中借助爵士樂隱喻現(xiàn)實的老爵士藝術家,但是《愛樂之城》影片的導演重新加入了自己的編曲,不斷重復的藍調旋律讓主題曲聽起來更加哀傷。導演將懷舊爵士與現(xiàn)代音樂風格相結合,使音樂相較于普通藍調更緊湊,個人風格的融入,讓配樂有了自己的獨特之處。同時,男主在影片里提到過很多的爵士樂大師,如霍奇·卡邁克爾、邁爾斯·戴維斯等。
《愛樂之城》里當男主與樂隊巡演時,采用了鍵盤伴奏與流行歌曲演唱相結合的表演形式,演唱者用R&B的唱法演唱歌曲,男主用鋼琴彈了一段爵士樂,整個樂隊伴奏糅合了鍵盤樂器、電吉他等。在電影這個部分中,就是把爵士樂搬到了流行音樂現(xiàn)場演唱會的舞臺上,爵士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導演讓兩者相結合,一方面,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爵士樂出現(xiàn)在當代流行音樂演唱會上的舞臺效果,觀眾也可以由此對傳統(tǒng)爵士樂與當代流行音樂兩種風格進行反思,是保留傳統(tǒng)爵士樂的全部做傳統(tǒng)爵士樂的擁護者,還是選擇摒棄一部分爵士樂的傳統(tǒng)元素糅合一部分新的當代流行音樂元素;另一方面,電影里在舞臺上伴奏的男主角也代表了現(xiàn)實中堅持傳統(tǒng)爵士樂的演奏者們,面對著是追求夢想還是追求謀生的抉擇,也總有一批像男主角的朋友這樣代表著接受當下的流行音樂演奏方式并試圖規(guī)勸堅持傳統(tǒng)爵士樂的演奏者們的人。所以通過影片這個片段,既致敬了傳統(tǒng)爵士樂演奏者們,又體現(xiàn)了堅持傳統(tǒng)爵士樂的演奏者們的矛盾和困境。
三、《愛樂之城》中值得中國歌舞片借鑒的地方
(一)視聽語言傳遞人文價值
《愛樂之城》開場的配樂中包含了桑巴以及百老匯歌舞劇中流行的音樂。影片開頭身穿不同顏色衣服的舞蹈演員站在車頂上,在長鏡頭俯拍的拍攝方式下,致敬了早期百老匯的舞蹈表演方式,影片通過不同種族、不同性別的演員配合著桑巴舞曲在洛杉磯這座城市的高架橋上舞蹈,體現(xiàn)了洛杉磯這座城市的包容性,以及不同文化、不同種族間的相互融合。歌舞作為文化的載體,不僅僅只是表達人物的心理活動,宏觀上也體現(xiàn)著整部電影的人文價值,《愛樂之城》通過各國歌舞文化的融合以及展現(xiàn)體現(xiàn)了洛杉磯這座城市對懷揣夢想的人提供的無限可能性,也體現(xiàn)了城市的包容性和多國家多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同時,也表達了對經(jīng)典歌舞電影、對經(jīng)典文化的追憶和致敬,而爵士樂的運用,又代表了現(xiàn)實中一部分保守的傳統(tǒng)爵士樂藝術家們的尷尬處境。
(二)敘事與抒情相統(tǒng)一
音樂和舞蹈不單單只有滿足聽覺和視覺體驗的作用,它們的存在也能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情感變化,推動劇情發(fā)展。達米恩·查澤雷的《愛樂之城》不僅做到了電影美學上的成功,也通過嬉笑怒罵等情緒化的表達方式展現(xiàn)了導演自己的內心情感,為現(xiàn)實世界的觀眾提供了情感上的“安慰劑”。中國電影不能僅僅只將歌舞元素當作觀眾或創(chuàng)作者宣泄情緒的渠道,也要做到敘事與抒情相統(tǒng)一。
四、結語
要想中國歌舞電影能夠聲名遠播,最重要的是在吸收好萊塢歌舞電影創(chuàng)作方式的基礎上對中國本土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再創(chuàng)作,從而以全新的方式展現(xiàn)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參考文獻:
[1]楊遠嬰,徐建生.外國電影批評文選[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
[2]趙尋.由安東尼奧尼的作品淺談電影中的城市意識[D].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2009.
[3]王微.影像中的城市:電影對城市形象的塑造研究[D].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2014.
[4]劉婷.從<愛樂之城>看愛情,理想與電影的結構與融合[J].當代電視,2017.
[5]李鈺鵬.難以忘懷的爵士情懷——析奧斯卡歌舞片<愛樂之城>之配樂[J].戲劇之家,2017.
[6]廖宇.淺析音樂在歌舞片中的藝術功能[D].四川商務職業(yè)學院,2009.
[7]卞行健.歌舞片中沖擊感官的“第二舞臺”[D].南京師范大學,2013.
[8]劉聰偉,孟娟娟.歌舞片的早期類型[D].防災科技學院,2014.
[9]盧偉.中國歌舞片的發(fā)展歷程[J].青年記者,2014.
[10]任璇宇.中國歌舞片的階段式發(fā)展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3.
[11]侯麗紅.國外歌舞片走向與中國歌舞片發(fā)展[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