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笑玲
摘 要:命題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考量學生的學業(yè)掌握情況,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使小學語文閱讀命題能更好地完成上述功能,本文在閱讀命題策略上做了三方面分析:拓寬命題選文范圍,緊密銜接教材內(nèi)容,選用多種類型文本;精巧設題,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將閱讀能力考查寓于其中,并在設題時充分關注閱讀策略;整合題組,依托評價目標,梯度設題,越到后面的命題,越要給學生留出空間,啟迪思維。
關鍵詞:學習能力;小學語文;閱讀命題;促進發(fā)展
一、拓寬選文范圍,培養(yǎng)學習感受力
(一)銜接教材內(nèi)容
《浙江省小學語文教學建議》第28條指出:“經(jīng)常為學生推薦與課文主題相同,結構相似,難度相近的閱讀材料。”所以,命題者要考慮選文與學生學習內(nèi)容的銜接性,力求選擇與全體學生階段性學習相一致的文本。選擇與教材相銜接選擇命題的文本,在選文中增加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nèi)容,既拓寬學生的視野,又符合學生的認知,幫助他們理解選文內(nèi)容,提高對文本的感受力。
(二)選用多種類型文本
[題1]下面是某藥品說明書的一部分,請仔細閱讀,完成題目。
某藥品說明書
[功效主治]用于緩解感冒或流感引起的發(fā)熱、頭痛、鼻塞、流涕。
[用法用量]溫水沖服,兒童用量見下表。
[注意事項]
(1)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2)不能同時服用與本品成分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藥。
小明今年10歲,體重29公斤。他感冒了,頭痛,身體發(fā)熱,想服用此藥。請你根據(jù)說明書,告訴他怎樣服用,服用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某市小學語文畢業(yè)試題)
這道題貼近學生生活,既考查了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又考查了他們能否把話說清楚、說完整。將“藥品說明書”這一生活元素引進閱讀命題中,也能引起他們對身邊事物的關注,提高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力。命題時選用多種類型文本,能夠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分析文本、解決文本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感受力。
二、精巧設題,提升閱讀力
(一)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
命題者設題時,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將要考查的閱讀能力寓于其中,既能增強閱讀的情趣性,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情節(jié)特點在于“重復中有變化”。怎樣讓試題基于這一特點設計,同時又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感受到這樣的特點呢,且看命題者的設計。
這道題的設計采用對話方式,創(chuàng)設了一個具體的情境,形式上自然活潑??疾樯现苯又赶?qū)W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整體感知能力、比較能力和鑒賞能力。第二個設問又為學生的個性閱讀提供了自由的空間,只求有所發(fā)現(xiàn),不求答案的模式。學生通過以上對話的訓練,提高了理解力和閱讀力。
(二)關注閱讀策略
語文教育專家王榮生指出:“閱讀能力的核心是閱讀方法??梢愿爬?,應該看什么地方和從什么地方看出來。因此,語文閱讀命題務必要對閱讀的策略、方法和閱讀習慣進行充分的關注。設題的指向不僅要考查學生“讀到了什么”,還要考查“從什么地方讀出來”和“怎么讀出來”。對學生而言,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格外重要,而通過命題的練習,學生的學習方法能得到更有效訓練。
三、整合命題,提高思考力
(一)依托評價目標,梯度設題
縱觀試卷的閱讀命題,常發(fā)現(xiàn)試題排序沒有層次,檢測角度單一,重復出題嚴。因為命題者缺乏對評價目標的準確把握。閱讀評價目標即是對閱讀能力的檢測。命題者在設計題組時可依據(jù)評價目標,對題目進行梯度排序,以保證試題的層次性,學生的思維訓練得以邏輯提升。
[題4](《青銅葵花》選段)
1.給片段一選取一個最好的標題是( ? ?)。
A.守在橋上 ? ? ?B.夜晚的油麻地 ? ? ? C.溫暖的等待
2.讀了片段一,為什么這個故事讓全體油麻地的人心里感到很溫暖、很純潔呢?
3.讀了這兩個片段,回顧整本書的內(nèi)容,來做一張讀書卡。
這兩個片段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_______,因為_______。
讀到_______時,我想到了生活中_______。
4.讀了這兩個片段,你喜歡這樣的結尾嗎?為什么?
(某市小學六年級語文畢業(yè)閱讀試題)
這一題組考查了學生的多種閱讀能力,問題1、2考查的是“理解”、“概括”能力,問題3引導學生聯(lián)結生活,深入理解文本,這三題的設計意圖是逐漸讓學生“入乎其內(nèi)”。問題4考查 “鑒賞”能力,屬于高階認知水平的考查,命題意圖是希望學生對文本能“出乎其外”,與文本保持一定的審美距離,從而對文本做出自己的評價。整個題組,依據(jù)評價目標排列,做到由“淺”入“深”,由“入乎其內(nèi)”到“出乎其外”,學生的收斂思維、抽象思維得到訓練,邏輯思維隨著題組得到螺旋式上升。
(二)留足空間,啟迪思維
一篇閱讀命題由多道題目組成,命題者在設計題組時,不僅是由“淺”入“深”的過程,也是由“收”到“放”的過程。越到后面的題目,給學生留出的閱讀思維空間就要越大。
[題5](《魯濱孫漂流記》選段)
法國作家盧梭說:“每個正在成長的男孩都應該先讀讀《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讀到這部小說后,你贊同他的觀點嗎?為什么?
(某市小學六年級語文畢業(yè)閱讀試題)
此題答案是不確定的,可贊同,也可不贊同。命題者考查的重點是學生闡述的過程。從答案和評分標準來看,學生能“自圓其說”即可。去提取相關信息,進行概括整理的過程,學生思維的整體性和深刻性得到了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2014]4號.2014.4.8.
[2]核心素養(yǎng)課題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人民網(wǎng).2016.9.14.
[3]黃光榮.蔡清田.核心素養(yǎng):課程發(fā)展與設計新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6.
[4]章新其﹒語文命題技術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10.
[5]黃光榮.蔡清田.核心素養(yǎng):課程發(fā)展與設計新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6.